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凌
(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6100)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神经内科中一种常见的急诊疾病,其好发于60岁以上人群,以脑血栓形成为常见类型,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坏死损伤后的难再生性,该病的致死、致残率较高。目前,超早期溶栓治疗已在各大医院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广大基层医院则因为对适应证及剂量掌握不严格及后续监护治疗的欠缺,导致了出血率的发生过高而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本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神经内科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或奥扎格雷钠治疗脑梗死,并辅以严密监护,现将2种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其疗效。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均经脑CT及MRI证实,并参照[2]的病例入选标准进行筛选:(1)年龄≤75岁;(2)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及明显低密度等脑梗死改变;(3)无严重肢体瘫痪;(4)无昏睡/昏迷等严重意识障碍;(5)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素质,共得到80个病例。根据其治疗方法将其分为2组,治疗组44例,男性28例,女性16例,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3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41例,高血压病史23例、冠心病史12例、糖尿病史5例,使用尿激酶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2例、颈内动脉系统梗死34例,高血压病史20例、冠心病史10例、糖尿病史4例,因患者及其家属不同意使用溶栓治疗而使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2组患者均为6h内就诊,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体征等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前与治疗后24h、一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比较(±s,n=25)
表1 治疗前与治疗后24h、一周的神经功能缺损比较(±s,n=25)
组别 治疗前 24h 3周治疗后治疗组 25.92±7.64 15.57±5.34 8.11±6.27对照组 26.48±8.93 20.42±5.78 16.27±6.34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例(%)]
根据患者病情,先降低颅内压,降水肿,使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的药,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组:根据患者病情体重给予相对剂量的100~150万U尿激酶加入到100~150mL的0.85%Nacl溶液中静脉滴注。30min内静脉滴注完。对照组:采用80mg的用奥扎格雷钠加入到200mL的0.85%Nacl溶液中静脉滴注。2组患者在溶栓后24h予以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进行抗凝治疗,并连续几天口服阿司匹林0.3g/d。治疗的同时,予以严密的监护治疗:(1)心电监护以预防致死性心律失常和猝死;(2)脑水肿高峰期予脱水治疗,并严密监测水电解质情况;(3)根据病情随时复查头颅CT。
根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为三等级:轻型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16~30分[1]。临床疗效评定:基本痊愈:分值减少90%~100%;显著进步:分值减少46%~90%;进步:分值减少18%~45%;无效:分值减少0~17%;0以下为恶化(死亡)。总有效率为分值减少18%以上,显效率:分值减少46%以上[1]。
本研究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资料采用均数(±s)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4h、1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评分(表2)
2.3 治疗后,2组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
治疗组有1例患者在治疗后24h复查脑CT有脑出血情况,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变化不明显,多为轻度出血,予停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其他治疗继续,无预后不良[3];4例患者有头疼、恶心、呕吐、以及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症状会于几个小时后自然消失。有1例为皮肤粘连出血,但患者无一例死亡。对照组中有5例脑出血患者,2例有出现皮肤粘膜出血,2组的差异未有多大显著的差异。
由表1可见,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害小于对照组,且治疗显效快,P<0.05。由表2可见,治疗组的显效率75%高于对照组41.67%,死亡率低,疗效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并发症并不严重,未影响预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本院急性脑梗死患者若符合[2]的适应证,常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但由于部分患者或其家属考虑并发症而放弃该疗法,仅能被动的使用奥扎格雷钠治疗,经回顾性分析以上2组的治疗结果得出,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能迅速复溶使梗死血管再通,进而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具有显效快,疗效显著,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明显等特点。但我们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把握好剂量,及早治疗,并且在溶栓后应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辅以严密监护,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尿激酶半衰期短,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从而发挥溶栓作用[3]。是一种安全有效,且价格经济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上,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是值得推荐广泛应用。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2.
[2]攻关课题协作组国家九五.急性脑梗死6h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4):4.
[3]薛静,高培毅.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伴随的颅内出血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09(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