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常规精彩落地——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个性化发展纪实

2011-06-25 05:48肖昌斌王玉梅侯辛锋
湖北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常识常规活动

◎/本刊记者 肖昌斌 王玉梅 侯辛锋

>>“背靠背挤气球”活动是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一。

“没想到班会课是这样上的,没想到好的班会课应该这样上!”3月9日下午,在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挂职培训的几位校长,在听完七(1)班的“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后,迫不及待地找到襄阳市第三十三中学的校长王义清,交流自己的想法。校长们说:“这节班会课,充分利用网络、社会资源;学生主导课堂,教师点拨引导,充分体现体验、探究、生成的新课程理念。这种活动,小而言之,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大而言之,有力地落实了学校‘欲成才,先成人’的治校理念。”

在为期半个月的挂职学习中,前来培训的校长们没有想到三十三中的特色数不胜数。然而,这些在王义清看来,都只是学校的常规工作。

三十三中是襄阳市一所有口皆碑的优质学校,教学成绩连续十多年居全市前列。对“学校特色是什么”王义清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按规律办学,立足常规,做精做细,做到极致,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特色不彰自显。”她时刻用魏书生的思想勉励自己。

区教育局局长张永成高度赞同王义清的个性化办学理念,他说:“教育是一项朴素的事业,切忌花样翻新、舍本逐末;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切忌走马观花、急功近利。教育应该在朴实的行动中铸造精彩。”

常规就是经典,坚持常规不懈怠

当下教育界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三流的学校抓常规,二流的学校创特色,一流的学校做文化”。王义清见解迥异:“立足常规,却又不拘泥于常规;根植常规,却又在常规上不断创新,常规就变成了特色,常规就能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王义清的一番话道出了三十三中的个性密码:常规。

如何让常规教学不常规?王义清从容地说,“在坚持常规的同时,打破常规,体现创新,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导教’,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学会学习。”

在备课环节,学校鼓励师生共备,使备课成为教师全面了解学情的过程。教师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出来,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需要,应用“问题—评价”教学模式,以问题引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何保证师生共备的质量?对于新教师,定位于培养,教研组长为新教师制定专门的备课培训主题,使之掌握备课的基本方法,然后,通过集体备课中的说课、课后的自评和互评,进行“再备课”,形成较为完备的授课教案。对于中年教师,定位于成长,学校对中年教师提出“课后反思、再次备课”的要求,检查教案时,不是看教案的内容如何完备,教案的形式多么花哨,而是看和去年相比有何创新,学生参与备课的比例有多大。同时,学校让备课与减负同行,即建立“备课文件夹”,实行学科组内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动态生成。目前,每位教师都建立了学科备课文件夹。文件夹按照课程内容分为若干子文件夹,子文件夹中分为教案、学案、媒体资料、评价资料、课外知识拓展等内容。备过一轮后,在主题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差异和需要,不断补充完善。

黄如意老师在备课过程中,收到学生的建议,“可否将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于是,他在上《力的作用》章节时,径直把一辆自行车推进了教室,架在讲台上。整堂课,黄老师紧紧围绕自行车的构造讲解力的分解与合成、摩擦力等知识点。学生的建议被教师采用,他们在被尊重的愉悦中对物理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作文课如何上,一直是很多语文教师的困惑。“来源生活,贴近学生”是虞明勤老师上作文课的“八字方针”。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篮球赛中,虞老师所在的八(一)班因为队员配合出现小问题,与金牌失之交臂。在随后的一次作文课上,虞老师以《成功是什么》为题,让学生结合本次篮球赛谈自己的感受。视写作文为学习第一难题的篮球队队员耿梦颜竟然洋洋洒洒写出了2000多字,且体会深刻感人,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让他感悟更深的是,原来写作文并不难。

即使是考试环节,学生也有参与权。王义清认为,应该用“两种声音”——教室里学生的掌声,考场外学生的谈论声,来评价监考老师称职与否。独特的评价方法,充分彰显了学生在考试中的主体地位,也激发了教师在考试环节的创新。化学教师易艳敏在制作试卷时,面向全班学生征集试题,学生在制作试卷的过程中明确了学习的重难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化学教师李霓在教学生科技制作。

4月15日,学校思想品德组捧回了由襄阳市教研室颁发的“初中思想品德‘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先进单位”的奖牌,这一喜讯振奋人心,让三十三中人更坚定了“走精品教研之路”的思路,让教育科研与常规同行。写一两篇论文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如何让课题研究为常规教学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却值得研究。三十三中本学期从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三个方面,建立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初中学生德育模式创新研究、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研究三个课题组。

常规就是经典。三十三中人坚持常规不懈怠,推行“六个一”制度(一学期一次教学工作部署会,一周一次教研活动,一月一次常规检查,一月一次校本培训,一月一次教学工作总结会,一学期一张“示范课”一览表),用规范的制度作保障,实现从原来的模糊管理到现在的数字化管理。现在教师们天天有课听,周周有交流,月月有培训。不一样的常规,使学校有了不一样的收获:不仅从“常规”中走出20多位国家、省、市级优质课获奖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也始终走在襄阳市前列。

常态就是特色,坚守常态不折腾

王义清认为,一种做法管一下子,一个理念管一阵子,就是折腾。把常规常态化,坚持、坚持、再坚持,就能出质量,就能创特色。

常规常态化,就是要让学校的常规形成自动化模式,内化为教师的习惯,带动教师自我发展,而教师的自我发展,又带动课堂进入“动车组”时代。常态化的常规,成就了三十三中的每一位教师,现在,三十三中的教师人人都能讲优质课,人人都能带毕业班,人人都能当班主任。

>>教学常规检查规范严格。

五年前,学校组织八年级男生举办一场篮球赛。开赛前,王义清有三个担忧:学生年纪小,大多数队员篮球刚入门,篮球赛会精彩吗;临近期中考试,会有学生来观看吗;比赛能实现学校组织此次活动的初衷吗。事实证明,王义清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赛场上,篮球队员个个生龙活虎,传球、抢断、盖帽、助攻、跳投,球技娴熟。观众人山人海,很多家长也自发地来观看比赛。很多班级组织了训练有素的啦啦队。比赛结束后,班主任及时组织学生召开以“失败是什么”或“成功是什么”为主题的班会并写作文,篮球队员在比赛中体验到合作、尊重、团结,意识到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很多学生在观看比赛中意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班集体的凝聚力无形中得到增强。

比赛结束,很多学生急切地问王义清下一届篮球赛的时间。既然篮球赛这么受学生欢迎,为什么不把它纳入学校的常规,而变成一种常态?于是,篮球循环赛一届一届地延续下来,今年已经是第五届。落实常规需要创新,而常规的内容则需要不断丰富。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有益的活动,学校都应该让它常规化。

与篮球循环赛一样,许多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已成为常规活动,元旦举办的文艺汇演已经是第十五届,三月份举办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已经是第四届,四月份举办的广播操比赛已经是第六届,十月份举办的校园红歌赛已经是第五届……真实的数字生动地记录了三十三中将学生的期待变成了学校的常态。

王义清拒绝“假活动”,即将活动变成应付检查、创办特色的花架子。她崇尚“真活动”,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全程组织和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成长,将学园变成乐园。所有活动有一个共同特征:学生是主角,教师最多跑一下龙套。比如学校每年的元旦文艺汇演,都是先面向全校师生(包括毕业生)海选节目,精挑细选后才正式推出,广受社会人士和家长关注,但主持人学生定,串词学生写,排练学生组织,现场学生布置,观众进场秩序学生维护。几乎由学生全盘操持的晚会,年年有新意,年年出精彩,如今已经成为三十三中人的期待。

三十三中校园面积只比一个足球场稍大,校内仅有一幢教学楼、一幢综合楼。三十三中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建设校园文化,将向上、优质、高效的东西常态展示。学校常年开展四类活动。一是常规教育活动:每周一坚持升国旗活动,课间组织学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每学期举行一次演讲、辩论、作文、书法、绘画、声乐等各类竞赛,每学期初军训一个星期。二是主题教育活动:元旦举办大型文艺汇演,三月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评比活动,五四青年节时举办入团宣誓活动,母亲节时开展“孝雅”活动,教师节时举办黑板报、手抄报评比活动,国庆节时举办校园红歌赛。三是第二课堂活动:每学期有计划地分年级举办拔河比赛、篮球赛、短跑比赛、电脑知识竞赛等,组织学生学跳集体舞,联合襄阳市电视台《天天向上》栏目组开展诸如“背靠背挤气球”“减压拓展”之类的活动。四是社会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公益演出和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参加向灾区或者重病患者募捐等活动,成立了汉江水质检测小组、科技制作兴趣小组、计算机兴趣小组等。

常识就是智慧,坚信常识不动摇

三十三中为什么能一直保持优异的教育质量?就是因为坚信并坚守教育常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等是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教育常识;创造性地落实教学常规是教育常识;让常规工作常态化也是教育常识。怎么把学校办好,很多人在教育模式上下功夫,王义清则认为,办学的全部智慧都藏在常识里。坚信常识和落实常识需要勇气和智慧,王义清和同事们像虔诚的信徒一样坚信常识,让常识智慧落地。

王义清认为,升学考什么,学校就开什么课程,是典型的违背教育常识的行为。开发并利用好校本课程不仅是课程管理的需要,更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常识,转变教育质量增长方式的需要。在三十三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也已经成为常规。《踏着新课程的步伐》《班妈日志》已经出版,《导,从心开始》《我爱汉江》正在编印。郭蕾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管理方法独特,管理效果极好,她的记录管理经验的教育博客在当地小有名气。无意间,郭蕾老师的博客被出版社相中,于是,凝结她三年班主任管理智慧的《班妈日志》诞生,并引起当地众多媒体高度关注。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需要经过资源的收集、整合、提炼等过程,就像景泰蓝的制作,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有效地研修,经历了这一过程的教师也就成长得更为迅速。而开设校本课程,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三十三中人有这样一个常识,“学生没有优中差的等级之分,每位学生都是真善美的集合体”。学校从来不分快慢班,新生随机分班,严格按照身高、视力情况等安排座位。每学年开学后,各班班主任、各科教师必须在一个星期内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学科优势及不足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学习基础较好但缺乏特长的学生,主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分析理解、逻辑推理能力等;知识基础一般的学生,主要培养他们更高和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基础不扎实、信心不足但发展潜力较大的学生,主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追求成功的信念;因家庭、社会或其他因素造成情感、心理、生理、行为品质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的学生,主要培养他们自尊、自信、自爱的品质,并注重心理疏导。每个学生的辅导方案都是量身定制、动态生成的,教师的责任就是因材施教地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

遵循教育规律、坚守教育常识就能办好教育。然而,用简单的教育面对复杂的对象必然使教育苍白无力,教育需要在坚守常识时注入智慧。

在做卫生的过程中渗透德育,这是很多学校的常识。怎样将做卫生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需要智慧。十几年前,三十三中和周围的学校一样,学校公共区域的卫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即将学校划分成若干卫生区,然后各班以抽签的形式分配任务。这个制度看似合理,可是在长期的工作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有些班级因为卫生边界模糊而推诿,甚至发生纷争;为了打扫卫生,每天早晨每个班级都有大约10人参加各种劳动,早自习的教学任务没法落实……

做卫生时牢骚满腹,扔垃圾时习以为常,学生为什么会陷入这种怪圈?大家分析:卫生成果难以保持,是因为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做卫生时态度不认真,是因为没有体验到被尊重的快乐。对此,王义清产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班级轮流值周制”,要求轮流值周的班级在一周内,全面负责打扫校园卫生等工作。

方案提出后,很多师生半信半疑:过去18个班级都不能圆满完成的任务,现在仅用一个班级能完成吗?实践出真知。“班级轮流值周制”看似辛苦了值周的班级,但因为每个班级每学期只轮到一次,班主任和学生都只需要集中精力管好一周即可,所以实际上是大大节省了学生做卫生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要负责全校的卫生,每个学生都相应地承包有卫生区域,都是卫生责任人,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责任,在管理中体会到艰辛,从而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果实,学会自我教育。

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常识,但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如何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使其认识和改正错误,则需要智慧。

姜前桢老师的班上有三四个学生上课时爱唱歌,严重影响了周围的学生。一次班会课上,姜老师充满鼓励地说:“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唱歌很有天赋,这次请他们为我们开一场演唱会,怎么样?”同学们掌声雷动,那几个同学也热情高涨。唱歌的同学唱得动情,听歌的同学听得痴迷。班会结束,姜老师首先肯定了那几个同学的表现,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刚才我们享受了音乐的美,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在老师讲课时唱歌,那会不会也给大家带来享受呢?”同学们陷入沉思,那几个表演的同学更是低下了头。课后,那几名学生先后主动找到姜老师承认错误,上课爱唱歌的毛病就这样悄悄地改掉了。

采访中,副校长李宏海无意间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襄阳市2011年有两名学生在北京大学推行的校长实名推招中脱颖而出,其中一名学生毕业于三十三中。对于此类好消息,大家似乎已经司空见惯。李宏海说:“学校毕业生发展后劲很强,很多学生尤其是有文体特长的学生,升入高一级学府后,很快就脱颖而出。”学校特色是什么,学校特色不是漂亮的文字装潢,学校特色应该流淌在师生的血液中。多年来,常规工作已经融入三十三中人的血液,已经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

采访时,不断有燕子在教室外的走廊上穿梭,它们一边轻快地飞翔,一边欢快地歌唱。抬头寻觅,竟发现许多燕子将家安在了走廊的墙角,与上千名师生和睦相处,这也是十几年来三十三中的一大景观。王义清诙谐地说,“如果硬要找三十三中的特色,这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因慧守常规而精彩,因让常规落地而精彩,多么和谐的教育发展图景啊!■

猜你喜欢
常识常规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常规之外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靠不住的常识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