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设计师——浅谈公益活动与设计师培养的关系

2011-06-08 09:48文/张
创意与设计 2011年5期
关键词:幸福公益活动公益

文/张 雳

张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讲师)

Zhang Li(lectuer School of Design, Jiangnan University)

当下设计教育更多的是在培训“工具型”设计师,非“公民型”设计师。简单、机械地重复设计动作,呆板、生硬地响应设计要求,设计师的能动性因为人文情怀的缺失、社会生活的单调在逐渐减弱。

一、公益活动是设计教育的载体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改善世界范围内的物质水平的同时,带来了多重的全球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社会生活的幸福感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这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企业重新检视自身的发展行为,并与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合作开创有益社会福祉的公益活动。

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已然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必然趋势,这为设计师的介入提供了宽广的社会平台。如何正确解读公益活动中多元主体的个性需求,需要设计师有多元思维及深厚的社会学修养;而提炼其共性需求进行公益活动的创新设计又要求设计师具备社会营销的基本素质。笔者认为,公益活动是很好的设计教育载体——设计师也是社会公民,而且是传递社会生活“幸福”感最给力的社会公民。设计师参与公益活动有别于商业活动的是,有助于释放设计师丰富的人文情怀,还原设计师“社会公民”的本色,这样的教育体验将影响设计学子未来的设计取向,最终将会主动投入提升国民幸福指数的设计潮流中。

二、公益活动需要设计介入

从国际范围来看,公益活动有三个层面:一是关注救助和福利,直接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救助服务,这是人们常说的“慈善活动”;二是面向小规模的地区,通过地区自助行动为当地社区建立起自助能力;三是尝试推动当地的政治和思想革新,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引导和倡导者的角色。公益活动最活跃的主导者当属非营利性组织(NPO),作为仅次于政府和企业的第三部门,NPO在实现公民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其次是企业,企业通过开发和实施社会营销来回报顾客,实现公司发展目标的同时,履行其社会责任。

公益活动在以上三个层面具有共性特征:一、对相关利益群平等均衡的关注是保障公益活动圆满成功的基础;二则需要对活动的人文价值做持续长久的关注;流于形式、空喊口号丝毫无助于援助对象,却相反会损害受助人群的情感,伤及参与者的热情,并使汇聚的社会资源流失;三,与商业机构和营利产品不同的是,公益活动需要更多的创新设计,还需要提供一个反馈机制给相关利益群体,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公益活动的创造。

从已有的成功经验来看,创新的、可持续的、易推广和互动性强的公益项目更易于引发多重社会关注,更易赢得社会资源青睐,这是达成长远公益效应的保障。理想的公益活动效果是各个关联群体,包括企业、社会组织、服务对象和志愿者等各方产生优质的互动,获得积极的体验,愿意持续投入,合作开创能满足各方需求的公益活动局面。

从这点看,我国目前的公益活动急需设计力量的介入。不管是传统的平面视觉设计,还是新的服务设计手法,公益活动的三个层面都需要设计力量的介入,为公益活动输入强劲的活力和创新因素,使其真正凸显社会价值。

1.慈善活动——设计传播有益于扩大影响范围

在慈善活动中非常需要宣传活动,不是以营利的商业宣传来创造经济效益,而是“免费推销”某种意识和主张,向公众输送某种文明道德观念,以提高社会公众的文明程度,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在经济发达国家,不乏优秀的慈善组织广告,但是国内的公益组织表现平平。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康复中心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等都是重要的社会福利服务组织,但是除了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和希望工程等因为其政府背景而有公共传播外,绝大多数慈善组织传播影响力弱化。究其原因,有传播经费匮乏的原由,但是被设计力量忽略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果设计师能关注公益价值,主动投入相信对提升其社会关注相当有益。

2.地区自助行动——服务设计和产品创新

欣耕工坊是一家致力于在中国城乡推广“造血式”家庭小型扶贫项目的非营利机构。2008年他们邀约设计师采用中国文化和环保主题设计出样,在河南的艾滋病村创设环保类产品家庭手工作坊,培训当地的贫困农村妇女,帮助她们生产并销售手工艺品,从而摆脱了原先非法的高险炮竹制作。这种为落后地区的弱势群体引入市场意识,以商业化运作形式为他们创造自主发展能力的社会企业模式不仅让妇女们获得人均约300元的月补贴,更大大提高了她们的家庭地位。

欣耕工坊还有一个“自渔自乐”残疾人工作坊项目,培训残障人士学习基本的缝纫技能和手工艺制作技能,以辅助康复治疗。其中一个群体是社区中的轻度精神病患者,该组织把特殊人群的日常生活精神状态和使用相关物品的行为模式进行细分,分析细节并判断残障人士的关注点,最终设计出安全、高效的公益项目。上海城市超市采购了他们用废弃的米袋布料制成的小收纳袋,新的合作项目还在陆续开发中。通过产品设计、培训、生产、销售、再培训、再生产的运作,残障人士的社会就业竞争力提高,加上配套的励志和心理辅导,切实帮助残障人士回复社会正常生活。(图 1 欣耕工坊的产品)

这样的社会创新是“非商业的”,但它整合了多样的商业手法,创立的商业模式不但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还拥有良好的造血机制,很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路径。设计力量的介入,将是创造公共财富最有潜力的方式,它还可以实现反哺,被政府、企业采用。比如,源于某些非营利性卫生组织创造的优良的医疗管理流程被政府吸纳到公共医疗体系中;自由软件、开放源代码本来是一种社会运动,但受企业青睐引入商业模式后,在增加公共福利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图1 欣耕工坊的产品

3.观念倡导者——以设计倡导幸福生活方式

法国雕塑家将一堆废旧的发动机、打火机、电器配件等金属材料改造成了一件件精致、鲜活的动物雕塑。(图2 变废为宝)通过对多种金属配件的巧妙安排,每一件机械动物都栩栩如生,它们没有使用任何焊接材料却也极其牢固,极具欣赏价值。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不断消耗地球资源为代价,人类无休止的欲望让幸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经济增长已经无法定义人类的进步。借用1968年罗伯特•肯尼迪说过的一句话:“国民生产总值衡量了所有东西,唯独没有衡量的,是那些使生命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社会公共服务领域需要设计力量介入公益活动,用创意手法来有力彰显真实、公正、正义、可持续性等普世价值观。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机构,自1961年成立以来,WWF借助在全球完整的宣传体系,将公益广告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持续借助有创意的视觉表现,成功塑造了顶级公益品牌形象,实现了其创立之初设定的“为拯救地球”目标。图3 2009年9月2日,巴西艺术家Nele Azevedo制作了1000个冰雕小人放置在柏林宪兵广场音乐厅的台阶上。活动由德国WWF赞助,意在提醒公众气候变化对于北极地区的影响。图4地球一小时,全球最大规模的低碳环保运动,无数的民众和专业人士加入,贡献心力。

三、如何培养“幸福”的设计师

公益活动需要设计介入,同时也为设计提供了新的发挥空间。

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说过:设计基本上没有自我表现的动机,其落脚点更侧重于社会。解决社会上多数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是设计的本质。在问题解决过程——也是设计过程中产生的那种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或精神以及由此引发的感动,这就是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

设计院校在教学理念上需要更换思路,把参与公益活动引入到教学实践中。笔者以为这几种途径较为直接易行:

1.直接参与NPO活动平台,以专业知识服务于NPO。国内有多个为大学生开发的公益活动平台:谷歌“益暖中华”公益创意大赛是工业青年的盛会,每年举行一次隆重的公益赛事,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参与公益的机会。“黑苹果青年计划”也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个平台,2010年由零点青年公益发展中心(YES)发起,宗旨在于推动青年社会参与(YouthSocial Engagement)这一新的公益理念。地方性新闻媒体为更好服务当地,也会开发一些平台,比如刚刚建立的无锡江南晚报网爱心公益站,面向社会征召网络平台的管理志愿者。这些平台多以网络为手段,直接可以参与,不设门槛,且以激发创意、发掘社会服务创新项目为导向,笔者多次组织参加此类活动,学生收效颇大。(图6 “纸”要你环保。为工业设计08级“广告策划”课“社会营销”课题)

2.将公共服务设计活动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在设计类课程的课题训练中,有意识地分出“社会公共服务”版块,以社会营销手法指导设计,培养学生的人文敏感和营销意识。(图7 “分享春天”主题公益活动。是与无锡多所小学合作的教育物资募集活动,项目设计以互动为亮点,引发孩子对同一蓝天下其他弱势同龄人的关注。)

3.倡导学生创建有活力的、致力解决某一独特需求的小型社会组织。在高校,学生社团的创建和维护都比较容易,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社会项目创新性强,可以鼓励创建小型的社会组织,在实际的团队运作中学习项目和团队管理,这有益于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笔者自2010初,创立阳光部落公益项目组,以“捐智助学、互换成长”为核心价值吸引大学生投身公益活动。作为一个同时具备草根NGO、高校学生社团和专业研究三种基因的教育类公益实践社团,笔者以“教育服务+观念倡导”的手法在公益领域进行服务设计实践,1年内陆续开发设计了4个公益项目,这些项目反过来又成为设计专业学生实践的平台。

4个项目的活动关注“包容性设计”研究,运作的基本原则是发挥设计特长来实施可持续、富有社会创新价值的公益活动。坚持所有公益合作不以盈利为目的,以提升关联群的公益素质为目标;在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时,坚持合作双方应充分考虑能否促动当地教育力量的再生,以最终生成本地化的教育资源。累计共有18个班在课堂教学上参与这些项目的策划和设计,利益到3200人次的弱势儿童。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公益活动的参与门槛低,互动性较强,学生们热情参与活动,普遍能与公益活动对象共情,激发了设计积极性。(图8 “绘本上高原”主题活动,为侨谊幼儿园孩子在活动现场海报前留影。图9 为“藏村支教”活动,大学生在4300米高原小学上课情形。图10 为“扎溪卡草原家访”,设计专业大学生为设计研究家访。图11“守护生命”救护常识普及活动,图为志愿者团队活动。)

图2 变废为宝

图3 WWF爱护环境公益广告

图4-1 WWF地球1小时01

图4-2 WWF地球1小时02

图5 公益活动与设计教育的结合途径

图6 “纸”要你环保

图7 分享春天

图8 守护生命

当前国内设计界对“设计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的解读,趋向将研究的触角探向社会生活、公共需求和服务等领域。在设计朝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院校教育应当将“设计生活”的声量放到最大,跟随着社会幸福指数指引的方向前行,致力于培养让生活“幸福”的设计师。

图9 绘本上高原

图10 扎溪卡草原家访

图11 藏村小学支教

[1]安莹.张荣,地球“家底”还剩多少[J].中外文摘,2010(22).

[2]中国社科院.2010年慈善蓝皮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王名.中国民间组织30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美)菲利普•科特勒,内德•罗伯托.社会营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5](美)彼得•圣吉.必要的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6](美)理查德•谢弗.社会学与生活[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

[7](美)凯利.利特曼. 李煜萍,谢荣华译.创新的艺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8](美)泽丝曼尔. 张金成译.服务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幸福公益活动公益
公益活动证书
手拉手,献爱心公益活动
公益
公益
公益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幸福”之下,真实的不丹
为了“幸福”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