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员专业成长系列谈②从“接受培训”到“共同学习”

2011-06-24 04:52王洁姜虹
人民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员研修问卷

王洁 姜虹

教研员应该怎么成长?怎样的培训才是适合教研员的?如何才能将教研员的培训真正与他们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成为“有用的”培训呢?带着这样的问题,2009年初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和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共同启动了教研员参与式培训,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区域教研员在职研修方式。

一、以“学科教学现状调研”为切入点。

经过多次讨论,我们确定了本次培训从区域学科教学现状的专题调研开始,并且共同商议了一个以调研为任务的研修行动框架。选择区域学科教学现状调研为起点,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考虑。

1、让教研员对青浦区学科教学现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要求每个学科教研员每年都要做学科研修工作报告,其初衷是希望教研员能通过报告的撰写,对区域的学科教学现状做到“心中有数”,对自己组织的研修活动加以回顾和反思,进而改进自己的工作。但是,几年下来,这项工作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大部分教研员只是凭借经验对区域的学科教学现状做出判断,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理性的分析;学院层面也很难让“做出来”的研修工作报告真正对改进区域学科教学起作用。

2、让教研员对本区学科教师队伍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对教研员现状调研与分析时我们发现:区域教研员在深入一线指导课堂教学研究、引领教师成长方面投入多,但是在规划学科发展和培养学科队伍等方面还亟须加强。我们期待通过这样的区域学科课堂教学的专题调研,让教研员对其所负责的学科教师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更好地为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和专业支持。

3、基于问题改进教研工作。

每个学期,教研员都会做区域的学科研修计划,教研员的研修计划如何才能真正起到作用?“问题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只有深入到问题之中,才能够提出创造性的解决办法。”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找到问题呢?学科教学调研就是试图以一种相对科学的方法,帮助教研员去寻找区域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4、提高教研员的专业知能。

“学习是建立在正常有效实践基础上有意识的策略。”基于对教师进行有效学习的理解,我们试图以区域学科教学现状的调研作为预定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使教研员之间、教研员与一线教师、教研员与研究者之间相互支持,持续不断地反思与学习。这样的学习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以建设性的方式透过经验进行学习,能够让人的整个身心都参与进去,既实现个人学习的目的,又能取得真实有效的结果。

二、以“制作学科调研问卷”为关键技术。

1、为什么要“制作问卷”?

首先,以“制作问卷”作为出发点是基于教研员的实际工作状况。事实上,教研员平时也对区域学科现状进行调研,他们经常使用的方式是听课、评课,当然也对教师作访谈,有时也采用问卷的形式。但是一般来说,问卷用得比较少,而且设计的问卷要么是几个选择题,要么是几道简答题,其科学性往往不够,收集上来后也只是做相对简单的处理,不能真正起到掌握第一手材料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制作问卷”的参与式研修,让教研员学习较为科学的问卷制作规则、流程等具体的技术,使其日常的教研工作在一个科学的层面进行。

其次,问卷制作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教研员搜集、评价和概括日常所见所闻的学科教学信息,掌握必要的设计问卷的能力和技巧;这在教研员之间、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发展和分享相关知识的合作学习环境。虽然各个教研员的内容设计和技巧有所不同,各自的经验和领悟水平也不一样,但是这个过程能够促使教研员有效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在大量信息面前,学会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并努力根据需要进行分类和整理。

置身于这样的“设计”活动中,教研员不仅能学会设计的技巧,更能对学科、课堂、学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换言之,我们试图通过本次参与式研修传递一种特定的取向,即让更多的教研员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是怎么回事,鼓励教研员更多地反思自己的实践。

2、如何“制作问卷”?

首先,确定问卷的关注点。2007年,青浦区曾对4329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大样本测量,与1990年的大样本测量结果作水平分析后发现:学生的操作与理解能力大幅提高;培养学生领会与运用能力的目标已基本达成;但是,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无明显提高。这一结果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肯定青浦区已有成绩的同时,我们“执果索因”,进一步了解在学科教学中造成这一现象的症结,并提出学科教学改进的系列措施。

通过初步分析,我们认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之所以达成度不高,可能与日常教学中对于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落实情况密切相关。为此,我们召开多次小型座谈会,进行了实地考察式的经验性分析,确定以“过程与方法”作为本次问卷的关注点。

其次,确定以制作问卷为核心的研修行动任务。为寻找学科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我们采用专题式调研。应该说,这种调研不同于以往了解现状的面面俱到式调研,目的在于发现学科教学现状中焦点突出、矛盾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为后续将要跟进的课堂教学改进提供方向和依据。在调研过程中,教研员需要具有问题意识,在完成学科调研任务中学习如何依据经验筛选调研问题、制订调查问卷、撰写调研报告,这本身就是一种参与式研修,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再次,组织研修活动的“先导小组”。我们以语文、英语、数学和科学4个学科,作为先行调研学科,并组成了4个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都由教研员和研究者构成。之所以作这样的安排,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调研的过程是一个强调群体智慧,重视教师与教师、研究者与实践者取长补短、相互合作的行动学习过程。一般来说,教研员的优势在于对课堂有深入、细微的了解,教学技巧熟练、尺度把握得当,但容易局限于自身已有的经验;而研究者擅长对学科知识的本质理解,对学习方式内涵的深刻把握,但对常态的学校生活了解不够。这样的团队组合使得研究的主体既有局内人又有局外人。因为局内人(教研员)可以体察到局外人(研究人员)原本无法知晓的教学现象的细微变化,深入到局外人一时无法进入的实际问题的直观领域,从而能更好地把握研究内容的实质。

3、围绕问卷制作的研修流程。

我们将研修流程分为四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周密的活动安排(见上表)。

专题讨论会。开专题研讨会有三个目的:一是提出一种大

家共同遵守的“道德框架”,建立相互信任、真诚合作的关系。二是让没有完全投入的参与者,对于未来的专题调研有明确的概念,拥有共同的认知背景。即参与者能以共同的基础理论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投身于本次专题调研中;三是以合理的方式分担任务——大家坐在一起商议,确定问题,小组中谁来负责哪些工作,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等。

为了确保通过专题研讨,汇聚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我们的专题研讨会分为两个场次:一场是以全体聆听专家报告为主要形式;另一场则分成文科和理科两大组,由研究者带领,进行深度的小组研讨。

制作调研问卷。问卷制作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内在的探索历程,是教研员不断“生疑一质疑一释疑”的学习过程。当然,设计问卷并不是培训的终极目标,而只是培训活动的一个手段或者说是关键技术,这种手段能很好地促成教研员的有效学习。

撰写调研报告。当共同经历了问卷设计、实地观课、访谈之后,我们安排了撰写调研报告的环节。虽然写作是以具体的语言符号表现的一个过程,但通过写作能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内容进行挖掘和澄清,它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是“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一部分”,对教研员而言,是将内在的东西外化的过程,是一种远距离地审视自己教学观念的过程。为了让教研员的写作更为顺利,我们安排了微型的辅导报告。

跟进的课例研究。本次的培训活动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而是要在增长教研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改进工作和实践。“学习是活动知识经验的‘学与进行行为实践的‘习相结合的过程,”要有意识地发展我们的知识与技能,需要进一步的行动。鉴于此,在培训活动的最后一个模块中,我们安排了不同学科组的课例研究。

三、突出“设计”在研修中的作用。

通过“设计”展开研修有两层含义:一是“我们的设计”,基于对教师有效学习的认识,教师发展中心与教师进修学院共同设计教研员的参与式研修活动;第二,“教研员的设计”,是指教研员设计的问卷及访谈提纲,是研修活动的内容,也成为研修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

1、“我们的设计”旨趣:促成深度学习。

我们设计的研修方案,从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出发,认为学习尤其是成年人的学习,绝不是被动的接受和记忆,而是学习者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在与他人的协作对话中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和理解的过程。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案,有为真实情境的教学和研修服务的双重目的。在研修内容的设计上,我们更加强调如何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

相对于孤立记忆和非批判性接受知识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为了理解的学习,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各种观点之间建立多元连接。

2、“教研员的设计”指向:在行动中学习。

“教研员的设计”主要是制作问卷及访谈提纲。之所以运用这种方式,是因为问卷和提纲设计的过程本身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践工作中,问题并不以实践者假设的模样出现,而是由令人困惑、苦恼及未确定的问题情境中的林林总总组成的。为了转变问题发生情境的不确定性,实践者必须将令人无法处理及不容易理解的不确定情境,掌握与描述成一个能被理解的情境。问卷的制作提供了这种认知的情境,促成了学习的发生。

以科学学科组为例,研究小组对上海市部分8年级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初中学生学业质量测试以及2008年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的“初中科学”学业水平考试的两份报告进行分析,在了解区域中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试图梳理出科学教学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在几次小型座谈会和实地考察后,研究小组对全区的初中和小学科学教师进行“过程与方法”的问卷调查。在问卷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两种学习方式:一种是支撑性的教学活动,即听中学;另一种是自我实践活动,也就是做中学。

“支撑性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微型讲座、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来进行,我们开设了“问卷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和“从统计角度看问卷设计”两个微型讲座,然后拿出我们在两年前设计的问卷以及一些经典社会学调研问卷,组织教研员进行小组讨论。这段学习以认知式的学习为主导,旨在帮助教研员获得问卷制作的技能。

“自我实践活动”则是让教研员完成一份问卷。这是一个行动学习的过程,研究者、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共同面对现实的课堂教学展开持续的讨论。这时,课堂和学生真正成为研修活动的一部分。在整个行动学习的过程中,“问卷设计”一直是一个很诱人的“任务”,一群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生成知识,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成为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钱丽欣)

猜你喜欢
教研员研修问卷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过程设计”提升校本研修品质
校本研修应避免“四重”“四轻”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