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是件性命双修之事

2011-08-15 00:42■扫
茶博览 2011年6期
关键词:茶类老中医师兄

■扫 云

昨日,扫云带敬爱的太极大师兄去一位隐姓埋名的老中医家里看病。这位老中医是四川历来颇受争议的“火神派”传人之一。因在前几天华西医院体检的报告里发现了肝部有阴影,大师兄的精神状况一下子大不如前。坐下来后,老中医也没问看什么病,只用了不到 3分钟的时间左右号脉,然后对大师兄说:“你的肝问题太大了。以后不要吃消炎、清热的药了,你的火下得太凶了。阴阳严重失衡,导致肝功能衰退,影响到脾、肾都出现严重问题。”我一来惊讶于这位中医只凭号脉的断症之精,二来很急切地问:“师兄呀,你这半年都吃了些什么药呀?”大师兄也一脸无辜地想了很久:“没有吃什么药啊,感冒都扛着,不吃药的。除了去医院例行检查身体外,连医院都没进过。”还是师嫂反应了过来,不无埋怨地说:“肯定就是从西藏带回来的那个什么高原清热保健茶,他天天都泡着喝,喝了大半年了。我都提醒他可能太寒了,不要喝太多,他当时还不高兴呢!”师嫂所说的“高原保健茶”是类似于“雪茶”之类的非茶类,如“绞股蓝茶”、“灵芝茶”、“牛蒡茶”之类的保健茶。曾经在云南的很多旅游纪念商店和茶叶店,我也有看到类似的这些茶打着“纯天然、植物保健、无污染”之类的口号大肆宣传和销售,每每触及必是有些疑虑和担忧。没想到,这种担忧在今天变成了身边友人的一份病症真真实实地出现在我的身边。虽然,我们也许无法验证那个保健茶的寒性到底对师兄当下的健康产生了多少或直接、或间接的严重影响,然而此事在我的脑海里久久盘旋,终于让我下定决心写这篇好几年前就有感想发的文字,它的中心思想就是:饮茶,是件性命双修之事!

在我的工作履历里,有从事茶叶行业三年的经验。一年做的是茶叶出口,两年做的是某茶企的文化品牌顾问。所以,从茶叶基地的建立、茶树的品种与种植,茶叶的加工与包装销售等环节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实践的真知和感悟。正因如此,自己看茶,除了一颗文心,更多了些专业角度的理性。亦因如此,一直不愿说茶,也不愿以一家之言把茶说透。有人曾问:“只知道你是个杯子控,你懂茶吗?”我的回答是:“不求甚解。亦饮亦品。”

饮,是因生活所需。品,是为修养所行。

自古以来,茶药同源,从茶最早的传说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能看到茶为药的特殊性。再到茶圣陆羽《茶经》中的第一章“茶之源”里已将茶的功效与注意事项阐述得十分详尽,这一段我也曾写过一篇博文。(引文: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茶为累也,亦犹人参。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所以,茶是什么?喝什么茶?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文雅之事,茶之为用,首先在于修命,在于健康饮茶、饮健康茶。

若说健康饮茶,古人的研究很多于当下不完全适用。因为,出茶书最多的唐、宋、明三代(当代的茶书虽多,但大都泛泛而谈,或文化、或科研、不得其法,扫云不等同视之),几乎是以喝绿茶为主的,而不像现在我们有细分的六大茶类。又因饮茶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寒、凉、温、热性也不尽相同。

再说饮健康茶,当代之茶已是岌岌可危。就拿扫云所做顾问的茶企,主营的是绿茶和花茶,广告上总是宣传多少万颗芽头制成一斤传世精品,贵之又贵、玄之又玄,而某些老板自己却只喝二级、三级的毛峰。一来,有些茶芽为了又赶早、又饱满,使用了一些现代科技的催芽素,二来内行者自己当然清楚,这样喝茶除了尝尝鲜嫩的味道,不知还能喝出些什么?又如扫云今年去武夷山一线,金骏眉不知道哪里来了那么多的原料和产量?福鼎白茶,把萎凋的茶叶放在一张张中纤板上,很多茶厂的卫生条件令人堪忧;浙江的金观音茶山上,只看到一片片排列整齐的茶丘,不见一点云雾缭绕和鸟语花香,除了低矮的茶树、还是茶树,加工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很多的空调房……

再说修性,就更有些欲言又止。茶于修性,只是一个法门。从每一次品饮的浓淡、浮沉、甘苦间,感悟天地之灵、无常之本。从相遇每一种茶的时间、地点,每一种茶相遇每一个人、每一种水、每一种温度、泡法所呈现出的不同的味道里,感悟到人生如茶的丝丝禅机。茶之采、之造、之用、之泡、之饮,最终都是在阴阳平衡中的恰到好处……

猜你喜欢
茶类老中医师兄
机器人给“二师兄”做手术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运用
不同茶类加工工艺对福建水仙茶儿茶素组分和生物碱的影响
老中医教你睡眠养生
老中医坐诊
茶类产品央卫视广告投放分析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老中医
师兄,你好呀
窘死人的美女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