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探幽

2011-06-19 01:25蔡晨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沱江尸体凤凰

蔡晨

湘西自治州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一座青山抱古城,一湾沱水绕城过,一排小巧吊脚楼,一条红红石板街”,这就是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小城——凤凰。被沈从文小说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边城》也是她。

那水

走进凤凰高大的城门,我们急不可待地来到沱江边。江水穿城而过,清莹澄澈,江底的簇簇水草曼妙清晰,如长长的绿色丝绦,在流水中悠悠舞动,向游人欢迎致意。古老的虹桥倒影在水中,随微波荡漾。不由得就想起了徐志摩“康桥”的意境。

徜徉在古城红石板的街道上,觑巡着两边古建筑,只见亭台楼阁,各抱地势,鳞次栉比,重重叠叠。家家户户几乎都敞开了门扉和窗子,坦然而充满信任,任游人探个究竟。真让人感到时光流转,恍然依稀,又回到了三十年代的边城。

江畔,千百年来次第展开的是永远看不厌的意境。烟雨中,江上薄雾缭绕,大山景物朦胧。晴空里,江水回绕清幽,远山如黛绿水如膏。晨曦里,渔夫吹灭了鱼灯,鱼鹰扑通扑通钻进澄净的江水里。

苗家少女赤足临江,洗菜淘米,婀娜的身姿倒映在碧水之中,清脆的笑声随风飞扬,濯衣不绝的捣衣声和着喧闹,汇成女人的乐园。跳岩板桥岸,身着苗装、背着山货的山民川流不息。那一溜红石岩的码头风景,让人久看不厌。

跨过虹桥上,在这里有了新的景致。沿江的吊脚楼,一字儿排开,门口高挂的红灯笼内,蜡烛还在发着光。听江水滔滔,一只渔船从沱江的拐角处,“吱嘎、吱嘎”地划过来,船上老翁,身披蓑衣,头戴蓑笠,有力地划着小船,轻轻地从我们身边滑过,只留下了江中的涟漪。坐上了小舢舨,我们顺流而下,悠然地欣赏着两岸景色,沿江而建的楼房,临江而开的窗子,窗外高挂的红灯笼,使人想起那遥远的年代;一栋栋的吊脚楼,臂连着臂,檐连着檐,悬挂在高高的河壁上,连同青山,倒影在粼粼波光之中。那淡雅的意境,不正是一首抒情诗歌吗?

那城

康熙四十三年,苗人同化,裁去土司,置凤凰营于今县城。乾隆十六年改凤凰营为凤凰厅。1913年,改为凤凰县。以苗族、土家族聚集。2001年获国务院特批,成为我国第101座历史文化名城。

登高远眺,凤凰古城除古色古香的建筑外,可以看到著名的八景。连绵巍峨的南华山横亘在古城南面,似一道绿色的屏障,苍松翠柏,含蔚笼烟,石径弯弯,青泉冽冽。

北门外跳岩板桥,古朴又充满张力。桥边的小店一间紧挨着一间,却没有都市商业的嘈杂市侩,每间小店凸现出的是纯朴与悠闲。走进店铺,不管出售的是贵重还是便宜,都可以拿起来把玩。用手去触摸那些年代久远的器皿,没有人生怕你拿走而紧盯着你。

白天,在古城漫步,就会发现这里的人生活得轻松、闲适。人们坐在门前,做着手中的活计,不紧不慢,就像他们面前流过的沱江,缓缓的,并不急于奔向前方。走在夜里的街道上,可以看到做姜糖店铺门前,在大红灯笼的映照下,作坊里的人说笑着拉扯着麦芽糖糖稀,一团糖稀足足有三四十斤。此外,还有吹制玻璃器皿的、给自制的布衫描绘图画的、打造银饰的,五行八作,不时地闯入我的眼帘。

导游告诉我,前面一座紧临沱江的清秀小山就是听涛山,有沈从文先生的墓地。顺水而下,临江登岸,来到先贤墓前,有松涛阵阵,有江水潺潺,有清风徐徐。我伫立良久,深深地鞠躬,沈先生在这里似能听见乡音,感到乡情,魂归如同仙境般的故里。看得见《边城》的“翠翠”“祖父”和“二老”等书中人物的原型,想必需要时就会出现在他的身旁……此时此刻,我感到沈先生如愿了。

离开听涛山,走进临江街,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犹如进入了时空遂道,来到一个喧闹的小城,人们着绿穿红或出双入对,或呼朋引类,或如我踽踽独行,汇成一曲生活交响。沱江中有古时留下“踏桥”,一步一墩,是从北门进城的必经之路。北门又称“壁辉门”,城门上的城楼依然完好,从江边仰望,城门深邃,楼台高峙,飞檐拱斗,雄伟壮哉。

清晨的阳光还没完全绽开笑颜,沱江女歌手就开歌了,歌声撩人绣绸般的划过如同缎子似的江面,幽幽怡然。入住黄家客栈小木楼,电视机、空调、淋浴一应俱全。身在小木楼,倾听沱江上传来的天籁之音,美好得难以言说。晚饭了,就着黄瓜、萝卜做成的泡菜和血粑鸭,使劲地说不要放辣,依然躲不了猪油、大红椒火热的攻势,谁叫咱来到了湖南呢?就管不了脸上的痘痘们乐得四处开花了!血粑鸭是凤凰最为有名的特色菜,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糯柔。吃在嘴里,更是口味香浓哦!

夜已渐深了,徜徉在古巷深处,听脚步沙沙回荡其间,听江水流哗哗从心头漾起,我们原来所寻求的意境就在此刻。宁静的心沉浸其间,才能触摸到小城的灵魂。

那人

沱江之畔的凤凰城,是当代著名文学书画名人,沈从文、黄永玉叔侄二人的故乡。

出大成殿,直走200米,来到著名作家沈从文的故居。典型的四合古院,内天井,有正房、厢房、前室10余间。虽无雕龙画凤,但做工精细、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清静典雅。宅内陈列着沈先生的影照及墨宝等。在故居的墙壁上,一帧沈从文与夫人张兆和的照片。那是一九八二年,白发苍苍的沈从文坐在潺潺流水的溪边微笑着,张兆和弯身轻轻地给沈先生整理衣领,摄影者凝固了这个动人的瞬间。

南华山脚下,沿青石板路拾阶而上,来到半山腰的一条甬道。先见黄永玉书写的一块立碑: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前行几步,又见一尊几乎未经雕琢的粗砾岩石,上刻有: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苗族作家沈从文在他的《沈从文的湘西》里写道:“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凤凰广场那个鬼屋,就是湘西赶尸者的旅馆。同行的一位小姑娘曾经来过,说那地方走到旅馆前门一点都不害怕,就在后面快到后门口的时候,有一个人装的鬼在后面,那就可怕极啦。

导游叫游客称他“苗王”,人很喜乐。他说其实只是一个名号而已,并没有想象的实权,所以导游职业就是引导人思考,带给人启迪。

但是他说,亲眼见过赶尸。是某年县政府的干部,要他带一个科考队调查赶尸,于是他就带这行人去深山,找到了一位80多岁的曾经赶过尸的老人。老人年轻时赶过尸,但是年老了忘记了很多咒语。科学队让他试试,老人同意了,几句咒语之后,他就亲眼看到尸体从平躺着到直直站了起来,但是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只能让尸体起立,赶尸走路就不行了。

说完这些他问:你们信吗!看见大家满腹狐疑,他又笑答:“这就对了”。于是追溯了赶尸的起源,相传与几千年以前,苗黎首领蚩尤率兵在黄河边与黄帝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得胜后不忍战死同族葬在他乡,就与军师一同施巫术,带他们回归故里。由蚩尤高擎的“符节”在前,军师装扮成蚩尤的模样,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全体一下子站了起来,跟在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着南方前行。说文解字有一说,巫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边一横代表地,中间的那一竖表示“符节”;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右边那个是蚩尤,左边那个是军师。寓意就是要两个人合作,才能行巫作法。

其实,真正的赶尸,缘起湘西山高路远,弥漫瘴疠之气。来此经商的人死于山中,而又无法将尸体运回家乡,因而产生了社会下层的人担当运送尸体的职业。路途遥远,要对尸体作防腐处理;为避人耳目,运尸只能在晚间,行走于山野小道。赶尸人一般白天休息,晚上赶路。所谓会跳的尸体,其实是一个人背着尸体,在行走下坡时模仿僵尸跳跃前进。天黑,则需要一个引路人,也就是“赶尸道士”走在前面。每当到达赶尸人休息地,背尸人和赶尸人交换休息,继续前进,直到到达目的地。即完成了死者“落叶归根”,也赚取了一笔脚钱。

苗王说,远古时强盛的苗族生活在黄河流域,华夏民族兴起后,苗人屡败屡战,不断迁徙,最终生活在以凤凰腊尔山台地为中心的聚居区和贵州云南的聚居区,散居的苗人在南方及国外都有分布。苗族是个坚强民族,几千年间统治者对其的杀戮一直没有停止过,被朝廷禁止过盐铁。上世纪仍然处于部落社会的苗族人信巫鬼、重祭祀,认为万物皆有神灵……凤凰本地人称苗人为老表。他们性格耿直忠诚,一旦与人不合则不往。湘西人往往把大发脾气称为苗脾气。

在凤凰,让我遇到了赶边边场的节日。苗家青年男女在场里谈恋爱对苗族情歌。年轻时我爸爸曾经带纸笔到赶边边场采风情歌。那时在苗寨,青年男女一般在十二三岁就开始学唱苗歌。少年跟着年长的同村小伙、少女跟着年长的同村姐妹集体去赶集,找寻意中人。赶集时男女间为了引起对方注意,可以有轻度的身体接触及挑逗,相约晚上对歌。晚上的边边场,有来自十里八乡的快乐男女盘歌、对歌、赛歌,有缘男女就会逐渐脱离群体,开始两人的浪漫。小有遗憾的是如今文化传播和娱乐滥觞,年轻人对情歌结缘的方式已经没有兴趣,甚至连漂亮的苗族服装都不穿了。小姑娘们幻想《芙蓉镇》里秦书田那样的成熟男子(姜文饰)出现在边边场,自然就更是幻想了。

猜你喜欢
沱江尸体凤凰
龙龙草的诗
凤凰飞
打败仗
恐龙科普秀
——多棘沱江龙
星河映沱江 烟雨落凤凰
又唱沱江谣
生命的起源,也许只是一具尸体?
捡尸体
凤凰精选TOP10
无声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