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玲
身柱穴粗针治疗帕金森病40例
陈巧玲
(浙江省中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
帕金森病;粗针;针刺疗法
帕金森病(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神经系统的疑难病症。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发病率在逐渐上升[1]。我院针灸科采用身柱穴粗针治疗帕金森病40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38例相比较,现将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78例帕金森病患者均为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针灸科门诊患者,患者均曾服用复方左旋多巴(125 mg/次,每日4次),且疗效减退已超过3个月。按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6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口服复方左旋多巴,每日4次,每次125 mg。
取身柱穴。患者取坐位,双上肢交叉趴于桌上或两手放于膝关节上,头微前倾,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华佗牌1.00 mm×100 mm不锈钢粗针进行针刺,针刺方向与上背部夹角呈30°,快速进针0.2~0.4 mm,然后使针与脊柱平行,沿督脉向下进针,只留针身约5 mm于体外,留针4~6 h。隔天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
取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悬钟、太冲穴。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采用0.25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隔天治疗1次,每星期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
采用统一帕金森氏病病症量表(UPDR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记录UPDRS评分。
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UP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UPDR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6个月后UPDR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治疗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UPD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0.05),提示治疗组改善UPDRS评分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PDR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0.01,2)<0.05;与对照组比较3)<0.01,4)<0.05;
帕金森病属中医学“颤证”的范畴,多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阳气虚衰、筋脉失其濡养与温煦而发病。督脉络脑属肾,循身之背,为阳脉之海,统摄一身之阳气;身柱为督脉之穴,主四肢肌肉筋骨[2]。粗针为《灵枢·九针》中大针与长针的结合体,针体粗,作用于人体时刺激强度较大[3]。运用粗针从督脉的身柱穴向下透刺并长时间留针,具有取穴少、透穴多、刺激强、感应明显,可达振奋阳气,温养经筋,益肾填髓,平衡阴阳气血之功效,能够同时疏通经络、经筋、皮部,达到恢复阴阳平衡,温煦经络,濡润关节,改善病症的目的[4,5]。
此外,对于身柱穴粗针疗法的护理要点,笔者认为可分为5点。①心理护理。重视人文关怀,根据患者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告之该疗法是针灸自古流传至今并进行改良的方法,历史悠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身柱穴粗针疗法的目的、效果及注意事项,可介绍同种病友现身说法,以减轻患者的各种心理负担,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6]。操作时与患者适当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使患者平静、舒适接受针刺疗法,如患者有饥饿、出汗、腹泻、呕吐、出血、过度疲劳等情况,应待他们恢复到正常后再行治疗。如有过度紧张,可按医嘱使用镇静剂。本组无1例使用镇静剂。②体位护理。让患者取坐位,双上肢交叉趴于桌上或两手放于膝关节上,头微前倾;嘱患者保持平静浅呼吸,不说话、不咳嗽、不用力憋气和打喷嚏。③严密观察病情。由于粗针感应明显,加之针粗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因而发生晕针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要事先注意患者的体质和神态,了解患者对针刺反应的耐受力。特别对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更要体贴关心,手法适当减轻,随时询问患者有无头晕、心慌、胸闷、出汗、恶心等晕针反应。倘出现晕针立刻停止针刺并拔针,使其平卧,松开衣领,予氧气吸入,保持病室空气流通。轻者静卧片刻,略饮温水即能恢复;重者可针刺人中、涌泉即能苏醒。本组有2例患者进针1~2 min后即发生晕针反应,经平卧、吸氧、喂以温水,2~3 min后症状缓解。笔者分析认为患者出现晕针情况为情绪紧张、恐惧所致。④留针宣教。宣教留针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粗针疗法因体粗不易弯针、折针,但针刺部位较浅,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留针,使患者获得小刺激量而长时间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所需的刺激量。一般患者留针4~6 h,留针期间可自由卧、坐、立、行,避免剧烈活动及弯腰、负重,不需专人陪护,可完全进行一般的日常工作,无须担心,若感头晕,平卧并饮温开水即可。本组无1例带针期间出现晕针,无1例弯针、折针等意外发生。⑤拔针后护理。出针处用无菌干棉签按压1~3 min,观察局部如有微量出血或小块红肿、青紫,一般是针刺时刺破小血管引起,可继续按压片刻,局部创可贴保护而无需特别处理。如局部青肿、疼痛明显,可用冷敷、24 h后热敷以助消散。粗针长留针后小刺激量累积,拔针后易遗留较明显的酸胀感和牵引感。告之患者不要惊慌,休息后不适感会逐渐消失。本组无1例红肿、疼痛、感染发生,有4例少量出血,经按压、创口贴保护后愈合,8例拔针后局部酸胀牵引感休息2~3 h后自行缓解。
(本文承蒙针灸科张海峰博士的指导,特致谢!)
[1] 陈生弟.帕金森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5.
[2] 张海峰,宣丽华,徐勇刚,等.粗针治疗帕金森病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11(11):2415.
[3] 宣丽华.粗针刺督脉穴治疗顽症举隅[J].浙江中医杂志,2005,40 (3):123.
[4] 莫晓枫,金君梅.粗针身柱透灵台治疗寻常性痤疮4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5):封4.
[5] 宣丽华,王丽莉,侯群,等.粗针神道穴平刺促进面神经炎面肌功能恢复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1):6-7.
[6] 黄丽珊.30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0,3(专科版):88-89.
2011-06-23
陈巧玲(1970 - ),女,主管护师
1005-0957(2011)11-0770-02
R246.6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