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荆楚麦701选育与应用

2011-06-07 17:33龚德平何全锋肖数数张生斌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郑麦赤霉病抗病性

龚德平 何全锋 肖数数 张生斌

(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荆州 434020)

荆楚麦701系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小麦新品种,经过2007至2008年品种比较试验,2008至2010年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2009至2010年在荆州、襄樊进行小面积示范,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较好,综合抗性较好,熟相较好。于2010年10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麦2010002。适宜湖北省小麦产区种植。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1.1 品种来源

荆楚麦701系采用扬麦11的变异株,经系统选择育成的小麦品种。亲本扬麦11主要特征特性为:春性品种,株高100 cm左右,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红粒,皮色淡,半角质,籽粒大而饱满,千粒重43~46 g,有效穗28万/667 m2左右,每穗36~38粒,灌浆速率快,后期熟相好。高抗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纹枯病轻,耐湿,耐高温逼熟。品质检测结果:蛋白质含量13.1%、沉降值50 ml,湿面筋含量30.6%、降落值360 s、吸水率59.7%、形成时间4.0 min、稳定时间5.2 min,属中筋小麦品种。

1.2 育种过程

2006年春在扬麦11试验小区发现矮杆变异株,经2年3代系谱法选择,于2007至2008年在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太晖试验基地参加品比试验,小区平均产量355.2 kg/667 m2,比对照郑麦9023(产量305.2 kg/667 m2)增产16.4%,增产极显著,居10个参试品种第1位。表现综合抗性好,白粉病较轻,条锈轻,赤霉病轻,抗倒性好。2008至2010年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

2 品种表现

2.1 产量表现

2008至2010年度参加湖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5.2 kg/667 m2,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7.42%。其中,2008至2009年度平均产量392.5 kg/667 m2,比郑麦9023增产7.30%,增产极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第一位;2009至2010年度平均产量397.8 kg/667 m2,比郑麦9023增产7.55%,增产极显著,居12个参试品种第二位。

表1 荆楚麦701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2.2 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2008至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株高82.9 cm,与郑麦9023相当;有效穗29.5万/667 m2,比郑麦9023少1.5万/667 m2,每穗实粒数35.9粒,比郑麦9023多6.5粒;千粒重40.1 g,比郑麦9023低5.4 g。

2.3 品质表现

经湖北省种子管理站送样,农业部谷物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哈尔滨)测试,容重774 g/L,粗蛋白含量 (干基)13.99%,湿面筋含量30.0%,吸水率58.2%,稳定时间3.1 min,最大抗延阻力302E.U,拉伸面积73.9 cm2,主要品质指标全面达到国家中筋专用小麦品质标准。

2.4 抗病性表现

2009年抗性鉴定结果:慢锈、高抗白粉、中感赤霉和纹枯,综合抗病性排第1;田间抗病性排第6。2010年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慢条条锈,中感白粉,中抗纹枯,综合抗病性排第3;田间抗病性表现最好,排第1。

荆楚麦701赤霉病抗性评价与郑麦9023相同,但病指低于郑麦9023;条锈抗性评价2009年与郑麦9023相当,2010年比郑麦9023优2个等级;白粉病抗性评价2009年比郑麦9023优1个等级,2010年比郑麦9023优3个等级;纹枯病抗性评价两年均比郑麦9023优1个等级。田间抗病性两年均明显优于郑麦9023。

表2 荆楚麦701品质指标与国家标准对比

表3 荆楚麦701的抗病性表现

2.5 主要特征特性

属春性品种。株型较紧凑,株高中等,幼苗生长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较低。茎秆蜡粉较轻,苗期叶色中绿,叶片较长,略披。穗层整齐度一般,穗顶部有少量不结实现象,穗纺缍形,小穗排列较密,成熟时籽粒外露,长芒,白壳,红粒。后期熟相较好。抗倒性、耐寒性一般。生育期200 d,比郑麦9023迟熟3 d。

3 栽培要点

1)适时播种,保证基本苗。鄂北10月15日至10月25日播种,鄂东江汉平原10月25日至11月5日播种。一般播种量9~10 kg/667 m2,保证基本苗16万/667 m2左右。

2)科学施肥。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一般需纯氮10~12 kg/667 m2、五氧化二磷 6~8 kg/667 m2、氧化钾4~5 kg/667 m2,其中氮肥的70%作底肥、30%作追肥,磷、钾肥作底肥一次性施用。

3)加强田间管理,防止倒伏。注意清沟防渍;施肥水平较高的田块,在五叶至六叶期用250~300 mg/L多效唑均匀喷雾,以控制株高、防止倒伏。

4)搞好药剂拌种,注意防治病虫害。重点防治好赤霉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5)适时收获,脱粒晒干。

猜你喜欢
郑麦赤霉病抗病性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816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河南省强筋中强筋及弱筋小麦品种清单
汝州市2018年度12个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