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G腰麻针直接用于腰麻的临床观察

2011-06-07 05:45:28佘凡华欧阳静萍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麻醉学腰麻穿刺针

佘凡华,欧阳静萍

1.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北 荆门 448000) 2.武汉大学医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腰麻已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腰麻所用的穿刺针主要有两种,一是医院多用的22G斜面穿刺针,另一种是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穿刺套针中的25G腰麻针。虽然这两种针穿刺方法现已技术成熟,效果可靠,但由于斜面穿刺针易造成患者术后头痛,铅笔头针需直径较粗的硬膜外针引导,易造成患者术后腰痛[1]。为了消除或减少并发症,我院于2007年4月至2010年3月对其穿刺方法进行了改进,直接将25G腰麻针用于腰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选择择期拟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病人30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Ⅲ级,手术时间<3 h,年龄18~55岁;其中男140例,女160例;体重45~70 kg;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史,无糖尿病或糖尿病家族史,无头痛及腰痛、下肢痛病史。随机分为A、B、C 3组 ,每组100例。3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手术过程、创伤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各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麻醉方法3组患者入手术室后,行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菲利普Agilent M1205A)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心率(HR)及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常规吸氧。麻醉前行外周静脉穿刺,静滴平衡液400~500 ml预充液。取左侧膝胸卧位,选L3-4间隙行椎管内麻醉穿刺。A组:普通22G斜面式穿刺针,AS-S,新乡市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B组:硬膜外和腰椎联合麻醉穿刺针,AS-E/S,新乡市驼人医疗有限公司生产。先将16G硬膜外穿刺针成功到达硬膜外腔后,再从中置入25G腰穿针 ;C组则直接用套件中的25G细腰穿针进行腰穿。腰穿针置入遇到骨性结构时更换穿刺点位置(直入改为侧入或侧入改为直入)或向尾部更换下一棘突间隙为穿刺点重新操作。如遇低年资医师穿刺有困难(穿刺时间>10 min),则请示高年资医师帮助。所有麻醉病例蛛网膜下腔穿刺均成功。腰麻药物:0.75%布比卡因2 ml+10%葡萄糖溶液1 ml混合均匀,布比卡因下肢手术10~12 mg, 下腹部手术12~15 mg, 注药毕立即平卧位,针刺法测麻醉平面。记录穿刺时间,观察麻醉平面,并根据平面情况调节手术床水平面。患者麻醉平面均控制在T8-L5之间。手术中根据患者镇静度给予咪唑安定1.5~2 mg,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并酌情给予麻黄素纠正低血压。术毕等麻醉平面消散至T10以下后送回病房,平卧24 h。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3观察指标术后随访3 d,1月后电话随访,询问麻醉消散时间,有无头痛及腰痛,下肢痛或感觉异常,并记录。

2 结果

各组病人腰穿穿刺时间有显著差异,与麻醉医生操作熟练程度有关。在椎管内麻醉穿刺时间上,三组以A组最快,C组次之,B组最慢,差异较为显著。这是因为A组和C组直接进行了腰麻穿刺,而B组操作上多了硬膜外穿刺程序,所以耗时为最多;在对麻醉医生的操作经验要求方面,以C组最高,B组次之,A组最低,且差异显著。见表2。

术后随访结果,各组间病人麻醉消退时间无差异;头痛发生率以A组最高,高达5%,与B,C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腰痛发生率以B组最高,达10%,与A,C组有统计学差异,尤其是1月内B组仍有2例患者诉腰部穿刺部位疼痛,而A,C两组则没有;下肢痛或感觉异常以A组为高,B组次之,而C组未见发生。见表3。

表2 3组病人穿刺时间及麻醉医生工作年限

表3 3组患者1月后术后随访结果

3 讨论

腰麻后头痛大多由于脑脊液外漏引起,腰麻后头痛主要是低压性头痛[2,3]。其发生原因是腰椎穿刺时刺破了硬脊膜和蛛网膜,由于硬脊膜血供较差,穿刺孔不易愈合,故脑脊液不断从穿刺孔漏入硬膜外腔,致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性头痛。有研究表明所用腰麻针越细,麻醉后发生头痛的机率就越小[4]。传统的腰麻针较粗,同时因为针尖呈斜面,易损伤硬脊膜引起脑脊液外漏而导致头痛。采用25G腰麻穿刺针,直径大大减小且针尖呈笔形,不易损伤硬脊膜,所以脑脊液外漏极少[5],头痛的发生率也就相应减少。一般医院多用22G穿刺针,其头痛发生率约为3%~30%[6];如用25G穿刺针,发生率可降至1%[7]。但25G铅笔头腰麻针单独用于腰椎穿刺的技术操作较困难。预防腰麻后头痛应采用细穿刺针,尽量避免多次穿刺,术中和术后注意输入足够量的液体,防止脱水[8]。

椎管内麻醉后腰痛大多是由于在穿刺过程中软组织,韧带损伤引起[9]。在行腰麻后,罕有腰痛的报告,主要是因为腰穿针较细,对人体组织损伤很小。但在行腰-硬联合阻滞时,必须先将硬膜外穿刺针抵达硬膜外腔,而16G的硬膜外穿刺针在进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损伤,术后腰痛并发症时有发生[10]。如果手术时间较为短暂而无需硬膜外注药时,为了避免腰痛的发生,则提倡笔者所推崇的细腰麻针腰麻法。

我们采用的铅笔头腰麻针术后无腰痛及无头痛的发生,此麻醉方法诱导时间短,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确切,患者满意,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曲仁海.论单次腰麻与连续硬膜外复合麻醉法[J].实用麻醉杂志,1993,6(4):8-11.

[2]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00-811.

[3] 贺民,郭曲练.0.5%重比重布比卡因溶液用于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不同给药方式麻醉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9:704-705.

[4] 徐启明,李文硕.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9-319

[5] 陈晓菲, 方力, 苑贵敏.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髋及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J]. 中华麻醉学杂志,1998;18(1):41-43

[6] Brizgys RV,Daily PA,Shnidern SM,et al.The incidence and neonatal effects of marternalhapotension during epidural anesthesia for cesarean section[J]. Anesthesiology,1987,67:782.

[7] 谢荣,刘亚平.我国临床应用硬膜外阻滞的调查报告[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1,11:240.

[8] 龙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7):103-104.

[9] 张武.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评论推荐[J].华中医学杂志,2009,33(3):154-156.

[10] 洪海,区锦燕.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在下肢急诊开放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09,29(6):72-74.

猜你喜欢
麻醉学腰麻穿刺针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复合腰麻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治疗体会
云南医药(2019年3期)2019-07-25 07:25:20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妇科患者腰麻术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的应用效果
河北医药(2015年13期)2015-11-13 06:15:34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双胎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微创腰麻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64例临床评价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1:58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