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亮, 陈盛彬, 左家哺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湖南衡阳42100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普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能力的培养,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1].我国高职教育正在进人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阶段,深化课程改革是核心任务,建设课程标准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切人点,通过构建并实施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来强化高职教育的特色[2].根据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精神: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更深入地与工作任务相结合,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建构和态度养成,让学生在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职业能力[3].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联合湖南鑫茂园林建设有限公司、云南昆明今业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园林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笔者谈几点该课程标准构建过程中的想法.
以往,教学大纲硬性规定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业评价,教与学没有弹性空间,重点是研究教学设计与教材设计.教学大纲的主要特征:一是课程权利的编制集中在领导和教师手中,由他们决定编制并统一执行;二是课程权利的表达和实现通过自上而下的单一通道来完成,只对权利的上级负责,很难对权利的下级尤其是学生负责.而课程标准只是规定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师教学、教材(教学参考书)、教学评价等教与学两方面具有发展空间,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重点是研究切实可行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的主要特征:课程权利的编制和实施是通过领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完成的,三方具有约束性与依赖性.课程标准从严格意义上讲是指课程研制总的指导思想、准则.通常是以国家或单位对学校课程总的要求的形式而存在的,是一种行政手段.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是教育界对“教学大纲”所带来的各种教育现象的反思.[4]
构建《园林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应按能力本位要求,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同时要加强实践性教学,使学生成为施工企业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5]
(1)本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以园林建筑施工活动为主线,承载相关理论知识,将教学任务模拟与实践结合,将职业素质的养成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与实践地点的一体化,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2)打破课程原有理论体系,依据职业特有的工作任务逻辑关系,构建模块(工作项目)式课程框架[1].以完成工程项目所需的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模块,以课程模块确定课程内容[5],使一个模块均有具体的理论知识、工作任务、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内容.依据各模块的内容总量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模块的课时数.
(3)按照“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
(4)课程实施采取多样化形式[1].基于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根据模块需要,教学活动可在多媒体教室、实验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施主体可以是校内专业教师或企业技术专家.
《园林建筑施工技术》是园林工程类专业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它既有理论支撑,又具有很强的技能操作性和职业性.它是集工程原理、建筑设计、施工方法、古典艺术审美修养于一体的交叉课程,同时也是城市园林建设、市政工程建设、房地产、新农村环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实用技术.其重点是教授学生掌握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基础与台基工程、木构架工程、墙体砌筑工程、屋顶瓦作工程、木装修工程、地面及甬路工程、油漆彩画工程、石券桥及其石活工程、假山掇石工艺等施工技术,培养学生在园林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园林建筑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在认真掌握园林建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理论的系统学习与课程设计实训,来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在今后的园林工程建设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工学结合”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岗位能力本位,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积极与园林建设行业、园林公司合作,全面理清相应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相对综合能力领域;按照工作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照园林施工员、园林设计员职业资格标准,选择教学内容;以真实、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结合实际条件,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情境;以园林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遵循“教、学、做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组织、实施教学.课堂教学中应多利用模型、多媒体以及动画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演示教学,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3.3.1 课程知识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应掌握本专业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所必需的园林建筑施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即:(1)园林建筑基本构造;(2)园林建筑设计基本方法;(3)园林建筑施工基本技术知识;(4)园林建筑施工后期养护技术知识.
3.3.2 课程技能目标
能熟练运用掌握园林建筑的设计原理,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方法,能合理地分析和解决林园林建筑施工过程中实际问题,能正确评价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优劣.即:(1)园林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与绘制;(2)园林建筑施工的定点放线;(3)园林建筑施工的工艺流程;(4)主要园林建筑的施工操作技术要点.
3.3.3 课程职业能力目标
学院除完成上述课程知识目标和课程技能目标外,始终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选择方法策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正确思维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见表1.
3.4.1 学习情境设计理念
学习情境设计是基于园林建筑现场施工工作过程,学习情境是在园林建筑实训基地对真实工作过程的教学加工,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学习情境的排序是按照园林建筑施工进场后的工作程序进行学习情境设计,见表2.
3.4.2 学习情境内容与描述
表1 课程内容(节选)Tab.1 Course content(excerpt)
3.4.3 学习情境设计
表2 学习情境设计(节选)Tab.2 Learning environment design(excerpt)
3.5.1 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
建立专兼结合,教学效果好,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每个班级配备专兼职教师各1名.专任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园林企业实践经验;兼职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园林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和高职教育规律;课程负责人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课程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课程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
3.5.2 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具有一个园林工程综合实训基地,有机械设备、材料库和实训操作工场,建设面积大约1 000 m2,能够满足1个标准教学班学生同时进行现场操作学习,并有标准建成的样品等设备.建有多媒体演示室1个.
3.5.3 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生产技术滞后的问题,在教材选择上是以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以及适用性作为选择的标准,同时教师及时把新的内容以资料单的形式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邀请园林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和授课,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立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主体、多种考核形式结合的考核体系.课程测试分基础理论模块测试、实训技能模块测试和综合运用能力模块测试.
3.6.1 基础理论测试
基础理论模块测试为闭卷测试,占总成绩的40%,其中知识测试占90%,学习态度考核占10%.主要测试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班为单位集中考试.
3.6.2 实训技能测试
实验技能模块测试为开卷,占总成绩的30%(表3).主要测试学生的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熟练程度,分个人或小组测试.
表3 实训技能考核要求Tab.3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training skills
3.6.3 综合运用能力测试
综合运用能力模块测试为开卷,占总成绩的30%(表4);主要测试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测试主要在技能实训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中进行.分个人或小组测试,综合考试可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见表4.
表4 园林建筑施工技术综合实训考核标准Tab.4 Assessment standard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training for the Cours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园林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标准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历时近半年的调研、分析、设计、实施、评价、反馈、修订已基本构建完成,并用于教学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课程标准的构建是一项开创性工程,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实践性.在基于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下开发适合高职园林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课程标准,还面临企业对自身职能转变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课程实施相关的考核与评价、学生对新教学模式改革的接受程度等问题,需要高职院校和园林企业进一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充实和完善.
[1]肖仁伟.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开发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08 -109.
[2]唐 俊,顾建军.关于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高教,2009,(1):132-134.
[3]杨 平.基于工作任务的《公路设计技术应用》课程标准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0,17(31):30 -33.
[4]左家哺.关于课程标准研制的问题[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5):79 -81.
[5]杨建华.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标准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96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