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新华
(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 北京 101300)
急性中耳炎是一种中耳常见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很高,多发于冬春季节。我院于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共约9个月时间,治疗急性中耳炎187例,收到良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耳鼻喉科门诊患儿,共187例,男102例,女85例,年龄段为1岁2个月~7岁。临床表现为耳痛,听力减退,耳内闷胀感或者闭塞感、耳鸣、过水声、夜间哭闹。查体可见:早期为鼓膜松弛部或者全鼓膜充血、内陷,表现为鼓膜松弛部凹入鼓隐窝,光锥变形或者消失;中耳积液后鼓膜颜色变淡黄,橙红或者琥珀色,如果有细菌感染鼓膜充血,部分鼓膜有液平凹面向下的弧线。鼻咽部检查:下甲后端肿胀,肥大;腺样体增生肥大,阻塞后鼻孔;鼻道有清涕或者脓涕,稽留于后鼻孔或者黏附于腺样体和鼻甲后端;圆枕增生肿胀。听力测试常为传导性耳聋,低频损失为主。诊断均符合《耳鼻喉学》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随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8例(男62例,女46例),对照组79例(男40例,女39例)。2组在年龄、性别、体重,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观察组用抗炎药物,呋麻滴鼻液滴鼻治疗,部分患儿穿刺抽液。对照组用抗炎药物,部分患儿穿刺抽液。1周为1个疗程,所有病例在1个疗程后结果对比分析。
痊愈:无不适主诉,听力无碍,查体鼓膜无红肿内陷,未见液平光锥正常;显效:基本无不适听力基本正常,查体鼓膜略内陷,颜色略红;有效:听力有恢复不明显,鼓膜内陷,颜色不正常,光锥不清;无效:症状基本无改善。
从治疗开始到痊愈时间,观察组平均为(5.0±1.2)D,对照组平均为(7.5±1.6)D。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急性中耳炎主要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而中耳的正常功能有赖于中耳生理气压的维持,而中耳的生理压力主要通过咽鼓管软骨管腔的开闭来调节,从而使中耳和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儿童咽鼓管有其特殊性,因为发育在临床上在儿童主要是腺样体增生,鼻炎等因素引起咽鼓管口阻塞,影响中耳通气致使中耳负压增加,鼓膜内陷鼓膜周充血。极少部分是鼻咽癌,畸胎瘤,后鼻孔息肉等原因。感染因素,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从而有部分演变为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免疫反应因素中耳作为潜在的免疫器官,一旦被病理性抗原刺激,可激活黏膜内各种免疫细胞,出现渗液等而引发渗出性中耳炎。
表1 2组疗效比较[例(%)]
抗炎治疗,诱发因素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黏膜充血,肿胀局部免疫力下降;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肺炎等可经咽鼓管继发感染;外耳道感染因素如耳道进水,不适当鼻腔冲洗擤鼻等;婴幼儿哺乳不适逆行性感染等。应尽早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发生并发症或者转为慢性。鼻腔收缩剂的使用,一般儿童使用较低浓度的呋麻滴鼻液及时治疗,用来最大限度开放咽鼓管,调节咽鼓管软骨管腔的开闭,从而最大限度使中耳和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部分患儿中耳内有积液,还可以利用咽鼓管将分泌物排出。如果为3周岁以下小儿,可选择加用氯霉素眼液:(1)稀释呋麻滴鼻液浓度;(2)降低咽鼓管口以及鼻腔的感染来源。
其他治疗:如鼓膜穿刺,激素短期应用等。针对频发的还可以进行病因治疗,比如切除腺样体扁桃体等。
观察组的治疗在4~6d及时治疗情况下,有97.2%的明显见效,基本无不适主诉,查体鼓膜颜色淡红,基本无内陷,部分有积液的病例积液明显减少。其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79.7%,由此可见,在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中,及时应用抗炎治疗是必要的,呋麻滴鼻液辅助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意义。
[1]杨伟炎,侯道风.中耳炎,一个古老而不衰的课题[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1):4.
[2]姜泗长,顾瑞,王正敏.耳科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70~516.
[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1):5.
[4]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使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