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陈蔚文
美好之所以美好,常因一份朝内的恪守与专注,那是一个不便他人介入与评价的自足体系,似梦境。
在QQ及MSN上,常看到各种花样翻新的签名,有掷地有声的格言式,亦有表达信念或迷惘心情的,还有调侃式、宣传语录式等。
这些签名时常更新。有时一眼扫过这些签名,除了感觉到生活现场的鼎沸,还觉得——有些人,他们真乐于发布自己的生活啊。
有个女人基本天天更新签名,她同时还写微博,一天发若干条,在什么路上,正吃什么,看什么,和什么人在一块儿,心情如何 这微博还真是 微 又 博 啊,好像她的房门一直敞开着,随时邀人进来参观,不仅是客厅、厨房,还有卧室甚至洗手间。
在微博诞生之前她是怎么过的?微博给了多少爱说话的人以希望与人生转机?在分享必要的观点与新鲜事情以外,微博又滋长了多少不必要的废话?甚至,有时我觉得,有些人可能被微博秘密绑架了而不自知,因为它比博客更简短便捷,更随时随地,它把有些人拴在了裤腰带上——像那个正吃什么正做什么都要发微博的女人,她也许每5分钟查看一次有无新微博,有无新 粉丝 ,有无转发与评论,想着下条发什么内容——生活就这样 被微博 了。
不只是她,无数有一肚子话要说的人从四处冒了出来。正常的分享与交流,当然没问题,可这分寸往往很难把握,常因有人围观,表现欲得到怂恿从而膨胀。有多少 微博控 就此滋生?加之 微博利器 的协助,iPad、特效相机 那些巨细靡遗地晒生活、晒 思想 的微博就如疯长的杂草,遍布滩涂。
发自己的微博,让别人说吧——可是,微博占用的往往不是观者的时间,它消耗的是自我的生命。
当话语泛滥成灾,这时代未免有些饶舌。有时,在微博呈现的巨大的生活热情背后,消耗的恰是热情本身。无数 新鲜事 被冒出的更新鲜的事儿覆盖、湮没,有许多话,原本只是风没吹就干了的口沫。
迫不及待地说与发布,是因为怕陷入一种被忽略、被遗忘的境地吗?因此,一旦有了话语平台,大伙儿奋不顾身,只争朝夕,仿佛要把前几十年没当众说出的话全恶补回来。
对 说 ,多少人有不能释怀的渴求和焦虑?
我在 ,这是个永恒的哲学迷思,证明 我在 的方式不同。对有些人来说,我思故我在 ;对另一些人,我博故我在。对喝口水也想着发条微博的人,其表达的漫漶最终会带来什么?是强调了 我在 还是消磨了我在?
不妨把话沉淀一下再说,有些话不妨放在心里。有时,我们与其向着网络、向着陌生人喊话,不如和身边人说说——昨天,和L聊天,他说他两周没去同城父母家了,也没打过几个电话。他无奈感叹,太忙了!我回头看了一下,他这两周大概发了三四十条微博。具体内容不详,扫了一眼,应无事关社稷民生与安危的重大事件,多是些琐事评论。
在网上碰见女友李,她把自己微博的链接发给我。嗬,有三千多 粉丝。我开玩笑:人气不错嘛!她发了个苦笑的表情,说:微博是一个圈套
我知道她的意思。关注与被关注,粉丝 与 被粉丝 ,这里头包含着网络社交。既为社交,便免不了酬酢应和,除非你大腕到谁也不理。微博粉丝 一栏就如钓鱼,虽说愿者上钩,但常有人忍不住要去撒把饵,以期自家水塘观之丰满。这 饵 就是你得不停地发微博,还得去关注他人,粉 他人,评论他人,创造机会令鱼 上钩。
近期认识一位朋友,他在近郊山上有幢小楼。据说这个20世纪60年代末生的人从不上网,对我这个不上网就恐慌的人来说,这还真有些骇怪。他闲来看书,或在楼顶露台喝喝茶,和朋友聊聊天,看上去他掌握的并不比大伙少,甚至知道的可能还多一些。因门前有块菜地,他的农业知识就比我们丰富,有他端出的一簸箕自种花生为证。
露台上,山中夜色近似深蓝,一部小收音机流出点音乐。这时,什么都不说也是可以的。原本,许多话只是就地绕圈,并没向远方纵深一点。
换了 微博控 ,这样的时刻不发条微博难免心痒难耐,最好顺便拍下头顶的星月上传。然而,一旦这景象以微博的方式进入网络,实现共享,属于自我的那份宁静与完满无疑会受损甚至荡然无存——这世间有诸多情境、感受其实是无法真正达成 共享 的。美好之所以美好,常因一份朝内的恪守与专注,那是一个不便他人介入与评价的自足体系,似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