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梅 翟旭霞 许肖云
要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求,产科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科学的工作模式,对待产妇实施全程护理正是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产科的具体体现。我们随机抽取560例初产妇,分成A、B 2组,A组为观察组,实施助产士全程护理模式。B组为对照组,实施助产士功能护理模式。将2组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产妇及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280例作为观察组(A组),280例作为对照组(B组)。2组条件均为初产妇,年龄24~28岁,身高158~173 cm,孕周37~41周,无妊娠合并症,入院时检查无绝对剖宫产指征。产妇同意阴道分娩。
1.2 方法 A组实施助产士全程护理模式,每位待产妇由专一助产士实施产前、产时、产后全程护理,针对每个待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全程陪伴。B组实施助产士功能护理模式,观察产程、接产、产后观察护理、新生儿护理等各项护理工作分属不同的助产士负责,按班次定人员。制定统计表及产妇满意度问卷,收集相关数据。
产妇满意度问卷:问卷设6个问题,对每个问题采取1、2、3、4、5分评分,根据产妇及家属评价结果,将有关分值相加,即得满意度总分。根据分值是否大于24分初步判断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
1.3 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剖宫产率比较 A组较B组剖宫产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剖宫产率比较 n=280
2.2 产后出血率比较 A组较B组产后出血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产后出血率比较 n=280
2.3 产程比较 A组较B组第二产程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产程比较min,
表3 产程比较min,
组别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A组(n=236)<0.01 <0.01 >0.05426.0±77.0 40.0±12.0 4.1±2.0 B 组(n=187) 558.0±96.0 60.0±15.0 5.2±2.2 P值
2.4 满意度比较 A组267例满意分值大于24,B组143例满意分值大于24。A组较B组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分娩是个自然的生理过程,但是,初产妇缺乏分娩的直接体验,产前产时普遍会有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1]。这种情绪可以通过内分泌系统影响子宫的血流量,造成子宫平滑肌和胎盘的供血减少,出现子宫收缩乏力及胎儿宫内窘迫,使产程延长,出血增多;焦虑抑郁也会影响痛域,以致轻微的疼痛产生强烈的反应,导致子宫收缩和宫口扩张的协调性失去平衡[2],剖宫产率也提高了。全程护理有目的的使产妇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减至最低,消除其带来的不利影响,让产妇在关爱和鼓励中经历分娩过程,促使分娩回归自然。
由产妇及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可见,实施全程护理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功能护理的对照组。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分娩过程不仅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全程护理模式恢复并强调心理因素在分娩中的重要作用。助产士具有丰富的助产专业知识,又富有爱心,全程护理中给予产妇以持续的心理安慰,感情支持和生理上的帮助。通过与产妇进行语言和情感的交流,建立信任感及安全感,耐心解答问题,消除孕妇的恐惧心理,增强其分娩的信心和力量,发挥产妇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产妇在分娩中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和体力。同时能严密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将客观检查与心理激励紧密结合,注重专业技术与心理支持的双重服务。而全程护理模式也弥补了功能制护理对产妇缺乏全面的了解、功能范围仅限于医疗行为的不足。分娩全程护理模式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符合人性化个体化服务的理念,值得临床推广。
1 范玲,刘冬岩,黄醒华.陪伴分娩498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435.
2 刘军,耿凤丽.导乐分陪伴80例临床效果观察.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