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经五腧穴阻抗值递减趋势的解剖学初探

2011-06-07 12:01:32徐冬梅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井穴体表腧穴

徐冬梅



胃经五腧穴阻抗值递减趋势的解剖学初探

徐冬梅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教研室,贵州 550004)

胃经五腧穴分布在膝关节以下,经穴分布在肌肉间隙中,古人两千年前提出五腧穴从井穴到合穴,从小到大,通过解剖学的一些观点进一步观察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呈现递减趋势。试用自行研制脏腑疾病诊断仪DM-Ⅰ,测试180例无胃病及循行经脉病的健康人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值。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呈现大体递减的趋势(<0.05),足三里阻抗值略小于解析的阻抗值,大体呈递减趋势的倒立对钩形状。正常人胃经五腧穴阻抗值大体递减,若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可以推测机体不正常。

胃经;五腧穴;解剖;体表阻抗;递减趋势

医学是一门内容不断更新的学科。当今时代,学科渗透已成为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总规律。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错综复杂生命活动的探索[1],已从外表整体观深入到器官、组织、细胞、细胞器、基因水平,并以细致、准确、定量、定性的数据,严格控制条件的实验病理模型观察、分析学方法,来解释机体内部精微结构和功能,为人类认识生命奥秘、指导医疗实践,显示出美好前景。用现代科学知识揭示五腧穴具有递减规律,在1998年测试足三阳经五腧穴中表现其体表阻抗值有递减趋势,近年又测试180例正常人群胃经五腧穴的体表阻抗,从解剖学知识原理来阐述其递减规律。

1 临床资料

1.1 选择样本人群

总样本180例,其中女98例,男82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为35岁。

1.2 纳入标准

来自本院职工以及学生,包括工人、干部、医生、技术员以及本院刚进校及在校大学生,胃镜排除胃部疾患的人群。

1.3 排除标准

①15岁以下人群及身体未长成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试验不能耐受;③胃病、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病史的人群,及患有其他心、脑、肾、肺、肝等疾病者。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采集

采用自行研制的实用新型脏腑疾病诊断仪DM-Ⅰ(获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产于贵阳医疗器械厂)。测试时间为早上8~10点,各个季节均有测试,受试者禁食禁水,空腹测试。测试地点为本院科室诊疗室。测试自始至终一人操作,测试条件、方法均一致。

在受试者身上按经典取穴方法找出足三里、解溪、陷谷、内庭、厉兑(均双侧)共10个穴位[2]。以穴点为中心周围直径1 cm的圆圈内作为穴区。用棉签蘸乙醇轻轻将穴区皮肤擦净[3]。受试者静卧15 min,精神及肌肉放松。受试者无关极固定在左手外关穴上,测试者将探测电极探头依次放在被测穴区内并移动之,调整刺激量度,直到找到受试者有轻微麻胀痛等感觉的点,以感觉最强一点为电敏感点,即为测试点。

测试者将两侧探测电板蘸生理盐水后分别放于待测穴位上,数据稳定后读取数据并记录,比较各测试点的阻抗值,统计敏感点与低电阻点符合率,及电敏感点低电阻点与经典穴位点的符合率。左右两侧均做测试记录,比较左右两侧的测定值,发现无明显差异,所以在数据统计分析选取左右两侧的平均值作为个人的最终测试值。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

2.3 数据缺失值处理

一般缺失值只是其中某一侧的其中一个穴位测试值,故对于缺失值的处理原则是,只有一侧数据时选取该侧测试值,两侧数据都缺失时,依据两侧前后两个穴位(即最接近穴位)的测试值,取平均值。

3 结果

处理得到的测试值数据,做出整体序列各个穴位阻抗测试值的气泡图,如图1所示,可以看到有大致下降的趋势。

对于趋势的验证,构造邻近两穴位阻抗测试值之差为检验的对象。依据阻抗值之差的正负来反映趋势的增减。表1是用来解释递减趋势的检验结果,观测值是5个穴位的测试值之差,对其进行单样本的检验得到的4个表中显示的值和95%的置信区间,除解溪-足三里均值均为负值,统计量的双尾概率<0.05,比例均值95%的置信区间也全都小于零,所以全部拒绝零假设,认为其差值显著为负,解溪-足三里均值为正值,统计量的双尾概率<0.05,比例均值95%的置信区间也大于零,所以全部拒绝零假设,认为其差值显著为正,总体趋势上看可以认为是个倒立对钩形状,即通过五腧穴足三里-解溪-陷谷-内庭-厉兑的测试值大体呈递减趋势的倒立对钩形状的检验。

图1 整体序列气泡图

表1 总体每两穴位阻抗值差值的单样本t检验结果

从形态结构上观察,从前面观察五腧穴循行部位,可见五腧穴自下而上逐渐加宽,到经穴(解溪)为最宽、最厚,这与踝关节的负重逐渐增加有关。“所出为井”,喻泉水初出之处,很细小的部位,厉兑为井穴,在这个细小部分,即位于第二趾外侧,距爪甲的一分处的角甲跟处,逐渐向上增大;“所入为合”,足三里区域较大。应用解剖学知识观察五腧穴,厉兑井穴上布有趾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及腓浅神经的趾背神经,几乎无肌肉分布,到内庭、陷谷,动、静脉与厉兑基本分布相同,陷谷穴处有第二趾骨间肌。解溪分布有动、静脉,浅部为腓浅神经,深部为腓深神经,两侧有伸趾长肌腱与伸拇长肌腱;其周围组织逐渐增多;足三里穴布有胫骨前肌,外侧为伸趾长肌,有胫前动、静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皮支,深层正当腓深神经。胃经五腧穴周围组织逐渐增多(由下往上),不断丰满,不断增宽增大,由小到大,外周阻力增大,则五腧穴体现阻抗值逐渐增大;从上到下,其体表阻抗呈递减趋势(由合穴至井穴)。由于外周阻力逐渐减小,从上往下,则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呈递减趋势,顺应性降低。

试验结果表明健康人胃经五腧穴体表阻抗值从足三里到厉兑穴大体呈递减趋势。统计上有95%的把握度认为胃经五腧穴为足三里-解溪-陷谷-内庭-厉兑的测试值大体呈递减趋势的倒立对钩形状。

4 讨论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比较古老的形态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也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古代医典[4]《灵枢·肠胃》:“……至胃长一尺六寸……”《灵枢·骨度》:“……膝腘以下至足跗属长一尺六寸……”《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这些包含有解剖知识的内容,阐述五腧穴分布规律,从小到大,及其生理功能,论述解剖学方面知识——形态结构。从经络理论上看,脉气渐大;从外观上看,上头大,下头小,正是大体递减规律的表现所在。

[1] 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59- 72.

[2] 李忠仁,方剑乔.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34-237,303-304.

[3] 程绍鲁,余乃登.人体井穴皮肤阻抗波动现象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2,17(3):202-205.

[4] 谭一松,何文彬,童学彪,等.灵枢经[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377.

Preliminary Anatomic Exploration of a Decreasing Trend in Stomach Meridian Five Shu Points Impedance

-.

-,,550004,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decreasing trend of stomach meridian Five Shu points impedance from some anatomic viewpoints: Stomach meridian Five Shu points are located below the knee joint and in the intermuscular space; Five Shu points are from Jing-well point to He-Sea point and from a smaller point to a larger point, which is the viewpoint put forward by the ancients two thousand years ago.The body surface impedance of stomach meridian Five Shu points was determined using a self-developed DM-Ⅰvisceral disease diagnostic instrument in 180 healthy persons without gastropathy and traveling meridian disease.The body surface impedance of stomach meridian Five Shu points generally has a decreasing tendency (<0.05). Zusanli (ST 36) impedance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analytic impedance. Five Shu points measurements generally has an upside-down opposite-hook shape with a decreasing tendency.Stomach meridian Five Shu points impedance generally decreases by degrees in a healthy person. Bodily abnormality can be inferred if the inconsistent condition occurs.

Stomach meridian; Five Shu points; Anatomy; Body surface impedance; Decreasing tendency

R2-03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0.701

1005-0957(2011)10-0701-03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773021)

徐冬梅(1960 - ),女,副主任医师

2011-06-20

猜你喜欢
井穴体表腧穴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四川蚕业(2022年1期)2022-06-06 02:04:02
为什么动物可以甩动身体把自己甩干,人类却不能?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从“阴井木,阳井金”浅析井穴的主治
环球中医药(2021年8期)2021-01-06 05:22:23
井穴刺络放血对中风大鼠缺血后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
揉肩井,活肩颈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天津中医药(2016年6期)2016-08-11 08:57:11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
脂肪抽吸术在体表脂肪瘤治疗中的应用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吉林中医药(2015年9期)2015-07-10 03: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