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2011-06-08 03:12秦少福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归元白线雷火

秦少福



雷火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观察

秦少福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广东 518001)

观察雷火灸配合“引气归元”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将4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雷火灸配合“引气归元”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雷火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雷火灸“引气归元”法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针灸疗法;艾条灸;雷火灸;鼻炎,变应性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是一种全球性疾病,目前患病率为10%~25%,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过敏性鼻炎以阵发性鼻奇痒、连续喷嚏、清水涕及鼻塞为最常见的四大症状。且常伴有过敏性哮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医学治疗过敏性鼻炎方法有中药外滴鼻法、针刺、艾灸等[2]。笔者采用雷火灸配合“引气归元”法治疗过敏性鼻炎21例,并与单纯雷火灸治疗21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均为过敏性鼻炎发作期,在接受雷火灸治疗期间禁用一切与本病有关的药物。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8岁,平均34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5年,平均22年。对照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6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7年,平均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1997年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3]。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雷火灸治疗

雷火灸药条的组成为防风、青蒿、苍耳子、田七等。患者取坐位,雷火灸药条距离皮肤2~3 cm为宜,在相应部位或穴位上用悬灸方法,要求灸疗部位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操作步骤分为,①从上星穴至素髎穴,上下灸15次后用手按1次,共灸60次,1 s左右1个来回,不可过快或过慢;②从印堂穴至迎香穴,做八字斜行,悬灸,鼻两侧各灸60次;③用S型灸整个前额部共灸60次;④用雀啄法灸印堂、睛明、迎香、上星,每穴30次,每10次后用手按压1次;⑤灸耳廓前后两面至发红,每10次后用手按压1次,每面用旋转法灸40圈后,用雀啄法灸耳心30次;⑥用雀啄法灸鼻孔的同时,让患者头部后仰深呼吸,用手指按压上唇,另一手用雀啄法灸鼻孔,灸20次,嗅赵氏雷火灸的热力和药味,每10次稍停10 s;⑦最后雀啄法灸双侧合谷穴30次。全部操作步骤需20~25 min。每天治疗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4]。

2.1.2 “引气归元”法治疗

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悬起雀啄灸法,每穴灸30次,或在腹白线上中脘穴与关元穴之间行悬起往返灸30~45次,至灸疗部位皮肤发红,深部组织发热为止。并嘱患者注意不能进食生冷之品,禁忌冲凉。每天治疗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单纯雷火灸治疗。取穴、操作、疗程同治疗组。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指标

以症状体征量化记分总积分(尼莫地平法)计算出疗效率,分3级判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显效 疗效指数≥51%。

有效 疗效指数<51%,且>20%。

无效 疗效指数≤20%。

3.2 治疗结果

对照组中1例因经济原因退出治疗,1例因恐惧未能坚持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

4 讨论

过敏性鼻炎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为肺、脾、肾三脏之虚损,致肺气虚弱,卫表不固,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外袭,邪正相争,肺气不通,肺开窍于鼻,津液停聚于此,遂致鼻窍堵塞,打喷嚏,流清涕。五行中肺属金,脾属土,故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土的运化、输布功能正常,脾(母)气不足则肺(子)气亦虚,形成母病及子的病机,治宜培土以生金。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肾虚则摄纳无权,阳气耗散,风邪得以内侵致病;肾又为一身之根本,肺金能生肾水,金水互生,所以肺气的充盈与否与肾关系密切。

《灵枢·官能》:“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指出针对虚损性疾病药物药理有限,针刺不能,应使用灸法。《景岳全书》:“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本草纲目》:“艾叶味苦,气微温,阴中求阳之最,主灸治百病。”皆说明艾灸补虚疗效肯定,被古人所认可。现代医学认为[5-8],灸疗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促进和调节局部的代谢和内分泌,改善局部血供。灸法的作用是由药条燃烧时的物理、药化因子,与腧穴的特殊作用、经络的特殊途径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灸法作用的内因,灸疗时药条的燃烧,是灸法作用的外因,两者缺一不可。研究认为艾灸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是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发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调节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现代研究[9]证明艾灸不仅具有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抑制血管通透性升高、减少炎症渗出、加速炎症渗出物吸收的作用,同时有促进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能调整人体免疫功能。其抗炎免疫作用机制与灸疗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强,与改善免疫功能、纠正炎症时自由基代谢的紊乱、调整神经递质的失衡、促进内环境稳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赵氏雷火灸采用艾绒及10余味中药如防风、青蒿、田七、艾叶、苍耳子等疏风散寒之中药制成的艾条[10],其特点是燃烧时火力猛、渗透力强。用艾灸的温和势力以及药物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刺激体表的穴位(如迎香、印堂、上星等穴位和鼻局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祛风散寒、散瘀消肿、宣肺开窍的治疗作用。

腹针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神阙调控系统为核心。腹针理论认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因此,神阙系统可能是形成于胚胎期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系统,也可能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对人体具有宏观调控的作用。腹针疗法根据经脉是多层次空间立体结构的理论,经过长达20多年临床探索,摆脱了临床疗效对传统“得气”的依赖,提出了“刺至病所”的针灸新观念,所以在腹针疗法中,如何能准确地找到穴位是很重要的。在这里需要强调两点,①一般上腹部的取穴以神阙到中庭分为8寸,而非传统的鸠尾穴;②从解剖来看,任脉应当在腹白线的下边,因此,腹针中把腹白线作为任脉的体表标志,在不同的人体表面,腹白线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在上腹部腹白线有扭曲的现象,有的人在下腹部腹白线有偏移,但是,不管腹白线在腹部怎样移动,我们都把他作为任脉的体表标志。简单地把腹部的正中线作为任脉来取穴,在许多情况下是不正确的。“引气归元”是腹针中治疗虚损性疾病的常用穴组,由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中脘、下脘同属胃脘,两穴合用可理中焦、调升降;且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故可补益肺气、主肺气宣发肃降;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又名丹田,为道家精气集聚之处,关乎一身之元阴、元阳,故名“关元”,在腹针八廓取穴中应坎水之卦,有培肾固本之功。四穴合用,有“以后天养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艾灸此穴组可以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

雷火灸局部治标,“引气归元”补益肺、脾、肾治本,两者结合治疗过敏性鼻炎,标本兼治,作用持久,疗效确切。同时,赵氏雷火灸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安全、无毒副反应等优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为临床上又提供了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即样本量小,临床上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量研究;观察指标主观性强,容易对结果产生影响;未进行远期疗效观察的追踪。我们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1] 李华斌,韩德民.变应性鼻炎和环境卫生假说[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17(8):449-450.

[2] LIU Jie, LIU Li-gong, HUANG Qin-feng. Exploration of Clinical Regularities 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Allergic Rhinitis[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 8(2):80-84.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修订,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4] 高石国.针灸穴各解[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18-20.

[5] 曹明根,张丽.赵氏雷火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14(5):293-295.

[6] 刘立公,黄琴峰,顾杰,等.痔疮的古代艾灸治疗特点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5):273-274.

[7] 刘立公,顾杰,黄琴峰,等.疮疡的艾灸治疗特点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4):202-204.

[8] 黄琴峰,刘立公,顾杰,等.咳嗽的艾灸治疗特点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8):483-485.

[9] 吴焕淦.中国灸法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1-93, 99-105.

[10]崔述生.精编本草纲目(草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1984:462-470.

Observations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under-fire Moxibustion on Allergic Rhinitis

-.

,518001,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under-fire moxibustion with drawing qi to its origin in treating allergic rhinitis.Forty-two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 21 cases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thunder-fire moxibustion with drawing qi to its origin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under-fire moxibustion alon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10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8.9%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0.01).Thunder-fire moxibustion with drawing qi to its origi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allergic rhinitis.

Acupuncture therapy; Moxibustion; Thunder-fire moxibustion; Rhinitis allergic

1005-0957(2011)11-0765-03

R246.81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1.765

2011-09-03

秦少福(1962 - ),男,副主任医师

猜你喜欢
归元白线雷火
周围性面瘫应用针刺联合雷火灸治疗的效果评价
引气归元针法配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脾虚湿盛型带下病的临床观察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青丝与白线
高校钢琴教学“归元”思考
天佑中华·雷火迎春
沼泽地边的雷火与荠叔
在失败中奋进
白线
青丘白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