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统龙
(山东省青岛胶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医院 山东青岛 266400)
本文旨在观察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本院的50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狭窄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18~67岁,平均47.5岁;输尿管下段结石35例、中段结石15例;按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30),对比2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体外冲击波碎石:对照组患者取仰卧位,向患侧倾斜约15°,用电磁波碎石机进行治疗,冲击波有效次数1500~2000次;术毕给予精心护理,观察病情并给予止血、抗炎、解痉等治疗。(2)输尿管镜分期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均分为两期进行治疗,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一期放置双J管或者输尿管导管,二期输尿管镜下碎石;择期进行一期手术,常规消毒,在导管引导下置入双J管,对于过度狭窄的输尿管,使用F3导管扩张狭窄段,如果置入双J管仍有困难,考虑直接留置导管,保留2~4周;患者取截石位,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二期碎石术,拔出双J管或者顺着留置导管直接进输尿管镜,探寻结石位置并进行气压弹道脉冲式冲击碎石,钳夹碎石块,之后拔出导管,放置双J管并给予止血、抗炎、解痉等对症治疗,留置3~7d观察。
观察术后并发恶心、呕吐、发热、血尿、肾绞痛等情况;术后1周、1个月、3个月B超检查并评价是否需要再次碎石,记录3个月复诊结石排净例数、中转开腹手术例数。
用SPSS 12.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例(%)]
对照组3个月B超检查结石排净12例(60.0%),低于对照组的28例(9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8例(40.0%)进行二次或多次碎石治疗,观察组2例(6.7%),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发热、肾绞痛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发生血尿、输尿管穿孔、输尿管撕脱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例(%)]
目前一般认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段输尿管结石的效果较好,具有准确定位、对肠道气体影响小、能量传导好、并发症的优势[1]。轻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狭窄在临床上并非少见疾病,单纯的体外冲击碎石治疗难以将碎石从狭窄段完全排出[2]。对于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的输尿管结石,国外专家认为气囊扩张能够有效处理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术、输尿管回肠吻合术后所致输尿管狭窄[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中段、下段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狭窄的患者,经尿道输尿管镜分期治疗是满意的手段,输尿管镜在直视下成功进入输尿管结石部位,碎石后钳夹,放置双J管可排净结石。术中狭窄的处理是结石排净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求医生对狭窄进行正确处理:狭窄长度<5mm可用F3导管引导并直接用输尿管硬颈进行狭窄段扩张;输尿管中上段瘢痕性狭窄考虑采用气囊扩张,而中下段瘢痕性狭窄可考虑采用内切开治疗。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能够达到满意的排石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唐权,黄伟佳,高兴成,等.体外冲击波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J].中国内镜杂志,2004,10(2):45~46.
[2]雷鸣,袁坚,曾国华,等.经尿道输尿管镜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106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4):2876~2877.
[3]Banner MP.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 the urinary tract[J].Current Imaging,198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