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的随意性大、教师的反馈及支持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强调教师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学习内容的设计者、学习过程的支持者、网络互动的促进者及学习效果的评价者的多元角色功能,促进网络自主学习的有效发生。
关键词:网络;自主学习;教师;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139-0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使用使网络教学获得了飞速发展。网络自主学习以其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已经成为信息时代大学生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重点研究的领域之一。虽然各大高校都不遗余力地推进各类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但我们看到网络自主学习效率不高,流于形式等问题依然普遍,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提出网络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教师仍然是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活动中的灵魂人物,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多元角色功能,网络自主学习才能得以有效实现。
一、网络自主学习的内涵
国际著名远程教学专家德斯蒙德•基更博士将广义的网络自主学习定义为:师生在准分离状态下依靠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个体自主性学习为表现形式,师生通过网络双向通信从中收益的学习方式。[1]
结合在校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特点,我们以狭义的范围对其加以定义,我们认为网络自主学习是以网络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愿望,按照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自主实施学习。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网络自主学习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传统学习来说,网络自主学习注重学生对知识构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中心,要求学生在学习上积极主动。网络上极大的丰富资源和便捷的沟通方式使自主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得到各高校的推崇和积极尝试。但是,从对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现状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来看,学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开展网络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尽管大部分网络学习平台都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材料,开辟了交流互动的版块,并有便捷的互动工具支持,但大学生参与网络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网络学习资源利用率低,使用网络交流工具的频率也比较低。这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有关,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教师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材料、配套练习题、案例库等,但并没有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大多数教师依旧把网络技术作为资料展示的工具,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和自学,学生很难从枯燥的学习材料中发现问题并引发学习兴趣,往往因为这种学习的盲目性而放弃。在网络学习的互动交流中,学生感到很难与教师取得即时性的互动,缺乏教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也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不能促使网上自主学习的有效发生。
(二)大学生进行网络自主学习时随意性很大
目前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时,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学习时间利用率低。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意中断学习行为,他们经常是一边进行网络学习,一边聊天、看小说或打游戏,娱乐成了主题,学习则成了“见缝插针”和“走马观花”的事。还有一种情况是:有学生起初是想查找某个信息,查找过程中看到有趣的新闻或者认为有用的信息,就沿着链接一路点击下去,忙活半天,浏览的结果和上网的初衷早已相距甚远,这种学习的随意性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样,大量的时间花费出去,真正用于有效学习的时间却微乎其微。[3]
(三)网络自主学习中教师的反馈及支持力度不够
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高校往往过多强调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中的主体作用,认为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依靠自身力量来自主地完成整个学习,忽视了教师在网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较少实施导学,学生在网上学习过程中不易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和有力的支持,也很少通过师生频繁深入的交互来达到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和分析性思考的要求。当前,也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实践中开展了基于网络的合作性学习,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很多合作性学习也流于形式,“小组”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概念,小组成员之间仍然是一种分离的状态,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和归纳总结。[4]
三、网络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网络自主学习之所以出现上述不良现象,一方面在于高校和教师过于强调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忽略了教师的指导和监控。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对网络教学的交互特性把握不够。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作用,实现网络教学中高质量的交互,才能达到良好的网络自主学习效果,教师促使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有效发生过程中的角色定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内容的设计者
学习内容的设计不仅仅表现为教师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和维护,还应表现为对网络学习活动的设计。在网络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应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特点,选择各种不同的资源类型,采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呈现知识,使网络学习资源以更适宜于网络传播的形式和手段表现出来。但如果仅仅只有“呈现”是无法真实地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以及高级能力的培养,而且过多的学习内容呈现会使E-learning 蜕变成E-reading,学习过程中缺少与知识相关的学习情境、活动情境,导致陈述性知识不能顺利向程序性知识转化。因此,网络学习内容的设计要特别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习活动的设计。
(二)学习过程的支持者
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如果得不到教师的有效指导与支持势必会大大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调查显示,在网络学习中90%的学生希望有人为他们提供学习支持。[6]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如认知支持、策略支持、技能支持及情感支持等。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提供及时的辅导和答疑,与学生开展深入的对话,用启发性的问题来促进其对已有知识的反思,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观点。为学生提供各种现实案例和与当前学习内容有关的最新信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所获知识的灵活性。同时,在网络学习的各阶段,要注意增加学习策略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明确各种策略的特点、使用方法以及适用范围,积极引导学生将学习策略运用到网络学习中。在网络平台中添加有效的帮助页面,帮助学习者克服技术上的障碍,保障学习者的正常学习。
教师还要努力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通过真诚的对话、实例的列举、学习经验的介绍和在线咨询等方式,帮助学习者了解网络学习,克服虚拟世界的负面效应,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的动机。
(三)网络交互的促进者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个“交互”过程,这种“交互”存在于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网络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直接取决于网络教学交互的有效性。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教学实践上,我们都看到了“互动性”在网络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积极促进网络学习中交互行为的发生。在学习中,不同的学生往往会选择自己习惯的互动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学习,教师要开辟即时通讯工具、在线讨论区、电子邮件、以及传统的电话、面对面的交流等综合方式。通过综合应用各种现有的互动方式,能够保证学生通过足够“方便”的方式开展互动,保证信息流动的快捷和效率。
提高网络学习中的互动性不仅需要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更需要发掘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主动性,最大程度地释放和利用这种主动性,鼓励学生间的互动行为。如引导“积极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积极的学习者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主动、积极的方式探求知识,自行寻求资源解决问题,以及自行完成知识建构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这些学生分别组织小组讨论,并让他们担任各讨论区的管理者,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可以由多位同学在不同的时间段来完成这项工作,有利于激发最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这样的互动模式是对“多级传播”模式的一种主动构建,形成除了“教师——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通道之外,还能形成“教师(助教)——积极学习者——普通学习者”的信息互动通道。[7]
(四)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教师作为学习效果的评价者如果能够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自主学习考核评价机制,就能够明确地把对学生的要求和成绩期望以一种明白和可遵循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表现和成绩,对学生有促进、强化和激励的作用。
网络学习中的评价,将不以区分为主要目的,评价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加学习的动力。因此,评价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趋向全面化和多元化: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形成性评价取代终结性评价。当前已在实际中应用并获得认可的一些形成性评价方法,如引入电子档案袋评价理论并结合社会性软件与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网络学习评价,或引入量规方法,设计评价准则,用规范科学的手段完成网络学习的形成性评价等等都是可以借鉴和采纳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德斯蒙德•基更.远距离教育理论原理[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
[2] 惠彩霞.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J].平原大学学报,2008(4).
[3] 刘雯.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低效率及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6).
[4] 黄荣怀,张振虹,陈庚,徐琤.网上学习:学习真的发生了吗?—跨文化背景下中英网上学习的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6).
[5] 陈园园.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支持策略设计[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6] 刘惠芬,阳化冰.多重互动的网络学习社区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