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波 王丽芳 肖红玲 杨继军 张瑞娟 肖丽梅 杨云峰
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P)是一种脂质代谢紊乱性疾病,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会使巨噬细胞活化,内皮细胞损伤,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降低,血清内皮素(ET)含量增高[1-3]。本文取丰隆、曲池、三阴交穴针刺治疗高脂血症,系多年临床经验总结的配穴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本文将其对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血清NO、ET含量的影响结果报告如下。
1.1 动物及分组 体重18~22 g的清洁级昆明小鼠120只,雄性,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学部提供,合格证号scxk(鄂)2004-0007。饲养于18~22℃明暗各12 h的清洁级动物实验室,自由饮水进食,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40只、模型组40只、针刺组20只和药物组20只。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15K型离心机,德国Sigma;Humalyzer 2000型半自动生化仪,德国Human;TGL-16B型离心机,上海安亭;FJ-2020型γ射线免疫计数器,国营262厂;LH202H韩氏电针仪,南京济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辛伐他汀胶囊(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70101);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测定,均为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ET放射免疫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第一分所;NO测定试剂盒,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
1.3 动物模型制备 参照文献[4]采用高脂饮食诱导法,并在实验中进行改良。4组动物饲养于18~22℃明暗各12 h的清洁级动物实验室,自由饮水进食,正常组喂饲普通平价饲料,其余3组喂饲高脂饲料,饲养15 d后,选取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各20只,断头采血测定血清TG、TC、HDL-C和LDL-C的含量,通过2组数据对比证实造模成功,实验继续。高脂饲料配方为:胆固醇1.5%、猪油10%、基础饲料88.5%。普通平价饲料和高脂饲料均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4 治疗方法
1.4.1 针刺组:造模成功后,在不作麻醉的情况下,将实验小鼠固定于自制束鼠器上,参照《现代中兽医大全》并模拟人体经穴定位取穴,取小鼠双侧“丰隆”、“三阴交”和“曲池”穴。常规消毒,选用28 G 15 mm针灸针,针刺后接通LH202H韩氏电针仪,采用疏密波,频率为疏波2 Hz,密波15 Hz,输出强度0~2 mV,以小鼠肢体微颤、能耐受为度,10 min/次,1次/d;同时按0.2 ml/10 g计算,灌胃与药物组同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10 d。
1.4.2 药物组:参照文献[5],按照 6.6 mg·kg-1·d-1计算得出药量,在造模成功后给实验小鼠灌服辛伐他汀,1次/d;并用与针刺组同样方法将实验小鼠在自制束鼠器上固定10 min,1 次/d,连续10 d。
1.4.3 模型组、正常组:用与针刺组同样的方法,在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小鼠在自制束鼠器上固定10 min,1次/d;同时按0.2 ml/10 g计算,灌胃与药物组同体积蒸馏水1次/d,连续10 d。
1.5 取材及指标检测 造模第15天取正常组、模型组小鼠各20只,禁食不禁水12 h,断头采血,加入预冷的、加有1%肝素(每毫升全血20 μl)和抑肽酶(每毫升全血500 U)的塑料试管中,4℃、3000 r/min,离心 5 min,提取上清液测定血清 TG、TC、HDL-C和LDL-C的含量。末次针刺、给药后,禁食不禁水12 h,断头采血,加入预冷的、加有1%肝素(每毫升全血20 μl)和抑肽酶(每毫升全血500 U)的塑料试管中,4℃、3000 r/min,离心5 min,提取上清液测定血清ET、NO含量。
血清TG、TC、HDL-C和LDL-C的含量测定:酶学终点法测血清TG、TC的含量;磷钨酸-镁沉淀法测血清HDL-C含量;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测血清LDL-C含量。所有测定步骤和计算公式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血清ET、NO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ET含量,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所有测定步骤和计算公式均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6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后用单因素q检验做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造模第15天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血清 TC、TG、HDL-C、LDL-C含量比较 造模第15天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和LDL-C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血清HDL-C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提示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造模成功。见表1。
表1 造模第15天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血清 TC、TG、HDL-C、LDL-C含量比较n=20,mmol/L,
表1 造模第15天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血清 TC、TG、HDL-C、LDL-C含量比较n=20,mmol/L,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TC TG HDL-C LDL-C正常组组别3.08±0.74 0.70±0.21 0.94±0.30 1.83±0.36模型组 5.72±0.85# 1.31±0.32# 0.60±0.26* 2.68±0.55#
2.2 针刺丰隆、曲池、三阴交穴对高脂血症小鼠血清ET、NO含量的影响 模型组小鼠血清ET含量高于正常组,NO含量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和药物组血清ET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NO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组ET含量低于药物组,NO含量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4组小鼠血清ET、NO含量比较n=20,
表2 4组小鼠血清ET、NO含量比较n=20,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P<0.05
组别 ET(Pg/ml) NO(μmol/L)正常组 46±9 87±6模型组 67±12* 64±9*针刺组 44±5△☆ 85±10△☆药物组 56±12# 76±9△
HLP是一种脂质代谢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清中TC、TG、LDL-C的升高以及HDL-C降低,并对人体的血管内皮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内皮可合成和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ET即是内皮细胞产生的强烈而持久收缩血管的一种多肽,和NO是与血管舒张和收缩功能密切相关的两种细胞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6]。ET可以通过激动相应受体兴奋血管平滑肌[7],引起血管收缩,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损伤。NO是调节血管平滑肌张力和血流的主要因子[8],NO除调解血管的张力外,还具有抗氧化,抑制血小板和白细胞在内膜的粘附、聚集和激活,阻止附壁血栓形成等作用,NO水平下降,是AS等血管疾病的病理学基础,正常时ET与NO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HLP时,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加,容易被氧化生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oxLDL是一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具有强烈的引发脂质过氧化的作用,oxLDL又可抑制内皮细胞NO的释放,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和释放ET,从而使平滑肌细胞进一步迁移与增殖,血管收缩增强[9]。因此,血清ET和NO含量,可以反应血管平滑肌收缩与舒张状态、血管张力及血流畅通程度,对于研究针刺穴位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中医角度认为高脂血症的发病以脾虚不运为本,痰浊之邪为标,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由于脾虚不运,调节机能减退,排浊邪能力下降(如血清中HDL-C、NO含量下降),则痰浊之邪蓄积(如血清中的TC、TG、LDL-C的含量升高,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ET增加)。脾虚痰浊常互为因果,形成虚实错杂的恶性循环是高脂血症进一步发展和加重的关键。针对上述认识,结合临床经验,拟以丰隆、曲池、三阴交三穴合用,共凑健脾化痰、通腑泄浊之效,以标本兼治。其中丰隆穴具有健脾化痰、利气宽胸、和胃降逆、调理气血之作用,尤其化痰之用最为显著,是祛痰要穴,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丰隆具有调节血脂的特异性,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胆固醇[10]含量;三阴交穴具有健脾利湿、补益肝肾、活血化瘀作用,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三阴交穴可以增强胆固醇的分解和排泄,减少其合成和吸收,改变其在血清和组织中的分布,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11];曲池穴可通腑泄浊,清热利湿,调和气血,有报道表明穴位注射曲池有降低患者血脂的功效[12]。
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高脂饮食复制的HLP模型小鼠血清中ET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NO含量明显降低,与血脂水平呈负相关,表明模型组小鼠体内自由基大量产生、抗氧化损伤能力下降。且在高脂血症发生、发展过程中ET合成与分泌增加,NO的合成与释放减少,从而导致血管痉挛收缩,血管张力变大,血液循环障碍,血小板聚集、附壁血栓形成等病理变化。针刺丰隆、曲池、三阴交穴可降低模型小鼠血清ET含量,提高NO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说明该方法可改善自由基代谢,从而减轻高脂血症引发的氧化损伤,且具有调节血管平滑肌收缩与舒张状态,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单核细胞等对内皮细胞的黏附、损伤,抑制附壁血栓形成,以维持血管张力及血液运行的畅通,从而达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的作用。
1 吴峻,孙明,周宏研.高脂血症对VEGF与NO浓度的影响及降脂治疗后的变化.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2-14.
2 杨牧祥,田元祥,马全庆,等.脂调康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ET-1的影响.山东中医杂志,2003,22:491-492.
3 齐凤军.电针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ET、TXA2、PGI2水平及动脉内皮保护的影响.针灸临床杂志,2007,23:44-45.
4 邢岩,李智慧,田庆伟,等.番茄红素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中国食品添加剂实验研究,2007,2:81-84.
5 陈奇主编.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21.
6 张英,张 波,王柏欣,等.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血清NO,NOS及ET-1水平的影响.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3,10:156-157.
7 张庆,邵华强,谷艳,等.芪丹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ET和CGRP的影响.实用医药杂志,2005,22:911.
8 毛孙忠,范小芳,吴小脉,等.麦绿素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MDA、SOD、ET-1、NO 的影响.食品科学,2007,28:306-308.
9 李宝华,郑广娟,张文高,等.软脉降脂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MDA、SOD、NO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220-221.
10 张唐法,万文俊,张红星,等.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多中心观察.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8.
11 陈太福.三阴交为主针刺治疗单纯性高脂血症.黑龙江中医药,2003:44.
12 吴红军,傅莉萍,王瑞华.穴位注射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200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