●赵望进
今年七月,是赵云峰先生八十八寿诞。老人欣然赋诗一首藉抒雅怀:
行年八八益康强,
笑对人生韵味长。
万事随缘春自驻,
何须海上觅仙方。
短短四句,意味深长,道出了他处世处人的哲学,表明了他宽容大度、与人为善的品格。这首诗在山西楹联艺术网发出后,在全国诗联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就收到网友、联家、诗人的和诗三百多首。这是赵老人格的魅力,也是赵老诗艺的引力,令人赞叹!
赵云峰,原名文龙,号惜阴、恒斋、联海泛舟馆主等,一九二四年七月(农历六月初二日)出生于山西盂县一书香世家。从事诗联创作七十多年,现任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楹联学会顾问、《对联》杂志终审、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名誉理事、山西省文史馆馆员、山西诗词学会顾问等,被全国楹联学会誉为“中国联坛十老”。
我与云峰先生相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时我在太原日报社文教组任组长。赵先生正策划山西世界语协会并千方百计推介世界语,又常写诗稿给副刊。那时他居住在太原北郊的柏杨树,距城里远,交通又不方便,常常是徒步而来。几乎每周来报社几次。有时来不了便寄信寄稿到编辑部。那辛苦,那热情,那执著,那诚恳,那丰富的诗文知识,感人至深。不断地接触中,在我心里,他不是普通作者,而是一位德高学富的方家。
一
赵云峰出生于书香世家。祖父赵敦彝系前清秀才,伯父、父亲均雅好文事,兼擅理财。受家教影响,他智龄早开,三岁开始识字,过目不忘。曾受业于当代名师赵甸侯夫子门下。少年时期,就以“未得三餐饱,何曾一枕安”联语描述当时大众之苦状,又以“金瓯何日补?惆怅独登楼”忧国忧民的诗句名噪一时,被誉为爱国少年才子。一九三八年十四岁时,在老师“命题限韵”习作中,他以五律《雪梅》一首夺魁。
最喜三冬雪,
尤欣万岭梅。
已含六出兆,
并占百花魁。
自有无瑕玉,
谁妆绝艳台!
江南春信早,
应傍绮窗开。
此诗要求“韵”必押“梅”,且上句“咏雪”,下句“咏梅”。虽年少正在学馆求学,但诗作贴题合韵,有景有情,受到恩师赵甸侯表扬。一九四零年,正当日寇侵华,蒸民涂炭。十六岁的赵云峰随伯父远出塞外,登上归绥望月楼。此时塞外秋深,萧飒凄凉,他感慨万千,遂赋诗一首:
不有来宾雁,
谁知是暮秋。
遥瞻山骨瘦,
俯瞰水痕收。
叶落怜风荡,
枝残惜火流。
金瓯何日补?
惆怅独登楼。
这首诗当时刊载于归绥小报,博得当地名流郑子明、董恩福等老先生的赞赏。时隔四十五年后,一九八五年九月,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之际,经内蒙古侯广峰先生推荐,此诗重新发表于《呼和浩特晚报》,后面还附了侯先生的一首和诗。一九八八年秋天,赵云峰到阔别四十多年的呼和浩特市,以山西文史馆员的身份出席中央暨五省区市的文史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尤其是内蒙古文史馆长孔庆臻老先生和全体同志非常欢迎赵云峰故地重游,对他的《登归绥望月楼》诗给予很高评价,把这次会议推向高潮,引起了轰动。一九四二年夏,他随伯父由归绥返里,冬天又同葛文先生赴并,转下霍州。农历腊月十七日晚,路经阳泉下榻旅馆。时已年头岁尾,翌日又得起程,百感交集,爰吟诗一首寄家:
虚掷韶光十八秋,
年华如驶去难留。
今生不树掀天业,
更待何时献虎头!
抒情言志,短短二十八字,掷地有声,把一位热血青年的事业心和宏大志向突现得淋漓尽致。
二
才华横溢的赵云峰,从事诗词楹联创作七十多个春秋。主要著述有《隐芝轩漫鈔》、《松涛集》、《太原市园林名胜楹联》、《世界语自学入门》。其作品主题十分广泛,或叙事,或抒志,或状物,或写人,或怀旧,或纪行、或赠友,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生活的激情,表情达意,感人至深。
这些作品,或诗,或词,或联,或赋,均具有精美完善的艺术性,在格律声韵上非常讲究,在遣词用字上恰到好处。读起来不仅会受到内容的启迪,而且会得到美的享受。如《西柏坡吟》、《荆花赞》、《秉烛吟》、《喜迎新世纪》、《纪游七绝十五首》、《恭贺上海世博会胜利召开》,以及《临江仙·丁亥七夕忆内》、《踏青游·迎泽公园庆祝红五月雅集》等诗词均为力作。而《咏曹雪芹》(叠韵十首)更为精品,堪称代表作。这十首诗虽受叠韵所束缚,但不刻板,不重复,无败笔,无俗气,以充满哲理的概括叙述,引经据典的重彩描绘,充分展现出曹雪芹的风骨、风流和风采。这是一组表现曹雪芹的史诗,也是反映《红楼梦》本质的诗论。文学巨匠茅盾先生曾写信盛赞他的诗词“极隽永清新”。
云峰先生被誉为“中国联坛十老”。他的联作精采纷呈,在全国屡获大奖。如挽沈雁冰先生嵌名联:
雁字横空,正待长空挥大笔,那堪腊尽春回,文星遽殒,千古大名存子夜;
冰轮辗地,允教匝地吻清辉,最感神交心契,华翰遥临,一泓清水沁诗脾。
题京华老字号瑞蚨祥联:
绸可云罗,布堪火浣;
瑞臻百福,蚨集千祥。
题《团结报》中秋征联:
金风送好音,何时共赏团圆月;
玉玦成芳珮,此日同消龃龉声。
题晋祠望川亭联:
乘兴偶登临,看一片雾海苍茫,云烟缭绕;
抒怀聊咏啸,听几声珠喉婉转,笛韵悠扬。
众多联语,常见诸报刊,不少刻掛于门楹或风景名胜,在全国影响很大。难怪已故清末秀才、著名书法家、百岁老人苏局仙诗赞他的楹联艺术是“楹联千百副,副副可蜚声”。他用手中的笔把楹联艺术推向极致,使它的作用和力量在实用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
云峰先生是位敬业乐群的典范。他虽年事已高,但在联界社会职务很多,尤对楹联事业关心备至。在每年多次的楹联大赛评比中,大家总会请他这位权威出山,担任评委主任或首席评委。也总在终评前请他预先全面审读,提出意见。在此基础上,大家再发表意见,最后投票表决。一九九七年元月,武则天故里文水县曌酒厂面向全国征联。县委书记李留澜出一上联,征集对句。出句是:
碑印日月空,壶印日月空,历来帝乡系酒乡,若是名不当四维,岂证古今唯一曌;
三个多月时间,共收到二千七百多副“对句”应征稿件。七月下旬评比时,推我担任评委主任。接受任务后,我深感才疏学浅难以胜任,但鉴于当时的特殊情况,又推托不掉。好在云峰先生也参加评比工作。我坚定地推他为首席评委。因出句是围绕以武则天的名字“曌”命名的“曌酒”展开的,难度相当大。“对句”又五花八门,引经据典,生僻字较多。我很担心评不出来,便征得评委们同意,请赵先生先全面审读筛选,在此基础上大家发表意见,可同意,可否定,可补充。大家一致同意。接受任务后,赵先生非常认真负责,用三个月时间审读后,写出一篇《曌酒应征联筛选汇报》:
三个多月来,我从二千七百一十七副应征来稿中,经过数十次的反复通读、详读、比较、筛选,大致进行了十个阶段。即通读时,先挑选出二百六十多副,也就是相当每十副中先选出一副,然后逐次比较、逐次筛选,由二百六十副逐步压缩到二百三十副、一百八十副、一百五十副、一百一十副、九十五副、八十副、七十一副、六十五副、五十三副、四十二副、三十五副、二十四副,一直筛选压缩到现在的十五副。所选联语,不知是否合格,敬请诸位继续评审。并请在每副后面打分,均以十分为准。如有重新挑出的佳联,也请用另纸抄附后面以便共同评定补充。谢谢!
有了赵先生的意见,评委们经过酝酿,结合自己审读情况,集中围绕十五副联发表意见,进行打分,只用半天时间就评出了等级奖。更令人感动的是,赵先生在审读时,还把应征联中的一百八十多个生僻字摘录出来,又根据武后所书《升仙太子碑》,把她自造的十九个字与常用字加以对照附之于后。这使评委们扫清了文字障碍,开扩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进入耄耋之年后,赵云峰先生每年评联的任务大大增加。但他认真负责的精神依然不减。总是在全面审读之后,将选出的佳联复印出来,然后用剪刀逐一剪下来,一条一条地摆开,就好像打扑克一样分类排队,一次又一次地比较排列,初步定出个样子来。而后用大纸画出表格,分别用浆糊粘贴上去。这样反复几次,最后才正式列表,送交打字复印部组版打印排列。经过十几道手续,最后才定格为等级奖的排列顺序。自己花钱打印十几份,并把一等奖用红笔勾划了符号,发给每位评委,作为评奖参考。二O一O年六月,山西“土地杯”全国征联大赛评奖时,他担任评委主任,我任执行主任。年已八七高龄的他,仍然如此认真细致地按他的每道工序着手工作。在给我的信中这样写道:
由于职业本身的情况,我已经养成了这个习惯。不管是哪一家的征联,我都会一丝不苟地去做。这也是一种敬业精神吧!话说回来,我的这个评审建议仅仅是一家之言,只作为一个引玉之砖,由大家评议好了。
评委们在评审的基础上,参照赵老的意见展开议论。即使否定了他的意见,他也毫无抱怨。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赵云峰先生表现出来的精神活力,就是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这样崇高的精神怎能不使人肃然起敬!
赵云峰先生讲义气,守诚信。其品格在一些日常的细小的事上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二OO九年我与他参加完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关于世博会山西馆征联评比工作后,乘同一辆出租车回家。他比我距离远一倍左右。我下车后交给司机二十元钱并再三嘱咐司机一定要把老人送到楼门口。这本来是区区小事,可第二天他着人送来一张十五元的车票和剩余的五块钱。事情虽小,但小中见大。
在与赵先生多年的接触中,我总能感到,从他身上,随时可以受到教益和启迪。对于写诗作联方面的知识,我经常请教他。每有求教他都耐心教导,还特意送我一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
四
赵云峰先生是性情中人。他与老伴相敬如宾,对子女言传身教。他与姜金凤一九三九年结婚,整整七十年。其间风风雨雨,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甘苦备尝,困顿坎坷,笔难罄述。在他们金婚、钻石婚、白金婚纪念日,先生都有喜吟。
金婚喜吟:
婚周五十喜称金,
信是情深意更深。
风雨同舟真患难,
楸枰一局自欢心。
樗材得售诚堪慰,
盛世欣逢已足歆。
但愿人人长寿考,
白头偕老乐知音。
钻石婚喜吟:
六十年登钻石婚,
老来相伴更温存。
但求天下人皆健,
春满乾坤福满门。
白金婚喜吟:
天赐良缘度白金,
相濡恩爱海同深。
沧桑风雨浑参透,
益信和谐是宝箴。
其妻金凤于二O一O年八月,不幸中暑,危病住院,终因医治无效,溘然长逝,享年八十有六。相依为命七十载,骤然离去,赵先生悲恸欲绝,寄哀于诗,一气呵成《挽老妻凤妹诗(上下平韵三十首)》,署名为:“最最疼爱你的老哥、最最忠诚的老奴金田子泪笔。”以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共计三十韵,记叙了他们的婚史、爱情、相依为命的生活,歌颂了老妻金凤的贤良、勤劳、尊老爱幼的美德,寄托了婉惜、悲痛、无法挽回的恋情。从——
红拥花栏碧锁窗,
青春倩影喜成双;
当年闺趣犹历历,
夜话挑灯听击梆。
到——
八月三十奈何天,
大会欢腾心实煎;
正拟归来先汇报,
谁知阿妹已成仙。
卿自劳劳任苦心,
持家勤俭冠诸邻;
相夫教子人争羡,
每一追思泪满巾。
清晨每爱尔唠叨,
欲与播音试比高;
我自装聋兼作哑,
管他滚滚与滔滔。
怜卿鹤驾太匆匆,
万语千言未及通;
七十多年恩与爱,
只今坪上哭秋风。
字字激情涌动,行行爱意绵绵,令人不忍卒读。
对于子孙,赵云峰先生关爱有加,常以传统的美德、祖训家规言传身教。在《重温祖训柬寄玉治二弟并勉幼云、稚云、小云、庆云、贺云、珍云、建云、新云、雁云、兼示晶晶》中有这样的诗句:
吾家自古尚纯诚,
养德修身贵力行。
视履考祥明训在,
培荣堂里富前程。
五
赵云峰先生也是一位社会活动家。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就是活跃在山西诗坛的中坚力量,与并州诗友多人就有成立诗社的创议。一九六四年五月二日,吟友们曾雅集晋阳楼,举行“红五月雅集唱酬诗会”。参加者多为教授学者。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元贞、中文系副教授宋谋旸,以及杭席洋、胡蘋秋、宋剑秋、游介忱、陈珮印、高健诸等诗家均参加酬和。赵云峰先生位主诗席,首唱“牛”字韵。和者踊跃,掌声不断。随后众诗家又在迎泽公园长廊互相吟唱,引来许多游人驻足谛听,击节艳羡。而后将诗稿编印成册,名为《红五月雅集唱酬集》。那时,赵云峰等不仅活跃在山西太原,而且以诗会友,诗作联作飞向全国,唱和频频。
谁料,“十年浩劫”的所谓文化大革命一开始,这些活跃的诗友竟被诬陷为“黑帮”。曾经为毛主席改诗的罗元贞先生,以“首犯”身陷囹圄。赵云峰等在社会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迫害,被批被斗被关“牛棚”,有的甚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直到一九七九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这桩冤案才得以彻底平反,为各位恢复了名誉。
对于成立山西的诗词组织,云峰先生奔走呼号,不遗余力,直到一九八四年这一愿望才得以实现。是年中秋,他以发起人的名义应邀在山西大学专家楼,出席了山西诗词学会成立大会。从此,广大吟友才算真正有了一个组织。他激动万分,即席拟了几首诗词联语,请书法家王朝瑞先生书写出来,悬挂于会场,引起轰动!次后,不仅省城的诗词活动他积极出席参加,而且协助山西日报郭华荣创办了《对联》杂志,参与了发起成立中国楹联学会的工作。
2004年,在山西省诗词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的中秋诗会上。赵云峰先生赋七律一首:
四十年来见证身,
晋阳诗案震汾滨。
敢云冤狱空前古,
谁信清明有暴尘。
失喜奸邪终尽扫,
还期正义永张伸。
今宵对月情何似,
难老泉边难老人。
时年他已八十有一,以劫余吟叟的名义,以概括的叙事抒情,见证了山西诗词界四十年饱经沧桑的发展历程。在场人无不感慨万千。恐怕在诗词界这样熟知情况的老人已不多见了。
赵云峰先生一生攀登诗山、泛舟联海,誉满华夏,可谓德艺双馨。他的人品诗品都是要很好传承的。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年内计划召开赵云峰先生诗联传承会,赵云峰八八寿诞和诗集的出版就是传承的一个方面。
祝赵云峰先生寿考无量,诗联艺术常青!
2011年7月3日完稿于五槐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