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
(吉林省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 吉林通化 13400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随着当前人们对于该病的致病原因、发病机制和预后转归的认识深入,TIA的正确诊断和及早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对TIA的适当治疗可有效降低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TIA发作的危险,尤其是阿司匹林作为临床常用的防治TIA发作的药物,其临床疗效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笔者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对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符合TIA诊断标准的92例患者分别采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本组选取的92例患者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TIA诊断标准[1],并于治疗前和本次治疗开始后48h行颅脑CT或MRI检查无新梗死灶,同时排除其他出血性疾病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将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各46例,阿司匹林组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29~73岁,平均年龄52.4岁;包括:颈内动脉型26例,基底动脉型20例,平均发作次数(3.1±1.2)次/d;氯吡格雷组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32~76岁,平均年龄55.4岁;包括:颈内动脉型24例、基底动脉型22例,平均发作次数(3.3±1.6)次/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TIA类型及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全部患者均于治疗前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血流变以及心电图等常规检查。阿司匹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0.1g,po,qd,30d为1个疗程;氯吡格雷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mg,po,qd,30d为1个疗程。在本次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内科治疗,如针对TIA发作的其他的危险因素进行的血压或血糖等的病因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和休息,并适量运动。治疗结束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1次/月,观察患者在一过性黑曚、失语、肢体无力或瘫痪以及感觉障碍等方面的体征改善程度和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显效:TIA发作在1d内被控制,症状消失,30d内未再次发作;有效:TIA发作在7d内被控制,症状缓解明显,30d内未再次发作;无效:TIA未被控制,仍反复发作,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本组研究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阿司匹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氯吡格雷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不良反应方面,阿司匹林组有2例出现腹胀、反酸等消化道症状,1例出现大便潜血,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氯吡格雷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粒细胞减少,经对症治疗后好转;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影响血压、血糖及肝肾功能的显著不良反应。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指由于大脑局部病灶或区域性缺血引发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并可在24h内症状完全消失。本病多发于中年男性,常反复发作,可于30min内完全恢复,并不遗留后遗症。TIA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已成为缺血性脑卒中较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对TIA的频繁发作进行有效控制,是当前临床防治脑梗死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及聚集反应,从而降低血浆比粘度、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起到防治高危患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2]。阿司匹林作用时间较长,临床服用每天1次,每次50~200mg即可持续有效,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氯吡格雷可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二磷酸先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临床使用每天1次,每次75mg,服用第1天开始即可显著起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者治疗TIA发作均有显著疗效,2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性不大,且均未出现显著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别运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均确切有效,安全可靠,且无显著性差异,但阿司匹林价格相对低廉,更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1]张茁,张微微.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询证医学证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
[2]刘哲源.再论阿司匹林在卒中一级预防、二级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脑卒中杂志,2008,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