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芬,宋瑶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卫生部于2000年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对临床用血管理提出了“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的要求。为认真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本院于2008年8月对原有取血流程进行改革,成立了护理送血站并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近2年的实践,达到了临床用血配送错误率为零的效果。现将护理送血站组建及信息化管理报告如下。
1.1 环境设施 送血站设在输血科,实施信息化管理,同时配备20只保温效果长达20h的专用送血箱,确保血制品途中安全。
1.2 组织架构 送血站由护理部直接领导,输血科主任提供业务指导。送血站人员:护理组长1名,全面负责送血站的日常工作和专业培训;工龄>5年的护士1名,3年内轮转护士2名,合同制聘用护士2名。
1.3 工作排班 实行12h制的轮班模式,分时段错时上班。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安排不同人次上班,在手术患者用血高峰期9时~16时,安排3~4人上班,双休日、节假日、夜间安排单人值班,必要时启动护士长总值班。
1.4 配送流程 病区医生在电子医嘱系统录入输血医嘱和交叉配血申请,自动生成交叉配血单和提血单。病区护士根据医嘱采集血标本后连同交叉配血单送到输血科,在网上生成提血单并按时提交[1]。输血科根据血标本和交叉配血单进行配血,配血后送血站护士根据提血单提血,并准时将血及交叉配血报告送到各病区。
2.1 硬件环境 计算机1台为Pentium(R)4 CPU 3.2GHz,内存512M、80G的硬盘,激光打印机1台,局域网连接,音响系统1套,固定电话1部,手机1只。
2.2 软件环境 WindowsXP或Windows2000操作系统;安装提血管理系统(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用PowerBuilder开发,采用C/S的模式访问远程Oracle8i数据库,与病区护士工作站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2.3 运行模式
2.3.1 病区护士提交提血单 在病区护士工作站界面设置“住院患者提血”菜单。病区护士根据医嘱完成血标本采样并送检;点击“住院患者提血”菜单,进入提血单申请系统,根据患者病案号获取自动生成的未确认状态的提血单,由2名护士核查并确认患者基本信息,包括病案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和血量、申请科室、标本送检日期、申请理由、申请时间。责任护士根据输血科的工作模式和患者实际需求实时提交提血单,即自动转成为确认状态的提血单。
2.3.2 送血站护士接受提血单 送血站护士在音响系统的自动铃音提示下,实时网上检索并核查提血单,与输血科进行有效确认,必要时与临床沟通。实时打印确认状态的提血单,输血科配血成功即凭提血单提血。
2.3.3 签名制配送 输血科配血成功后,送血站护士和输血科工作人员一并核对提血单、交叉配血报告和血,确认无误双方准确交接并在输血科提血登记本上双签名。送血站护士将血和交叉配血报告一并装入专用储血箱送到各病区,与病区护士当面核对血和交叉配血报告并在送血登记本上双签名。
2.3.4 落实追踪管理统计输血袋[2]在送血站护士工作站设计了网上血袋统计表,以满足临床用血的追踪管理。护士每天在8时和17时分别统计前1d17时后至当天8时和当天8时后至17时的各护理单元输血量,并打印明细单。由输血科专用护工准确、及时到各护理单元收取空的输血袋,在输血科专用冰箱保存24h,充分落实了输血过程的监控和结果追踪。
统计2008年1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送血站资料,共计配血43624袋,送血28830次,平均每天配血85袋、送血56次,其中白天配送22179次、夜间配送6651次;配送错误率零。见表1。
表1 2008年1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送血站配送血情况
4.1 确保临床安全用血 患者的安全是当前医学研究和医疗实践的重要课题[1]。本院护理送血站组建后,由护士到输血科取血,严格执行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保了提血环节的安全性。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安全输血的保障[2,3]。本院送血站依托成熟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使临床与输血科有了实时对接,极大地提高了配送效率;电子提血单上患者的基本信息为系统默认,避免了因手工书写字迹不清晰而导致的错误发生,而且送血站护士必须再次核查血量、血型、患者姓名等信息,发现信息不匹配,能及时处理,确保了配送血环节的安全。表1显示虽然临床用血量很大,但配送错误率为零,说明护理送血站的信息化管理确保了临床安全用血。
4.2 降低护士人力成本 护理送血站护士共计6名,24h的运作,满足了52个护理单元的需求,包括每天100余台手术患者用血,与原来每天每个临床单元白天配备1名、手术室配备3名和夜间医院统一配备3名人员提血的模式相比,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
4.3 构筑和谐医疗服务团队 护理送血站作为输血科和临床单元的桥梁,确保了信息通畅,满足了临床用血的及时性和不确定性。血制品由送血站护士送达,使临床护士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患者,观察病情变化,提高了护理质量,由此产生患者对病房满意度提高、病房对输血科满意度提高的良性循环,构筑了和谐的医疗服务团队。
[1]王德平,叶海辉.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探索[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2):96-98.
[2]绕群,王德平.输血科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7):548-549.
[3]马国良,于迎晨,亓涛.完善输血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