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升强
(武汉市第一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430022)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稳定而特异性的降解产物,是继发性纤溶的分子标志物[1]。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骨创伤及术后常易发生的并发症,在下肢骨折、骨盆骨折、多发伤及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PE),据文献报道大约51%-71%的肺栓塞的血栓栓子来源于DVT[2]。本文通过检测骨创伤及术后患者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骨创伤及手术造成的DVT及PE中的临床意义。
1.1观察对象2009年1-12月我院住院骨创伤患者105例(骨创伤组),其中男 53例、女47例,年龄17-85岁,平均46.5±15.3岁。其中下肢骨折38例,全身多发骨折29例,骨盆及关节置换术12例、上肢骨折26例。DVT患者20例(DVT组),男14例 ,女 6例 ,年龄 31-78岁 ,平均 46.2 ±17.3 岁,均为彩色超声多谱勒确诊DVT的住院患者。正常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9-75岁,平均38.4±11.5岁,为来我院查体后确认无创伤及血栓栓塞性疾病、肿瘤、心血管疾病的健康人。
1.2检测方法
1.2.1仪器与试剂 意大利IL公司全自动血凝仪,ACL ADVANCE及配套的增强型乳胶免疫分析D-二聚体定量检测试剂盒。标本采集严格按操作规程,清晨空腹取静脉血1.8 ml,以1.091 mol/L枸橼酸钠 9∶1 抗凝,3 000 r/min,离心 10 min,分离血浆待测。用全自动血凝仪ACL ADVANCE及配套试剂盒定量检测D-二聚体。
1.3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t检验判定其差异的显著性。阳性率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判定不同部位骨折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显著性。
骨创伤组、DVT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VT组与骨创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创伤组为受伤24 h后采血以排除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见表1。
表1 骨创伤组、DVT组与对照组 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骨创伤组、DVT组与对照组 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 n D-二聚体(μ g/L)健康对照组 30 8±4.22骨创伤组 105 495±119.43 DVT组 20 621±141.57
D-二聚体在各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多发骨折组、下肢骨折组、骨盆骨折组明显高于上肢骨折组(D-二聚体>500 μ g/L为阳性)。结果见表2。不同部位骨折组D-二聚体比较,χ2=189.369,P<0.01。
表2 不同部位骨折组D-二聚体阳性率比较
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在ⅩⅢα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单体或中间聚合物形成交联纤维蛋白而发生凝血。继而在纤溶酶作用下,交联纤维蛋白产生D-二聚体。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稳定而特异,其出现反映了体内高凝状态,是纤溶活化的分子标志物。正常人血中基本无D-二聚体,但当机体内出现凝血且继发纤溶时,血中会大量出现D-二聚体,所以它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定性或定量方法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还可以通过D-二聚体的含量的测定对溶栓疗程进行监测和疗效评价[3,4]。创伤易使血管受损,且创伤越严重血管受损程度越大,血管损伤后,血管及血管下组织中的组织因子(TF)释放并活化,活化的TF与血中的Ⅶ接触从而启动体内的凝血系统,使形成血栓的危险性增大,同时创伤使机体产生局部和全身的应激反应,且应激反应的程度与创伤的严重程度相关。从表1实验结果分析来看,创伤骨折组、DVT组D-二聚体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从表2结果来看,不同创伤骨折部位患者D-二聚体差异有显著性,阳性率比较经χ2检验,下肢骨折、多发伤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骨折患者,进一步提示了创伤骨折后易导致血栓形成[5]。静脉血栓多发生于下肢、盆腔、阴道旁等部位的静脉中[6],由于50%患者缺乏DVT的临床症状及体症,故仅凭临床表现诊断DVT较困难,因此实验室检查可辅助诊断。目前诊断DVT的标准是静脉造影,但它是创伤性检查,且其本身也易造成栓子脱落,偶可造成DVT[7],因此无创伤性检查是首选检查方法。D-二聚体测定对创伤骨折病人的血凝状态及血栓形成的高发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它从凝血、纤溶的角度动态反映了纤维蛋白形成和分解状况,有助于在骨科临床上对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病人的监测和进一步采取治疗措施,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光明的前景。
[1]熊长明.D-聚体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02,4(2):104.
[2]万双林,赵 凯,施培华,等.骨科住院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J].浙江医学,2001,23(1):40.
[3]Diagnosis and initial treat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Streiff MB J Clin Oncol,2009,27(29):4889.
[4]夏家惠,赵丽惠,申志红,等.D2二聚体在血栓性疾病中的检测结果分析[J].云南医药,2001,22(6):448.
[5]Kenneth Ouciel,MD,Richard Mreen.The anatomy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y[J].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2000,31(5):895.
[6]孔宪明,高海青,张筱赛主编.心脏血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
[7]Boeer K,Siegmund R,Schmidt D,et al.Comparison of six D-dimer assays for the detectionof clinically suspecte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J].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2009,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