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喝一杯西湖龙井茶――西湖农家茶楼散记

2011-06-21 02:57赵培诚赵宏权
茶博览 2011年6期
关键词:龙井茶茶楼龙井

文/图 赵培诚 赵宏权

请喝一杯西湖龙井茶――西湖农家茶楼散记

文/图 赵培诚 赵宏权

编者按: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农家茶楼”的发源地。早在南宋时期,西湖周边的茶文化活动就很频繁。进入新世纪以来,每年龙井茶开采之时,杭州市民和各地游客从四面八方会聚到茶村购茶、品茶,体验休闲观光的乐趣。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积极响应杭州市委、市政府打造“东方休闲之都、品质生活之城”的城市发展目标和“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引导茶农借助景区休闲旅游的独特魅力,利用西湖龙井茶和农村整治后的新环境这两大品牌,开办出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点、茶乡特色的“农家茶楼”,成功打出了杭州发展茶业旅游休闲的个性化“金名片”,铸就了西湖景区特色的茶文化休闲生活品质,为光大西湖龙井茶文化、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经济、增加茶农收入开辟了一条新路。“农家茶楼”是“杭为茶都”的一道风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期望杭州的“农家茶楼”多在“茶”字上、在茶文化上做文章,而不是普普通通的吃农家饭的农家乐。请喝了一杯西湖龙井茶去!这是在杭州在西湖最美好的回忆!

西湖之西,一片青山,是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当你站在西湖的任何一个地方,尤其在湖上或苏堤、杨公堤上,抬头西望满目青山葱郁,龙井茶园和茶村人家就隐约其间。得一日空闲,走进龙井茶的产地,坐落在农家茶楼,喝一杯西湖龙井茶,享受朗朗阳光和绿色茶园的,是何等幽静、滋润和惬意。

岸上茶楼

茅家埠一边是西湖,一边是茶园,既是山脚,又是水边的村落。给人的感觉是,靠山面水,风景独好。

在湖滨坐船,穿过大半个西湖,穿过苏堤和杨公堤的桥洞,又见一片宽阔湖面。四五分钟后,就到了茅家埠码头。码头旁已靠着一条小船,三个人正在起身上岸。码头两旁绿树成荫,树荫下散放着几只茶桌,三三二二的人正在喝茶聊天。跨上码头欲走,见小木船上的三个人还没动静,定神一看,原来是一组雕像,反映的是以往的岁月。古时没汽车,走的大多是这条水路,是进山或进城的一个重要码头,因此商埠云集,茶楼酒肆林立,品茗小酌皆可,热闹得很。

岸上便是茶楼,个别临湖而居,多数面湖而立。说是茶楼,其实这里大多是一层的青砖瓦房。这里是下茅家埠,几十户农家,几乎家家是茶楼,是西湖边难得的清幽地。秋天,茅家埠成片的茅草和芦苇飞白如雪,成一大风景。在树林翠竹下,在茅草亭中,静坐着品茶赏芦听风,欲把自己当神仙了。村民说,“茅家埠”之名,源于明清时村口埠头布满茅草,野趣横生而得名。

站在码头上看,左旁是隽水阁,右前望过去,见有福禄居茶楼、清溪余韵茶楼等。隽水阁传承江南茶楼的特色,是经典的中式自助茶楼,有各式精品名茶,有地道的港式茶点。临窗坐下品茶,可览山水风光,偶有水鸟掠过,或有野鸭在湖中嬉戏,涟漪一圈圈荡开,令人物我两忘。

我们走进“清溪余韵”茶楼,由两幢平房一幢两层小楼组合而成,廊檐下悬挂着一只只写有茶字的红灯笼。室内格局虽小,但装饰精致。屋前形成一个院子,树荫下摆放着近10只实木桌子,桌子四周围着竹椅子。因为是周三,太阳又大,是个大雨过后的湿热天,来的茶客不多。占了二三只桌子的,是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他们也像年轻人一样,背着背包,装着水果,相约来这里聊茶聊天。在茶楼一角墙边,醒目地放在一只保温桶,写着免费赠饮四个字。我一试,有水。在茶楼前放着一只免费赠饮的保温桶,或许体现出的正是茶楼的品格和精神。

沿“上香古道”一路走,两旁大多是茶楼,树下放满了茶桌。人来人往,就楼而歇,择桌面坐。这条新修的古道,越过龙井路,便是上茅家埠,贯通茅家埠全村。在茅家埠喝茶,赏西湖和茶园兼得,也是整个西湖龙井茶区最便捷的喝茶休闲之地。

游满觉陇

端午小长假,雨下不止,但还是止不住去满觉陇一游。整个村,上满觉陇、下满觉陇、四眼井,三点成一线。原先只有虎跑路穿线而过,现在打通了五老峰隧道,交通便了,人气旺了,却失去了几分往日的幽静。

农家茶楼茶道表演队 沈国强/摄

居住在杭州城里的人,大多知道满觉陇的品茗赏桂。桂花时节,在桂花树下喝茶,是满觉陇一年中最精彩的篇章。那前后个把月的时间,赏桂香茶香的欲望淹没了整个杭州城,并波及到上海等城市。满觉陇天天是人山人海,茶楼家家爆满,小车停得跟开车展一样。村里从 1990年起,年年举办“西湖桂花节”,把西湖龙井和满陇桂雨,打造成了完美结合的典范。桂花时节,满觉陇村无疑成了西湖景区农家茶楼的焦点。

车在虎跑路行驶,近少儿公园,往左边一条山坡上去,就进入了满觉陇的四眼井。四眼井是个自然村,150多户人家。雨还是下个不停,满觉陇农家茶楼协会会长张列洪陪着我们,来到陶陶居茶楼喝茶。就在路旁的山坡上,租用了两幢相连的民房开茶楼。走进去张望一番,是西式装饰,简洁中透出精美,有几分小资气氛。这是一家从城里西迁进茶村的茶楼,与农家茶楼的简单纯朴不同,像是有意识地打造成了洋房花园式的茶楼,茶客依然是城里的青年尤其是白领。楼前的院子比较大,精巧设计后能容10多张茶桌。春秋的晴朗天气,有些客人欢喜在树下喝茶休闲。举目四望,皆是青山与茶园,身置其中便有了世外桃园的诗意。加之精细时尚的桌椅茶具,对年轻人很适宜。

我们来到二楼临窗而坐,泡上一杯西湖龙井茶,与帮老板范国莲一起打理茶楼的刘彦聊起天来。刘彦说,真正的喝茶,需要山水,需要幽静环境,隐于市不如隐于山水,况且这里离城中心这么近。老板是性情中的爱茶人,她喜欢这里的青山环抱,就把茶楼搬到了茶村。年轻人在喧闹的城市里拼打,也渴望暂时的逃离,来这山清水秀歇息。喝喝茶,看看山色,心灵栖息。事实也是这样,陶陶居的客源,延续并扩展了原来的客源,生意比城里更加兴旺。张列洪说,城里茶楼开进茶村,对农家茶楼也是个引领,客源上没有冲突,能一起发展。

在陶陶居喝过茶,出来没几步就见到了茶香丽舍、江南驿等旅舍。这里形成了一个青年旅舍部落,据张列洪介绍,共有 30多家。在西湖景区的农家茶楼喝茶,吃饭,有的还想住上一二天,特别是外地来的青年游客,因此四眼进的青年旅舍迅速膨胀。其中有几家加入了国际青年旅社连锁,常有四五成群的国外旅客前来投宿。这里交通便捷,风景又是如此优美,鸟语茶香,早晨推开窗吸上几口清鲜空气,美不自禁。所以这里的青年旅舍兴于口碑,口口相传,然后通过电话、网上预订,时常见回头客,时常爆满。

时近中午,我们又来到村口路旁的隐上花园餐厅小酌一杯。这样喝茶、吃饭、住宿,自成一体,完美结合,也许西湖景区农家茶楼休闲旅游的魅力正在这里。

灵隐茶香

灵隐村在灵隐景区之中及周边,灵隐寺闻名中外,灵隐村民也占尽风光。值得一提的是,西湖龙井茶的前身,是产于灵隐、天竺二寺的香林茶和白云茶。千年之前,上任天竺住持僧的辨才法师,古稀之年退居至龙井村的寿圣院,开山将茶树移植了过去。当时的杭州知州赵抃和后任的知州苏东坡,都去龙井看望过好友辨才法师,辨才法师就用自制的香茗为礼,品茗谈佛论诗,在茶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当走进灵隐茶村时,就禁不住追古思源起来。西湖龙井茶源于灵隐、天竺二寺,兴于龙井村,尽管现在已经扩展至 168平方公里,但源头就是源头,功不可抹。况且,灵隐寺近年来多次举办佛家茶道活动,演绎西湖龙井茶与灵隐僧佛的源远,将“茶禅一味”诠释的淋漓尽致。这个时候,喝上一杯西湖龙井茶,就有了几分禅意。进灵隐寺的香客喜欢喝上一杯龙井茶,一般游客也喜欢喝上一杯龙井茶。灵隐村的农家茶楼由此而生,并别有了一番风味。

白乐桥是灵隐村最大的一个村落,有 250多户人家。这个村落整治的相当出色,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居点及人文景观,从整体上得以完美呈现。所有屋舍均是白墙黛瓦,背靠青山,旁有小溪潺潺。白乐路走到底是北高峰入山口,向左拐是灵隐景区入口。住在白乐桥172的郭连福,递上名片的头衔,是灵隐白乐桥股份经济合作社董事。郭连福说,村庄整治后,灵隐村就按上级的统一布置,实行了村改居股份制改革,全村1000多个村民,人人成了股东。第一次召开股东大会,股东们就形成了一个共识,借助佛教圣地、深厚茶文化的优势,“靠寺吃寺,靠景吃景,靠茶吃茶”,于是农家茶楼及农家旅馆就蓬勃发展了起来。

沿着一条石条铺就的台阶路,往下走来到白乐桥155号的细水长流茶楼。主人陈刚看上去30来岁,夫妻俩经营着这个茶楼。客厅设一个总台,两侧和二层是包间,顶层叫阁楼,用于住家。屋前不大,设三张大圆桌,有大型遮阳伞遮阳避雨。白乐桥村建在山坡上,一排房子就像个大台阶,家家户户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格局。楼前左边的圆桌上,围坐着十来个城里的退休市民,喝茶、磕瓜子、谈天,其乐融融。楼前右边的圆桌上,来了七八个年轻的游客,必是游累了,想坐下来歇歇喝杯茶。

到了茶楼,主人自然要泡上一杯西湖龙井茶。望着心里就舒坦,喝着心境就清宁起来,如此就有了一段慢生活。陈刚说,一年下来,一家人用过吃过能赢余10来万。这是个保守数字,可见村民的富有了。

白乐桥的农家旅馆也发展得很快,几年下来也有了 30多家。名字都取得挺有味道,途那特、一人静、桃之夭夭、素年锦时、媚湖、春上村墅、漫步乡村,个个韵味十足。旅馆大都设有茶坐,凡来客进门,店主先会泡上一杯西湖龙井茶递上。这里的旅馆群落,跟满觉陇的四眼井几乎是一个模样。四眼井在西湖景区之东,白水桥居西湖景区之西,成东西掎角之势。真是自然生发,恰到好处。

龙井问茶

入梅后,连续几天大雨。昨晚下了一夜,早晨还是大雨如注。6月 10日上午,按约要去龙井村参加一个品茶活动,是西湖景区农家茶楼协会组织的,给市民及游客免费品尝正宗的西湖龙井,主题是品尝西湖龙井,共享休闲时光。沿着西湖西岸的龙井路,可直达龙井村。

始见路旁茶园相连,上山后就是茂密的树林。公路弯弯曲曲,曲径通幽的味道浓厚,龙井村像是躲藏在深山老林里。从闹市一头扎进了深山,进村的感觉就令人肃然起敬,初识了西湖龙井茶的不凡。

车到了村里的御茶室门口,雨还是哗哗地下,没有一点停下来的意思。门口要搞个仪式,观众区搭起了两个大雨棚,主席台却在大雨之中。茶楼协会会长单国良和秘书长骆菊梅在门口招呼来客,满脸是对冒雨前来的感激之情。御茶室也许是当年乾隆来龙井喝茶的地方,也许是为纪念乾隆喝茶而建。乾隆二十七年 (1762)三月,清朝乾隆皇帝第三次来到杭州,畅游龙井,登上了老龙井品茶,作《坐龙井上烹茶偶成》诗一首,并封了十八棵御茶。三年后,乾隆第四次南巡杭州时,再次上龙井游玩品茶,又作了《再游龙井作》。乾隆皇帝对龙井茶情有独钟,盛赞色、香、味、形俱佳,把龙井茶推上了显赫至尊的地位。

御茶室已经来了四五十位客人和游客,先坐着喝茶。看墙上挂着大幅老照片,记载着伟人与佳茗的故事。毛泽东采摘龙井茶,一手摘,一手握,然后放进身边的竹篮里,摄于 1963年。刘少奇走过龙井亭,视察龙井茶园,摄于1951年12月。江泽民陪同英国女皇伊利沙白二世品尝西湖龙井茶,摄于 1986年10月。新中国建立以来,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过西湖龙井产区,并喜欢喝西湖龙井茶。西湖龙井是绿茶中的皇后,始终稳居中国十大名茶之首,成了龙井村人最大的荣耀。

9点钟,正筹划将仪式搬进御茶室进行时,天空忽然雨止,活动按时进行。致欢迎辞,讲解龙井茶的鉴别与冲泡,茶道表演,各农家茶楼业主在《珍爱西湖龙井茶品牌承诺宣言》上签字,然后各家茶楼主邀请游客到自家茶楼品茶。期间,老天像是实在憋不住,偶尔飘下几丝雨,不碍事。

沿着茶园中的小路,爬到半山腰上,拍龙井村景象。村庄窝在半山腰的山岙中,四面群山环抱,呈北高南低趋势。山峰连接着云层,隐藏在飘渺的云雾中。四面环山,或许这就是龙井村的来历。龙井村中有龙井寺、龙井泉、龙井茶,真是一块龙居之地,难怪天公作美。

西湖景区的村落,被誉为“景中村”,分布在山山水水之中。这些村庄,本无关联,但又因西湖龙井茶的姻缘,形成了一个整体。其茶区,称为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其茶楼称为西湖景区农家茶楼,像是杭州市民的后花园,更是中外游客的茶文化休闲旅游胜地。游西湖水,品龙井茶,越来越成为旅客的最爱。

猜你喜欢
龙井茶茶楼龙井
崔水良《龙井方向》
茶楼包厢外为什么排起长龙
杭州龙井茶园
龙井问茶
西湖龙井虾仁
张婧红室内设计作品
西湖龙井茶地现状分布图
任素梅作品选
湖畔品龙井 人在天上行
千岛玉叶龙井茶的生产实践与品牌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