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囊和无套囊气管导管在小儿全麻拔管期的比较

2011-07-05 08:30马玉林吴纯斌
海南医学 2011年18期
关键词:套囊漏气全麻

马玉林,吴纯斌

(安康市中心医院麻醉科,陕西 安康 725000)

目前,套囊气管导管在小儿麻醉中的使用仍存在争议[1]。传统理论认为套囊导管仅适用于成人和6岁以上的较大儿童,声门、气管内径细小的新生儿,婴幼儿和6岁以内的较小儿童只能使用无套囊导管[2]。但是也有报道,小儿全麻中,在维持适当套囊内压[≤20 cmH2O(1 cmH2O=0.098 kPa)]前提下,与无套囊气管导管相比,使用套囊导管可减少重复插管的需要,防止漏气,不会增加拔管后喉头水肿的风险,还可减少手术室内废气污染[1,3]。本文也做了这方面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择期行唇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男23例,女7例),使用无套囊气管导管,平均(30.2±18.8)个月;B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32.4±16.8)个月,使用套囊气管导管。两组患儿均无上呼吸道感染和先天性心脏疾患。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使用经口型RAE异形管(Portex,Smiths Medicell),气管导管型号选择:A组I D=4+年龄/4[2],B组ID=3+年龄/4。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2 mg/kg,入室后肌注氯胺酮2.5mg/kg便于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常规予以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血压测量监测(Mindray,T5),麻醉诱导使用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2mg/kg、芬太尼1g/kg、阿曲库铵0.5 mg/kg,肌松药起效后气管插管。插无套囊导管时导管大小以15~20 cmH2O气道压时有轻度漏气为合适,如以10 cmH2O加压时漏气明显,应更换气管导管[2];插套囊导管时采用最小漏气充气技术[2],其方法为:先将套囊充气直至听不见漏气声以后,再缓慢逐渐回抽出气体,直至气道压在15~20cmH2O时能刚刚听到细微的漏气声为止。记录两组重复插管的例数。插管成功后接麻醉机(Drager,Fabius GS)控制呼吸,使用PCV通气模式,压力据年龄调节在10~16cmH2O,吸呼时比(I:E)为 1:2,呼吸频率为14~20次/min。全麻维持用异丙酚6~8 mg/(kg·h)、瑞芬0.1~0.2 g/(kg·h)持续泵注,手术前行眶下神经阻滞,术中不追加肌松剂。手术伤口缝合完毕即停全麻药,待完全清醒[①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在脱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SpO2)≥95%;②咳嗽吞咽反射恢复;③张嘴、睁眼、体动],吸净气管、口咽腔分泌物后拔管,拔管后暂不给予吸氧,观察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当低于85%时面罩吸氧,在手术室观察30 min,呼吸规律平稳且SpO2稳定在95%以上时送回病房。

1.3 拔管期的观察指标 ①气管拔管时呛咳的发生率;②拔管前1 min无吸氧SpO2的数值;③拔管后30 min内观察到的SpO2最低值及发生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构成比、体质量、手术时间及带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 两组患儿重复插管率、拔管时呛咳发生率和拔管前后SpO2变化的比较 与A组比较,B组重复插管率低(P<0.05),患儿拔管时呛咳发生率高(P<0.01),并且拔管后SpO2下降的幅度大(P<0.01),表现为一过性的低氧血症,多发生在拔管后的2 min内,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例数(男/女)年龄(月)体质量(kg)手术时间(min)带管时间(min)A组B组30(23/7)30(22/8)30.2±18.8 32.4±16.8 13.4±3.6 13.2±2.9 86.3±18.6 84.8±19.4 120.5±20.1 117.9±22.4

表2 两组患儿重复插管率、拔管时呛咳发生率及拔管前后SpO2变化的比较[例(%),(±s)]

表2 两组患儿重复插管率、拔管时呛咳发生率及拔管前后SpO2变化的比较[例(%),(±s)]

注:与A组比较,*P<0.05;△P<0.01。

组别A组B组例数30 30重复插管13(43.3)4(13.3)*呛咳6(20.0)22(73.3)△SpO2(%)拔管前97.9±0.9 97.4±1.1拔管后95.0±1.3 82.3±3.8△发生时间(min)1.8±0.7 1.5±0.6

3 讨论

气管插管可保证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无效腔,便于呼吸管理及应用肌松药,优点较多,在小儿麻醉中以气管内麻醉最为常用[2]。婴幼儿喉头组织脆弱、疏松,血液及淋巴较丰富,损伤后易导致喉头水肿,这就要求麻醉插管时一定要轻柔,选择适当大小的气管导管。选择适当大小的无套囊导管对麻醉医师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事,导管型号不当会重新插管,给工作带来不便。套囊导管可减少再次插管次数,防止漏气[3],在维持适当套囊内压(≤20 cmH2O)前提下,与无套囊气管导管相比,不会增加拔管后喉头水肿的风险[1]。因此,近年来套囊导管在小儿全麻中的应用较多。但是,套囊可增加导管外径,对于声门、气管内径细小的新生儿、婴幼儿和6岁以内的小儿童却并不适合[2]。

本研究中,选择无套囊导管大小时用公式ID=4+年龄/4,使用套囊导管时,因有套囊,要选择比无气囊导管内径小一些的导管,所以使用ID=3+年龄/4,两组在选择导管的大小或判断套囊的充气程度都以15~20 cmH2O气道压时有轻度漏气为适宜,这样两组患儿气管黏膜所受到的压力均会小于30 cmH2O。本研究发现,与套囊导管相比,无套囊导管的重复插管率高,这和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3]。由于带管时间越长,气管导管对气管黏膜的刺激越大[4],本研究中两组的带管时间无差异,但是两组患儿在拔管期的反应却不一样。与无套囊导管相比,套囊导管的患儿表现有更多的呛咳(73%vs 20%)和较大幅度的一过性低氧血症。结果提示,套囊导管对气管黏膜的刺激较大,其原因可能为拔管时放气后套囊形成的不光滑褶皱所致。虽然在维持适当套囊内压(≤20 cmH2O)前提下,小儿全麻中使用套囊导管可减少重复插管,防止漏气,不会增加拔管后喉头水肿风险[1],但拔管时更多出现的呛咳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在小儿更易引起咽喉部损伤,甚至会诱发支气管痉挛、喉痉挛[5-6]。另外,套囊导管如果外径过粗、套囊设计不合理、深度标记位置错误或缺失以及套囊过度充气,这些都会造成小儿气道损伤[1]。

综上所述,与无套囊导管相比,套囊导管显著增加小儿全麻拔管期呛咳以及一过性低氧血症发生率,因此,在6岁以下的小儿全麻中,建议使用无套囊气管导管。

[1] Weiss M,Dullenkopf A,Fischer JE,et 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re trial of cuffed or uncuffed endotracheal tubes in small children[J].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09,103(6):867-873.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7-888,1424-1425.

[3] Khine HH,Corddry DH,Kettrick RG,et al.Comparison of cuffed and uncuffed endotracheal tubes in young children during general 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1997,86(3):627-631.

[4] Khalil SN,Mankarious R,Campos C,et al.Absence or presence of a leak around tracheal tube may not affect postoperative croup in children[J].PaediatrAnaesth,1998,8(5):393-396.

[5] 冉隆青,彭明清.小儿术后较深麻醉下和清醒时气管导管拔除时机探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31(15):1515-1516.

[6] 陈晓光,白 洁,孙雪峰,等.术前肌注右美沙芬对全麻术后拔管时呛咳反应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21):2189-2191.

猜你喜欢
套囊漏气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你可真淘气
锥形套囊气管导管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一起220kV GIS漏气缺陷的处理和原因分析
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套囊压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套囊充气方法对于ICU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并发症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管理的研究进展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