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沛,曾 丽
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是内科系统,特别是心内科门诊常见病和多发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对于慢性、患者放弃(或)无安置起搏器指征患者,给予参仙升脉口服液治疗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12月收住院和门诊观察治疗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42岁~76岁(52.0岁±9.6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9例,心肌病6例,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3例,原因不明者2例;心率35/min~45/min 11例,46/min~59/min 31例;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共42例,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9例,室性早搏23例,结性或室性逸搏15例。对照组4 4例,男2 5例,女1 9例;年龄4 3岁~7 7岁(53.0岁±10.3岁);病程8个月至10年;冠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8例,心肌病7例,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2例,原因不明者3例;心率35/min~45/min 12例,46/min~59/min 32例;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共44例,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2例,室性早搏21例,结性或室性逸搏16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片10mg,每日2次;治疗组予参仙升脉口服液(山东步长制药公司生产)20mL,每日2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观察周期,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影响心率药物。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查24h动态心电图各1次,常规查心电图、肝肾功能至少1次,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每周记录血压、心率各1次,同时记录头晕、胸闷、心悸、口干、气促等症状改善及药物反应等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综合制定[1]。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心室率平均增加≥10/min,心电图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改善,心室率平均增加6/min~9/min,心电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恶化,心室率平均增加≤5/min,心电图无好转或恶化。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s) /mi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化(±s) /min
组别 n 心率 最慢心率 平均心率治疗组 治疗前40 74.75±5.64 41.54±3.21 53.57±2.97治疗后 40 87.87±4.181)2) 53.13±3.421)2) 67.12±3.321)2)对照组 治疗前 44 75.02±3.76 41.53±4.07 54.03±3.76治疗后 44 80.16±3.321) 45.51±6.221) 59.75±2.87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不良反应 除对照组服山莨菪碱片后少数病例出现轻度口干外,其他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和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室上性和室性逸搏等,是一类常见的心血管病症。老年人中多见,和年龄增长,窦房结内起搏细胞逐渐衰减、结间束及房室结逐渐老化,弹性纤维明显减少,引起窦房结起搏和激动传出障碍有关。基层患者一定人群中由于经济等条件制约,常常多选择阿托品、氨茶碱、山莨菪碱等药物作为治疗主要手段。由于该类药物的毒副反应和剂量、时间呈正相关,单用药物常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参仙升脉口服液由红参、淫羊藿、补骨脂、枸杞子、麻黄、细辛、丹参、水蛭等8味中药组成,具有温补心肾、活血化瘀的作用[2]。药理研究证明,参仙升脉口服液具有增加心率、改善循环、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3]。本研究显示参仙升脉口服液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和心电图表现、提升心率,未见明显不可耐受的副反应,疗效高于山莨菪碱组,提示参仙升脉口服液可作为治疗各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种简单有效的保守治疗选择手段。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S].1993:41.
[2] 岳峰,张陈匀,续自灵.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表现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94-96.
[3] 刑健东.抗心律失常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近况[J].国际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9(3):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