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后春晚时代的困境与出路

2011-06-30 03:48周敏
新闻界 2011年2期
关键词:出路原创网络

周敏

摘要:央视“春晚”作为中国春节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除夕之夜看春晚”曾是一道全民狂欢的视觉盛宴。然而,网络时代的春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主要表现有观众审美心态的变化、网络时代的冲击、其他各种形式的春晚层出不穷等。把脉当下“春晚”困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一、取材要广泛,内容要贴近生活;二、提升艺术品味,多从正面去弘扬主流价值观;三、多一些原创的语言与表现力。

关键词:春晚时代;困境;出路;网络;原创

中图分类号:G220文献标识码:A

一、“后春晚时代”释义

从1983年央视春节晚会首次举办开始。“春晚”就作为春节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深深烙在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心目中,“除夕之夜看春晚”曾经是一道全民狂欢的视觉盛宴。但近10年来,随着各种媒介的迅速发展,“春晚”从全民参与狂欢的主宰姿态,已过渡到陪全国人民过节的要素构成姿态。那种万人空巷的盛况,那种满堂彩年代,已经一去不返。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风起云涌,春晚的直播本身似乎不是那么重要了,而“说春晚”“评春晚”甚至“骂春晚”俨然成为一种时尚,大家一起挑三拣四,“弹”与“赞”共同汇聚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民间“时尚运动”。

传媒信息的过度膨胀,使当代人对“春晚”从“膜拜”状态走向了“批判”状态。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进入“后春晚”时代。而“后春晚时代”的表现恰好是我们透视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精神和道德状况的一个窗口。

二、后春晚时代面临的困境

诚然,春晚年近三十,年年办,年年都有新花样难度很大。尤其是网络时代,在多元文化的强大冲击下,央视春晚作为盛装“艺术盛宴”的一口大锅,要为全国人民奉上一顿“丰盛晚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在“弹”与“赞”中,春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1.观众审美心态的变化

春晚走过的岁月,正是我们国家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岁月。国门开放了,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文化繁荣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观众的审美趣味与审美心态也变化了,对于春晚也变得挑剔了。从现实情况来看,人们自我实现需求日渐强烈,而实现的方式往往是通过批判外界达到内心的满足与自我肯定,因此,也有学者指出现代社会正从“我们”时代走向了“我”时代。面对精神生活的极大丰富,观众的“眼球”注意力不断转移变化,这种变化不是越来越宽容,而是越来越挑剔了,表现在春晚上,已从“审美期待”走向“审美疲劳”甚至“审美挑剔”。

另外。从这几年的情形来看,“春晚”的直播本身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之前几个月开始的不间断探秘和之后的种种热议。人们看的似乎不是节目本身。而是节目之外的内容了,比如“春晚”节目单探秘、演员阵容猜想、魔术揭秘、挑穿帮镜头、找植入广告、评春晚流行语,看网民评价。甚至是注意观众席上某个特写镜头中嘉宾的另类表情与动作。

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春晚”的情感也在转移。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春晚”,观众要的只是谈资,是打麻将时的背景音乐;网友要的是倾诉。是对某个公共话题的参与感;这就像年夜饭里的饺子一样,只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除夕仪式,至于有几个人真正喜欢吃今年厨师和的馅。或许压根就不重要。

所以,虽然2011年春晚过去一阵子了,但“闹春”的一点儿不见少,这让生活像被撒了把胡椒面一样,辛辣中带出了一些别样的让人回味咂摸的味道。

2.网络时代的冲击

网络文化的愈加繁荣。让很多节目“成也网络败也网络”。以往在春晚的舞台上能够创造出诸多流行,创作者的精彩包袱来源于民间。通过春晚与网络流传,有的甚至一夜成名。由于网络文化的发达,各种笑料、各种段子应有尽有,流传速度更是飞快。创作者通过民间而来的笑料早被熟知,春晚创作者要创作出新的原创性的东西,便不能从网络上实行“拿来主义”。比如今年的时尚流行语“给力”、“神马不是浮云”等已经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放在春晚的舞台上则了无新意,甚至有网民“春晚”之前就预测哪位表演者在节目中将率先说出。

同时,今年金鱼、报纸的魔术表演还在进行中,就有观众在网上搜到了原创视频,并在新浪微博分享这个重大发现,短时间内被网友迅速转发与评论,春晚剧组绝对没有想到魔术没有结束就被破解了。

3.其他形式的春晚层出不穷

电视台的竞争风起云涌。央视早就不是一枝独大。近年来。各地方卫视的春晚逐年直逼央视,今年似乎更加明显,从跨年晚会就可以看出,各卫视瓜分收视率的意图已相当明显。各大卫视如湖南卫视、安徽卫视、北京卫视、辽宁卫视、东方卫视、深圳卫视等纷纷在央视“春晚”前就曝光了节目与明星阵容。借以吸引关注度。虽然时间上打个了差异战,但在节目组织、演员阵容、表演样式、创作内容等方面竭尽所能,毫不逊色。如北京卫视今年推出“主春晚”、“动画春晚”和“环球春晚”,湖南卫视则打出了“国际春晚”的概念等。试与央视“春晚”争锋。而且,今年以安徽卫视为代表的几家卫视率先拒绝转播央视“春晚”节目,央视春晚号召力的减弱由此可见一斑。

另外,“网络春晚”也是近年来杀出的一匹“黑马”。它借助网络的传播特点。从互动性和创新性上看稍胜一筹,对传统“春晚”的冲击不可小窥。

三、后春晚时代的出路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热议。央视“春晚”能让人议论得风生水起,这正说明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把脉当下“春晚”困境,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1.取材要广泛,内容要贴近生活

总导演的“烹调”手艺如何,直接决定“春晚盛宴”质量的好坏。但近年来一个重要的事实和逻辑支撑,那就是,东北语言类节目和东北媚俗文化在“春晚”中风起云涌,特别是赵本山的小品似乎成了“救命稻草”。“东北风”劲吹央视春晚舞台,但“春晚”毕竟是全国亿万观众的“年夜饭”,赢得“大众”才是主旨。因此,总导演在策划时,应尽量选取各种题材的内容。考虑全国不同年龄、地域、文化背景的观众的不同需求。就像有的节目在北方叫好,有的节目在南方叫座。也许不是所有节目能保证所有观众喜爱,但总能保证有可圈可点之处。正是由“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共同组合,才能有艺术的精彩。

“春晚”的取材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2011年的“春晚”虽非议较多,但在表现内容的现实性与草根性上受到观众好评。比如房价高、物价贵、养生热等民生问题有所涉及。再如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的歌声与深圳农民工街舞表演组合,虽然这些草根明星站在舞台上显得有些紧张与青涩。却让观众耳目一新,产生共鸣。

这不仅是一个社会文化关怀问题。也是对2010年年度文化热点事件的一个回应。让草根明星登上“春晚”舞台,这是一种姿态的转变,从自娱自乐、曲高和寡到贴近百姓生活;这亦是“春晚”的一次回归。回归到电视文艺,回归到生活本真。

2.提升艺术品味,多从正面去弘扬主流价值观

艺术或日常生活中,带给我们笑料的。一是机智的语育,它的想象力让你看到智慧的光亮,夸你捧腹开怀;还有就是低俗的搞笑,用弱智化的表现博得观众一笑。有限的低俗是人性某些欲望的润滑剂,如果一味被泛化、被尊祟则只能是侵蚀社会的毒剂。今年央视“春晚”小品,情节设置与人物表现偏于低俗化。五个小品一个相声剧,主题基本上跟金钱、房子、男女情感相关。小品过度表现夫妻之间的嫉妒、误会,男人一律被塑造成“妻管严”。女人一律刀子嘴豆腐心,不仅人物表演类型化,而且集中表现也有些偏离主流价值观。虽然某些题材折射了当下社会的生存困惑以及现实写真,但在以“欢乐祥和”为主旨的“春晚”中过度渲染。似乎也不符合电视弘扬真善美主旋律的宗旨。另外,尽管这些小品打着贴近主流、贴近现实的旗号,涉及了中国人生活现实的一大部份,然而,却离真正的现实生活越来越远。它已经丧失了相声、小品最基本的批判与讽刺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媚俗。再者,从整体上看,春晚小品多拖沓冗长,不尽如人意,这也反映整个社会文化原创力薄弱。

孔子两千多年前就点评过《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里的诗篇,所有内容无论怎么看,都没有低级趣味。因此,提升艺术品味。弘扬主流价值观才能创作出叫好又叫座的春晚节目。

3.多一些原创的语言与新的表现力

今年虽然网络用语多了,但“春晚”盼新鲜感甚至比不上去年。那些在网络上已经滥觞的流行语。被各路大腕像完成任务似的生拉硬拽出来,或许是这种一窝蜂的追逐,造成了本年晚会缺乏原创亮点的原因。历年的小品相声演员,往往会在“春晚”后制造出一些流行语。如公鸡中的战斗机、不差钱、你心里能不能阳光点等等,就流行文化而言,它们算是一个领先者,但今年“春晚”在歌舞类节目大幅为语言类节目让位的情况下,却并未给观众留下更多经典语句。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原创性,特别是语育节目,正常逻辑应该是“春晚”艺术家通过原创作品表演产生网络文化,而2011年“春晚”艺术家山寨网络文化,甚至直接拿来不加消化地秀演。这似乎有点本末倒置。

再者,“春晚”需要创新,需要注入一些新的表现力,尤其是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受众不再是“沉默的大多数”,而是公共舆论的积极参与者。“春晚”整体的流程模式、叙事方式似有“老态龙钟”之势,这也是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的主因。在笔者的课堂上,曾有学生提议海选“我要上春晚”的节目主持人。这或许是个不太成熟的设想,但在某种程度上,“春晚”表现形式创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由此可见一斑。

当一个事物发展进化到一定阶段的时候,想突破就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春晚”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状况。而对“春晚”的挑剔和批判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人对主流价值观的呼唤与渴望。因此。“春晚”需要评论和质询,需要听取方方面面建设性的批评意见,这样才有利于春晚的进步,以满足更多观众的口味。如果把这种议论上升到全民文化自省的高度。如果每年“春晚”之后,人们还是有激情、有理性、有真诚,而非怀有敌意地进行批评的话,我们有理由相信。直面向题的开始也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猜你喜欢
出路原创网络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