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亮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 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5)
改革开放来我国民办高校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已成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支新生的最具活力的高等教育力量,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是世界大趋势,是国家办学的重要力量,是实现高等教育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民办高校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逐渐显现,民办高校应当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正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寻求对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较弱主要表现在“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教师缺乏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了解甚少。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技能训练条件不能很好的满足培养目标要求,缺少动手操作能力强的教师,使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指导。
高校扩招,实际以降低分数,放低要求和标准为代价,使扩招的一般高校学生平均素质降低。研究表明,人类的智力发展成正态分布,智商特别高的和特别低的人群比较少,大部分人处于中间层次。这种数量结构在一定的人群规模下是稳定的。因此,当高智商的人被招收到大学之后,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就只能降低质量向低层次人群发展。作为在提前录取、一本、二本、三本之后录取的高职院校,其生源情况可想而知,加上考生和家长对民办院校的传统看法,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素质又与普通高职院校存在一定差距。
资金短缺己经成为我国民办高校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从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看,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体制仍不健全,经费来源渠道仍显单一,主要靠收取学杂费。这种单纯依靠扩大规模、滚动发展的以学养学模式,仅仅适合于民办高校发展的初期。在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校园建设,必须增加各种软硬件的投入,学费最多只能满足学校正常的维持性支出的需要,根本不可能确保学校的持续发展,更谈不上提高质量和水平。
学校的个体和总体规模较小,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较小,很难同公办名牌高校正面竞争,因而在学生录取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招收的学生成绩一般低于公办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而言较低,现有经国家批准的民办普通高校大多是第五批进场招生,许多民办普通高校第一次报到率不到录取学生的一半。
针对上述问题,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摸索出了一条“校企合一,产学一体,以产养学,规范管理”的新路。
基于存在和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以往多将招生数量作为学校发展的主要依赖因素,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实际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而言,当民办高校经历了初创期之后,各高校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加之择校观念日益成熟理智,学生在选择学校时,除考虑校园规模、环境等因素之外更多地会考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优劣。因此,今后民办高校建设应在教师队伍素质上下大力气,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来源渠道广阔的教师队伍,奠定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院自2004年推出了专业法人制度,建立了“教师治学,校长治校”法人治理结构。遵循“把住方向,放开方法;把住宏观,放开微观;把住结果,放开过程”的管理方法,根据《民法通则》法人的概念,结合学校实际,衍生出了“专业法人”的概念,颁布了《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专业法人条例》,形成了专业法人制度。凡认同学院文化,具有本专业教育资格和教育能力,能够行驶相应教育权利,独立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都可以根据社会需求提出开办专业请求,经审批后即可成为该专业法定代表人。
专业法人负责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指导学生职业发展、负责学生就业安置、组织专业教育科研、负责创办专业相关实体。学院为所有有志教师搭建平台,倡导教师“开一个专业,办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创一个品牌”。专业法定代表人必须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来自主办学,这增强了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和危机感。专业法定代表人在利益的导向下,将主动探索适合社会发展的专业建设规律,满足社会需要。同时,专业法人还要学会经营专业,即讲求经济原则,不但要满足社会需要,还要以有限的专业建设经费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专业法人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市场调研活动、参加企业技术活动等,提高了自身素质,达到了“校己共赢”。
学院依托现有资源,成立19个公司,包括齐齐哈尔第三机床厂,北京现代4S公司,齐齐哈尔二手车交易市场等,变企业办学校为学校办企业,2007年创造产值2700万,实现利税200万。学院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老师既是学校教师,也是企业技师;学生参加工厂生产,既是在校学生,又是企业工人;实现“校企合一,产学一体”。为了能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能力,每学期都有专门的实习实训,以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授课能力。教师必须进行相关行业劳动工种的技能考核,只有持证(“初级工”乃至“高级工”证书)才能上讲台;同时,学院还聘请一些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兼职教师必须进行教师资格的岗前培训,使之通晓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与传统“校企合作”相比,“校企合一”优点较为明显。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
图1
新兴“校企合一”模式:
图2
通过“校企合一”,实现了教师队伍结构的复合性和互补性。所谓复合性,体现在结构主体上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的复合;所谓互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也是企业技师与专业教师之间技术和理论的互补。2008年,齐齐哈尔市政府批给齐齐哈尔职业学院3万平方米土地用于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消费型教学向生产型教学的转变。
“双技”指的是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从发展性来说,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是需要灌输的容器,不是无生命的待加工、塑造的原材料,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和实践的主体,是富有活力的生命体。作为生命体,其生命之火需点燃,生命能量需拓展。”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从2003年开始我院创建了 “第三学期”,其主要内容是取消暑假,将每年的6-8月份独立地设置为一个社会实习实训学期。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从大一开始,统一被学校组织到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岗位,进行为期三个月以实际岗位工作为基础的实习实训,是学院实施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环节。
学院为了使学生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能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其理论联系实际能体现在学习、掌握岗位技能、培养综合素质上,落实学院“应用性、职业型创业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探索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途径,提出了“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作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能真实的体现探索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现实问题与发展问题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参与其中,在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和各专业教研室的指导下,除了专业实践以外,参与生涯人物访谈、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等生涯教育实训活动,感受体验、锻炼提高。从大一开始,学生从学习到工作、从工作到学习交叉进行,效果显著。
民办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即收取学费,政府资助,企业投资、社会捐助、服务及销售收入。由于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有限,目前国家对民办高校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一些政策的优惠上,只有极少数的民办高校可获得财政资助。虽然有部分民办院校依靠教育投资集团或者外商的大规模投入,发展势头很强。但由于我国民办高校投资体制尚未完善,几个关键的争议问题如“合理回报、营利问题”等仍有待解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资方的积极性。加上社会捐助属于非稳定性行为,整个社会捐助风气尚未形成,不可能成为民办高校融资的主流。剩下的渠道只有学费和销售收入了。
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表明,单纯走 “以学养学”的发展道路,按照多数民办高校长期沿用并依然在继续沿用的高度依赖学费的滚动型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面对此问题,齐齐哈尔职业学院提出了“以产养学”的方法,努力使过去单纯作为资金消耗者的学校,成为学费以外的资金的增长点,达成企业发展与办学的良性互动。各专业一方面搞科研,一方面办公司,教师一方面搞教学,一方面做市场。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专业追求的是教育效果最大化,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从长远角度来讲,两者是完全可以实现“双赢”的。通过科研成果市场化增加公司收入,同时企业的收入可以反哺教育,用作贫困生补助,教师奖励,研究经费等学院建设。随着企业效益的日益提高,学生的学费将日益减少,为广大贫困学生创造求学机会,进而提升学校的吸引力。
2009年,学院提出了推进二级管理的改革思路,变教学单位(系)为办学单位,各行政部门转变成为办学单位服务的职能部门。通过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把学院整体工作目标逐层分解、展开,并逐层下放目标管理的自主权,建立“扁平化”的管理组织结构,达到“下移管理重心、缩短管理跨度、避免相互推诿、提高管理效益”的目的。通过二级管理的实施,充分调动系(部)一级对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院内部管理效能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学院管理效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