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伟林
(株洲市一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意外事故引起的创伤日趋增多,且每年呈递增的趋势。电视等媒体报道的事故让人触目惊心,家属的哭喊让人撕心裂肺,因此如何提高医院急救措施,争取最多的有效时间,挽救患者的生命,成为临床的重任。本文主要总结了严重创伤的急救措施,为临床提高参考依据。
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25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男85例,女40例,年龄15~70岁,平均52.5岁。创伤原因:车祸76例,高空坠落29例,挤压16例,其他4例;伤后到救治时间≤1h80例,1~2h26例,>2h19例;创伤严重程度:重度70例,危重40例,极危重15例。
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我院制定了相关的救治模式,在获取事故信息后,立即召集医护人员,迅速安排好人员,准备好相关急救用具,火速赶往事故现场。达到现场后,由医生和护士检查患者呼吸状况,并予给氧,保持呼吸通畅;对于昏迷者要清理其呼吸道分泌物,让其头偏向一侧;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记录,同时询问受伤原因,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对于严重创伤的患者,往往存在血容量丢失导致血循环不足的现象,通常需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通过输入液体以改善微循环[1];对于休克的患者,给予合适的复苏液体;血压偏高的患者查找原因并给予降压药;颅脑损害的患者要及时观察颅内压,并给予甘露醇脱水,防止病情恶化;骨折的患者进行清理、止血、包扎等处理。
在转运途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包括瞳孔、意识、入睡程度等,并采用动态监护仪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心电图、脉压等,尤其需要注意脉压的变化,若脉压变小,说明血管痉挛程度严重,脉压差越大,则说明血管痉挛开始解除[2]。所以采用止血带的患者,因此每0.5~1小时放松1次。对于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通过观察瞳孔、意识和睡眠情况,判断病情变化,并及时进行处理,以免发生脑疝。若发现患者意识由清晰变模糊,面色苍白,皮肤变冷,血压下降则说明休克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应进行再次处理。
表1 不同救治时间救治效果比较[例(%)]
表2 救治效果与病程严重程度的关系[例(%)]
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通过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等了解患者心肺功能及抗休克效果;通过监测尿量及颜色,了解肾功能和判断泌尿系统功能有无损伤;若发现呼吸骤停,给予心肺复苏;对于颅脑损伤者密切关注瞳孔变化,判断颅内压有无升高表现等。需要手术的患者在抗休克同时进行术前准备,及时安排手术治疗。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通过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通过急救后,存活85例,存活率为68%,死亡40例,死亡率为32%。
在1h内获得救治的患者存活率最高,与其他时间的患者救治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极危重患者死亡率最高,与其他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有研究报告指出,严重创伤患者死亡呈现3个高峰期,第1个高峰期是伤后数分钟内死亡,多因严重脑损伤和大出血所致,此种死亡占50%左右;第2个高峰期是伤后6~8h内,主要是颅内血肿、内脏破裂所致,约为30%;第3个高峰期为伤后数周后,主要是严重多器官功能不全所致,约占20%[3]。从以上死亡高峰期可以看出,第1个死亡高峰期取决于损伤程度、现场条件、受伤部位;第2个死亡高峰期受医院急诊科救治的影响,其救治治疗和救治速度将直接决定了患者的生死;第3个死亡高峰期主要受整体治疗水平和前期治疗的影响。由此可见,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尤为关键,需要医护人员全程进行救治,将“诊、治、疗、护、康”贯穿于全过程。
影响严重创伤救治有效性最关键的因素是时效性,此种患者存在救治时间限制的问题,一旦延误或超出时间窗,将极大的影响救治效果。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伤后1h内实施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因此将此阶段成为“黄金时间”[4]。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伤后到救治时间≤1h的患者存活率最高,提示在发生事故后,患者或目击者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赢取更多的时间,同时医院要事先制定好救治的方案和步骤,在接到信息后,让救治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慌乱中耽误时间。而从表2中可以,病情越严重的患者,存活率越低,而病情的严重程度一部分又取决于救治的效果和时间性的把握,因此临床应充分利用有效的时间为患者实施救治措施。
我院的急救模式是急救科负责院前和急诊室的救治,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达到比较好的救治效果,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时间。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通过急诊科的现场救治,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对患者进行基础救治,对稳定病情有一定的作用,能够预防病情的恶化。同时能够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在有序的指导下,让救治工作不再混乱,能够大大缩短救治时间;而在转运过程中,医生通过提前与院内沟通,将院内救治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了急而疏漏的现象。而途中的监测,能够从患者的表情、监护数据中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并能对比较紧急的意外做好预防;急诊室的救治是对疾病的进一步确诊和处理,在全面救治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更有效、更合理的救治方案,从而最大限度挽救患者的生命。
[1]陈建勋.355例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1368.
[2]谢增余,张国超.严重多发性损伤135例救治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8):690~691.
[3]蔡爱敏,朱燕.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85~1886.
[4]李晋,黄钢.严重创伤急诊救治效果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06,16(3):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