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网上资源检索》课堂观察活动的实践与探究

2011-06-06 10:56安维琪
中小学电教 2011年3期
关键词:参与度量表有效性

☆ 安维琪

(温岭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温岭 317500)

实行积极有效的课堂观察,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与纠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以“课堂观察促实效”为主题的我市高中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由新河中学教研组进行了课堂观察实验。课堂观察活动在我市刚刚开展,处于摸索阶段,笔者以高中信息技术《网上资源检索》的课堂观察活动为例,记录了信息技术课堂观察活动的实践与探究。

一、课堂观察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实践

(一)课堂观察的对象背景

授课教师:张老师,教龄7年,中学一级,教学基本功扎实。

教学主题:浙教版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三节《网上资源检索》。

观察教师:新河中学信息组全体教师。

观察主题:课堂演示的有效性、学生活动参与度、教师提问有效性、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

活动流程:课前会议(讨论与确定)、课中观察(观察与记录)与课后会议(分析与反馈)三个阶段。

(二)课堂观察实施情况

1.确定观察维度和明确观察任务

按照课堂活动发生要素,课堂观察体系中将课堂结构定为:“课程性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四个观察维度”。结合学科特点,课堂观察的对象采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生成状态”五个维度;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通过“组织能力、注意中心、教学机智、教学态度、教学境界”五个维度:。[1]

本次实验小组事前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如下:

观察者1:教师教学·教师课堂演示的有效性。

观察者2:教师教学·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观察者3:学生学习·学生活动参与度。

观察者4:教师教学·教师提问有效性。

2.确定观察工具

实验小组进行了一次试观察,设计了五张观察量表:

量表1:教师课堂演示的有效性。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活动·课堂演示。

研究问题:教学中教师课堂演示的有效性怎样?

?

量表说明:

(1)教学环节指:课堂导入、课堂竞赛、课堂任务、课堂测试等。

(2)学生反应的态度可分为:A兴趣浓厚,认真倾听或上机操作,积极主动参加活动;B兴趣一般,认真倾听或上机操作,被动参加活动;C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被动或不参加活动(发呆、走神、做小动作、和同桌讲话、上网、打游戏等)。

(3)衡量目标是否达成,需要对照活动的难度预设评定,记为:A达成,B基本达成,C未达成。

量表2: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

观察维度·视角:教师教学·环节;学生学习·倾听/互动/自主。

研究问题:课堂教/学时间分配的合理性如何?

量表3:教学行为的时间分配。

量表4:学生活动参与度。

观察难度:学生学习·达成。

研究问题: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怎样?

量表说明:

(1)学生参与度可用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参与态度评定。

(2)学生参与的态度可分为:A兴趣浓厚,认真倾听或上机操作,积极主动参加活动;B兴趣一般,认真倾听或上机操作,被动参加活动;C不感兴趣,不认真听,被动或不参加活动。

(3)衡量活动是否达成,需要对照活动的难度预设评定,记为:A达成,B基本达成,C未达成。

量表5:教师提问有效性。

量表说明:

(1)问题类型:主要考察教师提问是否具有思考性。评价指标:A知识记忆,B逻辑推理,C归纳创新,D批判性问题。

(2)问题评价:主要考察教师对学生的应答,作出的反应。评价指标:A接纳,B赞许,C不理,D批评。

(3)问题档次:主要考察教师课堂提问的层次性。评价指标:A无意义的应答,B具有梯度,C具有深度,D具有拓展。

3.反馈课堂观察结果

(1)“教师教学·课堂演示的有效性”观察报告:

本次课堂演示时机相对合理,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进行演示;演示的内容包括了教师的示范和学生普遍性问题的解决;演示形式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广播”功能;教师在演示中姿势正确,动作规范合理。

(2)“学生学习·学生活动参与度”观察报告:

①学生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这节课共有6处学生活动。从独立活动时间来看,总时间为35分钟,占全部时间的74.5%。从活动形式上看,采用了回答、实践、思考、讨论等多种形式。

②活动参与度:第四个活动学生的参与度是70%,其余五个活动都达到了100%。

③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及原因分析:从整节课看,目标基本达成,但由于第一个活动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后面的实践活动开展比较困难。原因是教师在问题的表达上不够清晰,部分学生找不到操作页面。

(3)“教师教学·教师提问有效性”观察报告:

从统计结果看,本次课堂提问有效性较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操作时所作的提问效果较差。建议教师在提问时要把握机会,力求做到:提问面不能局限于几个学生,避免以个别优秀生的回答代替全班学生,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时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作出调整。在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才进行适当的点拨性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二、“课堂观察”在信息技术课堂实施的困惑与思考

“课堂观察”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改进是明显的,但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堂观察”,还存在一些难点。

(一)课堂观察角度的确立

这是“课堂观察”在所有学科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共性问题。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活动,开展课堂研究,最终目的也是要服务于课堂的整体优化。相对于一般感知性听课,课堂观察需要更细致、更深入的观察和记录,这就决定了每位观察者只能选择1~2个观察点。从个体观察者的角度来看,由于特别关注某个观察点,可能导致不自觉地忽略了对课堂的整体感知,课堂整体感知被分裂或解体。而且,缺乏整体思考的细节观察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就个体观察者而言,也需要在对课堂教学整体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某个主题的观察。

笔者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下列办法把握教学整体,争取做到整体思考下的细节观察,从而确立观察角度。①通过课前说课和讨论,来了解教师整体设计思路,观察点的确立建立在全面理解课堂的基础上。②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观察点分工越细,观察工具就越简约,观察者个人承担的观察任务就越具体,越能实现整体感知和细节观察的协调。③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关注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团队的建立与发展

课堂观察是一个整体性活动,不是凭一个教师的力量就能确保实施质量的。课堂观察要从不同角度形成重点观察和整体感知的统一,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来实现。课堂观察中的团队精细分工和有效协作保证了在获取细节观察和整体思考后能形成对课堂整体的深刻感知,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以探究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具体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进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由于课堂观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教科研水平上相对薄弱,实施团队(信息技术教研组或备课组)的建立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观察工具的自创与沿用

课堂观察发展至今,其它学科已有相对成熟有效的观察工具,但信息技术课堂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很多现有的观察工具无法直接使用。为了抓住学科中具有核心意义的问题开展研究,需要大量的自创性的观察工具。观察工具的开发要求有一定的效度标准和实用性标准,不仅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作为刚刚开展课堂观察实验的学科,我们自主开发观察工具还需要一个过程。

[1]浙江省普通高中新实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2]沈毅,崔允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忠洲.课堂观察的几个维度.中小学管理,2002,(6).

[4]郭威.课堂观察的实践探索与价值分析.教育科学论坛,2009,(6).

猜你喜欢
参与度量表有效性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鼓励自主安全活动 提升员工参与度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