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华,颜 旭,庄 红,陈 琪,赵 启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环节的代谢紊乱证候群,其特征性表现有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TG)、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耐量下降或2型糖尿病等。1998年WHO将其统一定义为代谢综合征,正式确定为一组相对独立的代谢紊乱疾病。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严重心血管病及其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其患病率近20年来急剧增加,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据报道美国MS人群患病率已达25%以上,我国几个城市的MS患病率为14%~17%,而在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特定人群中符合MS诊断者则高达50%~80%。目前仍无国内外公认的MS药物治疗指南,有无针对MS的特异性药物,有无合理有效的药物组合、何种治疗模式效果较好,并能减少心血管事件仍在探索之中[1]。
本研究收集2006年3月—2010年5月134例糖尿病并MS的门诊及住院患者,经常规西药降糖、降压基础治疗,使血糖、血压基本稳定2周后,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8周的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心血管、内分泌科、健康体检中心门诊和住院患者,每组67例。治疗组男性 38例,女性29例,年龄51.4岁±8.3岁;病程 21.5月±7.6月。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32例,年龄49.2岁±10.6岁;病程 19.3月±8.9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经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采用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PG)≥7.0 mmol/L,OGTT2 h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1.2.2 MS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符合IDF(2005)的MS全球统一定义[2]:中心性肥胖(以腰围为切点:男性≥90 cm,女性≥80 cm)。合并以下四项指标中任两项:①TG升高>1.7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②HDL-C降低,男性<0.9mmol/L,女性<1.1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③血压≥130/85 mmHg,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为高血压。④空腹血糖≥5.6 mmol/L,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2型糖尿病。具备①加上②③④中的任意2项可诊断。
1.2.3 排除病例标准 合并有急性感染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高血压未理想控制者;脑血管病急性期者;Ⅳ级以上的糖尿病足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合并有其他应激情况者;哺乳期妇女和孕妇。虽已经降糖治疗,随机血糖仍>13.9 mmol/L者。不能理解知情同意内容和/或不能配合初级干预措施者。
1.2.4 入选标准 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和IDF(2005)的 MS定义,同时具备:病程≥3个月;已进行饮食控制、运动疗法,或同时加药物治疗;年龄18岁~70岁,有行为能力者;无排除病例标准情况。
1.3 治疗方法
1.3.1 初级干预措施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当热量限制;适当增加运动量(每天坚持有氧运动1 h~2 h);改变饮食结构(低脂低盐+糖尿病饮食)。
1.3.2 二级干预 正式入组前按常规给予两周降糖、降压药物,使血糖、血压达到稳定且符合入组条件。两周后治疗组在原治疗用药基础上给予复方调脂降糖汤口服。处方由黄芪、绞股蓝、莱菔子、山楂、三七、蒲黄、泽泻等10味药物组成等。所用汤剂全部由我院煎药房统一煎制,每日1剂,水煎成2包,每包150 mL,早晚各服1包。对照组继续原治疗方案不变。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肝肾功能、F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围(WC);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中的HOMA-IR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R=FPG×FIns/22.5。观察期间注意监测血压。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方差齐性者比较用t检验,不符合者用t'检验。
观察过程中,两组各有2例患者因血糖或血压出现较大波动,需要调整用药而退出。但两组均未见有肝、肾功能损害。治疗前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体重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体重比较(±s)
组别 n TC(mmol/L)TG(mmol/L)HDL-C(mmol/L)LDL-C(mmol/L)体重(kg)治疗组 治疗前 67 5.85±1.20 3.14±0.80 1.02±0.34 4.02±0.63 71.02±11.72治疗4周 67 5.73±1.10 1.97±0.701) 1.24±0.311) 3.99±0.47 66.98±9.31治疗8周 65 4.52±0.671) 1.76±0.531) 1.34±0.371) 3.76±0.421) 63.21±8.741)对照组 治疗前 67 6.10±1.36 3.08±0.68 1.03±0.36 3.97±0.72 70.13±10.62治疗4周 66 5.93±1.23 2.43±0.701) 1.18±0.471) 3.68±0.511) 69.40±9.67治疗8周 65 5.67±1.592) 1.75±0.691) 1.37±0.651) 3.71±0.491) 67.01±8.821)2)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2)P<0.05
表2 两组血糖、腰围等比较(±s)
表2 两组血糖、腰围等比较(±s)
组别 n FPG(mmol/L)FIns(mIu/L)IR HbA1c(%)WC(cm)治疗组 治疗前 67 9.72±3.56 9.66±3.61 3.90±1.12 12.77±4.18 98.07±12.35治疗4周 67 6.76±2.711) 9.01±3.97 3.67±1.19 12.54±5.02 96.40±13.04治疗8周 65 5.84±1.611) 5.77±2.631) 1.71±0.971) 11.20±5.41 90.41±12.161)对照组 治疗前 67 10.16±3.60 11.00±4.31 4.20±2.07 13.04±5.43 99.45±15.72治疗4周 66 6.92±2.951) 9.76±3.94 3.60±1.86 12.64±4.65 96.83±14.67治疗8周 65 7.13±2.161)2) 8.59±3.671)2) 2.09±0.821)2) 11.50±4.70 92.59±13.5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2)P<0.05
MS是现代医学的新认识,古代中医并无相应的病症名称。依据其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学的消渴、眩晕、痰浊等。多年来,现代中医学者不断对其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3]。MS为虚实夹杂之病症,病理因素有痰浊、瘀血、燥热等;涉及肝、脾、肾等脏腑,脾虚痰浊血瘀为发病的根本病机。中医治疗方法有疏肝、健脾、益气、化痰、活血、滋阴、清热等。
复方调脂降糖汤以健脾益气、化瘀祛浊为法,方用黄芪、绞股蓝总甙健脾益气,以振奋脾胃之阳气补虚求本;莱菔子、山楂以化痰祛浊,消积化滞以调脂通脉,三七、蒲黄化瘀降脂,除痹定痛;泽泻利水渗湿、泄热以除湿浊化热。诸药合用,性味甘平偏寒,补虚祛实、痰瘀同治,气血共调以达脏腑和谐、血脉通畅、代谢平衡之目的。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黄芪[4,5]的主要成分黄芪多糖、黄芪皂甙等,均具有肯定的心血管药理作用,能对抗多种动物、多种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模型所致损伤,且具有一定的促血管再生作用。绞股蓝[6]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绞股蓝总皂苷,具有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过氧化脂质、镇静、催眠、镇痛等多重作用,有着“南方人参”的美称。蒲黄[7]中主要有效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保护血管内皮损伤、抗血栓、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IR等作用。莱菔子[8]具有促进胃肠蠕动、降压、改善肝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抵抗等作用。三七[9]主要成分有三七总皂苷(PNS)、三七素、黄酮、挥发油、氨基酸、糖类及各种微量元素等,具有保护心肌、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保护脑神经细胞损伤、改善脑血流、改善肾功能等作用。山楂[10]具有促进消化、降压、降脂、强心、抗心绞痛、保护视网膜等作用。泽泻[11]具有利尿降压、增加冠脉血流量、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糖、减肥等作用。这些单味药物或成分的实验研究为复方制剂促进糖脂代谢以及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观察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和腰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药物治疗配合适当的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对于MS患者的各项心血管危险因素都有抑制作用。其中治疗组降总胆固醇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观察时间不够有关。治疗4周结束时,两组TG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此期治疗组体重降低已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比对照组的体重降低更早实现。治疗8周时,两组间相比,TC、TG、体重、FPG、I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改善这些指标时作用更强。
复方调脂降糖汤具有调脂、降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多重调节机体代谢、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作用,同时达到了减重和缩小腰围的效果。
[1]Giugliano D,Ceriello A,Esposito K.A re there specific treatmentsfor the metabolic syndrome[J].Am J Clin Nutr,2008,87:8-11.
[2]宋秀霞,纪立农.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全球共识定义[J].中华糖尿病杂志,2005,3:178-180.
[3]刘春华,颜旭,赵启,等.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现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10,10:95-97.
[4]秦华珍,柳俊辉.黄芪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理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69-72.
[5]蔡旭兵,潘立群.黄芪在促血管再生中的应用[J].吉林中医药,2009,9:807-808.
[6]刘鹏,李榆梅,张虹,等.绞股蓝研究进展[J].学术论坛,2009,20:195.
[7]莫文电,覃忠于,黄月莉,等.蒲黄的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09,8:26-29.
[8]陈素美,徐江雁.中药莱菔子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回顾[J].时珍国医国药,2007,12:3117-3118.
[9]张玉军.三七总皂苷的药理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09,4:589-591.
[10]罗玉梅,王贺振.山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4,01:53-54.
[11]冯欣煜,姚志凌.泽泻药理研究与临床新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7,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