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笑丰 黎肖梅 赖肖娟
(广东高州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高州 525200)
近几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且80%~90%的剖宫产为头位,因此顺利娩出胎头是剖宫产成功的关键。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因剖宫产术时胎头高浮、麻醉效果欠佳等原因引起取头困难,这对于母婴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对剖宫产儿的预后以及产妇子宫切口延裂等造成负面影响,需要产科医师给予高度重视。高州市妇幼保健院在2009年12月始对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时采用小产钳助娩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高州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年行剖宫产术2560例,术前及术中诊断胎头娩出困难693例。其年龄22~36岁,平均(24.7±3.4)岁;孕周37~43周,平均39周;新生儿体质量>4.0kg 92例,3.5~4.0kg 359例,3.0~3.5kg 201例,<3.0kg 41例;手术指征为前置胎盘43例,胎儿宫内窘迫128例,重度子痫前期56例,瘢痕子宫105例,头盆不称115例,脐带因素23例,羊水过少61例,社会因素62例。其中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的362例为观察组(小产钳助娩),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的331例为对照组(手娩),两组在年龄、孕产次、孕周及手术指征等方面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剖宫产时,一旦发现可能会发生胎头取出困难时,即行小产钳助娩术。术中切开子宫下段,吸尽羊水后,安排助手按压宫底,术者则把右手伸入宫腔,检查胎头位置情况,左手持产钳左叶置于胎头左侧,产钳右叶则置于胎头右侧,扣合产钳,然后往产妇下肢方向牵引,当胎头移至子宫切口下时,改为向上提取,继而娩出胎头[1],通过这样的操作则能加快娩出胎头;当胎头入盆深度过大时,手术人员需调整产钳的方向,用双手稳当把持小产钳柄,逐渐往产妇头部方向牵引,在胎儿头部暴露在子宫切口后,使用产钳钳柄逐渐转向产妇下肢方向,这样能促进胎头的娩出。
两组剖宫产手术效果,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剖宫产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比较(±s)
表1 两组剖宫产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比较(±s)
组别 (n) 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间隔时间(s)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观察组 362 120.6±22.8 141.19±29.5 4.3±1.0对照组 331 135.7±25.9 145.16±30.8 4.5±2.0 t 8.16 1.3 1.6 P<0.01 >0.05 >0.05
由表1可见观察组从子宫切开、吸尽羊水、至胎儿娩出的时间对照组从子宫切开、吸尽羊水、至胎儿娩出的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8.16,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两组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及产妇并发症情况比较(n)
由表2可见,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1,P<0.01);观察组新生儿颅内出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63,P<0.01);观察组产妇子宫切口撕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4,P<0.01)。
剖宫产术中娩出胎儿对整个手术操作都是很重要的,但在手术时常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造成胎头娩出困难,如胎头高浮、麻醉效果欠佳、巨大儿、肥胖等,而胎头娩出困难时使胎儿娩出时间延长,易致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产妇子宫撕裂、羊水栓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母婴的健康。这些都是产科医师需要积极关注的问题[2]。
小产钳可将胎头固定、根据胎头与子宫切口的关系旋转、牵引胎头即可在短时间内帮助胎头娩出,且对胎儿、母体损伤小,不会造成新生儿智能障碍,同时减少了因外力按压宫底所致的子宫切口撕裂及羊水栓塞等并发症,故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3]。产钳术操作虽简单,但术者与助手要配合默契,应用时要根据手术标准进行,接着根据具体的手术情况规范操作。
剖宫产术中一旦发现可能出现胎头娩出困难时,即改手娩为小产钳助娩术,这样可使胎头顺利娩出,明显缩短胎头娩出时间,减少新生儿窒息。据医学资料显示[4],剖宫产术中从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这一阶段消耗的时间>3min时,可给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容易造成伤害,常见的问题则是造成新生儿窒息。导致这一问题的因素多数是因为在子宫切开过程中给胎儿造成了不同的刺激,胎儿的呼吸随着时间的延长会吸入较多的羊水。也有专家指出,反复取胎儿的操作及胎头反复挤压能造成母体子宫动脉受压过多,最终引起了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在胎儿娩出的时间为(120.6±22.8)s,对照组胎儿娩出的时间为(135.7±25.9)s,两组通过统计学统计,差异有显著性(χ2=8.16,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8例,对照组新生儿窒息42例,两组通过统计学统计,差异有显著性(χ2=28.1,P<0.01);观察组新生儿颅内出血0例,对照组新生儿颅内出血6例,两组通过统计学统计,差异有显著性(χ2=5.63,P<0.01);而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主要是胎头高浮,取胎时无法固定胎头,手娩操作时常出现胎头滑脱,取胎头动作反复,同时需借助外力(加腹压)协助娩出,故容易导致子宫下段撕裂、羊水栓塞、肋骨骨折等并发症。高州市妇幼保健院开始时曾选择S形拉钩或单叶产钳撬起胎头,这种医疗器械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未能固定及旋转胎头,无法解决胎头娩出困难的困境,且容易导致产伤。而小产钳具有固定、可旋转和牵引胎头的优点,能够帮助胎儿顺利娩出,避免了反复取胎头及外力反复挤压子宫而引起的子宫撕裂、羊水栓塞及肋骨骨折等并发症。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子宫下段撕裂2例,对照组子宫下段撕裂13例,两组通过统计学统计,差异有显著性(χ2=10.4,P<0.01)。
总之在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时应用小产钳助娩术可明显缩短胎儿娩出时间,降低了新生儿窒息率及颅内出血率,避免子宫下段撕裂等严重并发症,在今后的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1] 凌萝达,顾美礼.头位难产[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266-267.
[2] 刘新民.妇产科科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63.
[3] 胡群英,崔艳双.剖宫产术中以小产钳助娩胎头50例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2):188-189.
[4] 盛梅.新式剖宫产娩头困难197例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