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定彪 汪 超 刘作华 刘雪芹 杨飞云
母猪的营养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哺乳仔猪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荣昌猪是我国推广范围最广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繁殖性能较高、抗逆性强、母性好和配合力优势独特等优点,在生产中广泛作为繁殖用母本。目前研究哺乳母猪赖氨酸需要量主要集中在外种猪上,而优质地方猪哺乳期的赖氨酸需要量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了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荣昌猪母猪繁育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荣昌猪哺乳母猪饲粮适宜赖氨酸水平。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选用体重、体况和背膘厚相近的健康荣昌猪经产分娩母猪24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各处理组的饲粮Dlys水平依次为0.70%、0.80%、0.90%和1.00%。
以回肠表观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参考中国猪饲养标准(NY/T65-2004)中哺乳母猪营养需要,并结合生产实际,配制玉米-豆粕-麦麸型等能、等氨基酸模式饲粮。各处理组试验日粮Dlys水平分别为0.70%、0.80%、0.90%和1.00%,CP随着Dlys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分别为14.0%、15.2%、16.4%和17.59%。日粮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日粮配方与营养水平
本试验在农业部种猪性能测定中心(重庆)猪场进行。试验猪定量供给青绿饲料,自由饮水。按照荣昌猪哺乳期常规饲养管理方式进行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干净。分娩当天不喂料,第2 d开始饲喂试验日粮,并逐渐增加喂料量,第5 d达到自由采食。
1.4.1 仔猪生产性能
记录各试验母猪每窝仔猪出生重、10 d和21 d个体重,计算各处理仔猪窝增重。
1.4.2 母猪血液指标
于21日龄采集空腹母猪血液分离血清,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血糖、胆固醇、血脂、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血清赖氨酸等。
1.4.3 母猪繁殖性能指标
母猪分娩后第1 d和第22 d清晨空腹称重,并计算哺乳期失重;仔猪断奶后,将母猪转移到空怀母猪舍,记录断奶后至第1次发情的间隔天数。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并采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试验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由表2可知,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平显著影响哺乳母猪发情间隔和哺乳仔猪的窝增重(P<0.05),而对母猪哺乳期失重和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各处理组仔猪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粮赖氨酸水平的增加,10日龄和21日龄时各处理窝重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且21日龄时处理2组的窝重明显高于处理1组(P值0.076);0~10日龄、10~21日龄及0~21日龄各处理组的窝增重也呈先增加后降低,并且在0~21日龄时,处理2组的窝增重均显著高于处理1组(P<0.05)。随着赖氨酸水平的提高,哺乳21 d后母猪失重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并以处理3组最低;母猪断奶后在发情天数先降低后增加(P<0.05),以处理2组发情间隔最短。
表2 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表3 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哺乳母猪血液指标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哺乳母猪血清尿素氮和甘油三酯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他血液指标则不受饲粮赖氨酸水平的影响。随着赖氨酸水平的提高,血清尿素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处理4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地高于处理1组(P<0.05)和处理2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其中处理3组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处理1组(P<0.05)和处理 4 组(P<0.05)。
本试验研究表明,饲粮可消化赖氨酸水的提高,可明显降低母猪哺乳期的失重,缩短断奶与发情间隔,提高仔猪窝增重,但可消化赖氨酸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哺乳母猪的繁育性能略有降低,这与李连缺等(2007)在瑞典长白猪上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以饲粮可消化赖氨酸为0.8%组效果最好,明显高于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确定的肉脂型哺乳母猪可消化赖氨酸0.63%。Jones(1995)认为,泌乳母猪饲粮中能量足够而赖氨酸水平不足时,可显著抑制促黄体素的分泌,延长断奶与发情间隔。但Touchette等(1998)研究报道,初产母猪哺乳期赖氨酸的摄入量不影响断奶仔猪的数量和仔猪生长速度。
饲粮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水平适宜且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当,才能达到最大的利用率(樊银珍等,2003)。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赖氨酸水平的提高,血清尿素氮浓度逐渐提高,并且1.0%处理组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饲粮赖氨酸浓度过低时不能满足母猪哺乳需要,而赖氨酸浓度过高时则造成了浪费。摄入的氨基酸超过体蛋白合成需要时,过剩的氨基酸在细胞内分解,含氮的部分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无氮的部分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或转化为脂肪和糖原作为能量贮备(陈志敏等,2006)。Coma等(1996)报道血浆尿素N可作为泌乳母猪对蛋白质代谢的指示物,血清尿素氮浓度越低,表明氮的利用率越高。张金枝等(2001)报道高产泌乳母猪血浆尿素氮浓度随蛋白质和赖氨酸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以可消化赖氨酸为基础,运用理想蛋白模式设计日粮配方,泌乳母猪饲粮适宜的可消化赖氨酸和粗蛋白水平分别为0.8%和15.2%。
[1]陈志敏,蔡辉益,于会民.不同赖氨酸添加水平对肉仔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1:68-69.
[2]樊银珍,周俐兵,吴义师,等.杜长大种猪饲粮适宜蛋白质及赖氨酸水平试验[J].养猪,2003(3):4-6.
[3]李连缺,王爱国,李爱赟,等.瑞典长白猪泌乳母猪粗蛋白质与赖氨酸适宜水平的研究.中国畜牧杂志,2007,43:27-28.
[4]张金枝,邵庆均,卢伟,等.高产泌乳母猪饲粮蛋白质与赖氨酸参数的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01,37:7-9.
[5]Coma J,Zimmerman DR and Carrion D.Lysine requirement of the lactating sow determined by using plasma urea nitrogen as a rapid response criterion[J].J Anim Sci,1996,74:1056-1062.
[6]Touchette K J,Allee G L,Newcomb M D,et al.The use of synthtic lysine in the diet oflactating sows[J].J Anim Sci.,1998,76:1437-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