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调查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为例

2011-06-06 10:56李晓飞康淑敏马秀峰
中小学电教 2011年3期
关键词:素养培训信息技术

☆ 李晓飞康淑敏 马秀峰

(1.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山东日照276826;2.曲阜师范大学校办,山东曲阜273165;3.曲阜师范大学印刷学院,山东日照276826)

一、研究背景

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状况关系到中等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关系到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也关系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影响教师信息素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寻找更好的解决途径。本文针对山东省沿海地区城乡各级别的中学学科教师进行调查,探讨中学教师信息获取的方式有哪些?对多媒体素材的编辑处理水平怎样?在教学中怎样使用信息技术?从而为信息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提出建议,为实施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分析。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以山东省日照市8所中学(初中高中各4所,分别涉及城市、县城、乡镇、农村四种办学层次)的学科教师为研究对象,教师样本具有山东沿海地区的代表性特征。

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本研究设计了“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2010年10月到11月。一共发放问卷264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回收率为87.5%,使用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检验。同时,从这264位教师中,随机抽取20人通过网络进行访谈,并对访谈内容做了分类整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的教师来自13个不同的学科,33.8%来自初级中学,65.8%来自高级中学,男女比例是 42.4∶57.6,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分层抽样的均衡性和多样性要求。农村、乡镇、县城、地级城市的教师比例分别是6.9%、36.8%、37.7%、18.6%,初级、中级、高级职称的比例是19.9%、58.4%、20.3%,大专以上学历层次占 99.1%。从教龄上看,教龄3年以下的只占4.8%,说明中学新进教师较少,教师人数目前基本趋于饱和,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

(二)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及结论

1.信息态度与信息意识

表1 教师对教学相关信息的需求

表1显示了中学教师对教学信息的需求程度。调查发现,教学经验、方法、技巧,学科专业知识,以及教学参考资源,占据信息需求程度的前三位,这凸显了教师获取信息用于专业发展的本质。同时,与教师职业相关的政策、新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学生练习资源,教学能手录像等信息,也都是教师们关心的内容,只是其需求程度不如以上三项。

在是否运用信息技术的问题上,74.1%的教师表示时常用,使用的原因按主次程度排列,依次是:教学需要、学校公开课/评优课需要、自身兴趣。52.8%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5.5%的教师认为有促进,但效果一般,还有1.7%的教师认为作用较少。

综上所述,山东沿海地区中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识到各类信息的重要性,多数教师愿意从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采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

2.信息的获取

调查显示,85.7%的学校建设了图书馆,68.8%的学校建立了校园网,58.9%的学校建立了教学资源库,76.6%的学校能够给每位教师配备可上网的计算机。经访谈了解到,有的学校虽然不能每人一台计算机,但每个教研室都有1-2台可上网的计算机供教师们正常使用。表2显示了教师们获取信息时通常采用的途径及频率状况。

表2 教师获取信息的渠道及利用频率

从表2可以看出,中学教师最经常获取信息的方式是网络,有55.8%的教师经常从网上获取信息,这充分体现了当前网络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与网络相关的文化理念和技术手段对教师的重要性。从周围的同事、教研员那里获取信息也是教师们的常用途径,占48.5%,这体现出教师处于一个学习共同体中,相互之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交流、共享、合作。这种乐于分享的精神,为构建基于网络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能性。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时,99.1%的教师表示基本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说明了网络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教师们最经常的是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搜索(77.1%),也有19%的人首先从固定的教学网站,QQ群或者虚拟社区搜索资料。当然使用搜索引擎也可以轻松搜到著名的教学网站。这反映出国内针对中学的教学站点缺乏超强的影响力。

3.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问卷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对信息加工处理技能、交流表达技能进行了调研,调查内容包括10项。在单项选择中,把每项技能的熟练程度进行细化,详细描述,与李克特量表相比,教师回答的准确性更高。在统计计分时,选项D代表熟练掌握记4分,C代表基本掌握记3分,B代表了解一些记2分,A代表不会记1分。

总得分通过单一样本K-S检验,得到平均分25.6,标准差 5.42,p=0.056>0.05,呈现正态分布的特征,教师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基本合格。在t检验中发现,男教师的平均得分为27.4,女教师的平均分为24.2,男女教师在信息的加工处理、交流、表达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4.482,p=0.000)。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学段(p=0.957)、专业技术职称(p=0.071)、学历(p=0.084)等因素对总得分没有造成显著差异。而教师的年龄(p=0.000)、教龄(p=0.001)、学校的地理位置(p=0.001)等因素对总得分造成了显著差异。

针对年龄、教龄、地理位置等因素,通过使用Scheffe、LSD、Sidak等不同方法进行组间差异检验均发现,30岁以下的教师(平均得分28.78)和50岁以上的教师(平均得分为 20.89)得分差异最明显(p=0.000,Sidak);教龄少于3年的教师与教龄超过10年的教师得分差异明显;乡镇学校(平均得分24.04)和城市学校(平均得分28.19)教师的得分差异明显(p=0.000,Sidak)。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男性教师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表达能力比女性教师要熟练,经过访谈,也得知男性教师更愿意采用新技术来解决问题。而女性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阻碍了使用新技术的意愿。年轻的教师相对于年龄大的教师,更愿意接受新技术,学习能力也较强,因此对信息加工与表达技能掌握比较熟练。城市、县城的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配备比较齐全,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因此从外部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上,促成了处于城市的学校的教师比农村乡镇的学校的教师得分更高。

针对各项信息技术技能的单向分析中,得分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各信息技能项目得分情况

进行分层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后发现,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其中各类设备的安装使用、资料的上传下载等,教师掌握程度较好。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图片处理、电子邮箱的使用、即时聊天软件的使用、课件制作作为一类,掌握程度一般。而声音素材的处理、网页制作网站开发为一类,掌握程度较差。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到,经过以前的培训,教师们基本掌握了各种设备的安装使用,使用网络搜索下载并上传资料,但对各种多媒体素材的加工处理技能,以及精美课件、网页的制作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4.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

针对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主要用途、课堂上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课后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等问题,本研究设计了多项选择题,在SPSS统计分析时利用“多重响应变量集的频数分析”得出教师们主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制作课件(应答人数百分比是74.5)、收集备课资料(应答人数百分比是73.2)、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应答人数百分比是68.8)、专业学习以提升业务能力(应答人数百分比是 42.0)(结果如表 4)。

表4 信息技术的使用目的多重响应频次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65.8%的教师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出问题,展示材料,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60.2%的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情感,以引发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还有11.7%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使用信息技术。在课后布置作业时,87.9%的教师不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或者网络,6.5%的教师让学生制作电子作业,6.9%的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上传作业,比如:Email、教学网站、博客等。针对教学问题的研讨,82.2%的教师采用本教研室之间讨论,66.5%的教师采用公开课的评课,33%的教师曾利用网络进行研讨,比如:QQ聊天、论坛发帖子等。还有16.1%的教师时常通过博客、个人主页等方式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或者教育叙事研究。通过这项调查可以看到,广大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展示材料,创设情境,引发思考,但未能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在教学研讨、教学反思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研室研讨会、公开课评课等方式外,也需要发挥网络的优势。

(三)信息技术培训现状及内容

经调查,有85.3%的学科教师接受过不同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其中,每学年参加一次的占48.9%。在不同的培训形式中,73.5%的教师参加过学校的校本培训,60.0%的教师参加过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培训,36.7%的教师参加过网络培训。经访谈,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也是提升信息素养的方式。关于培训的效果,只有54.2%的教师认为培训对于自身的信息素养有较大帮助。关于今后的培训内容,73.0%的教师希望进一步提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能和方法,63.5%的教师希望学习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这一结果显示,学习的需求与信息技术的教学需要密切相关,广大教师希望不仅自己能会用信息技术,还要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升教学效果和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思考与建议

基于对山东省日照市中学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以促进信息素养的均衡发展。教师们依托公开课、优质课、说课评课等形式,促进各方面知识技能的交流与共享。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成立教师虚拟学习社区,借助电子邮件、QQ、BBS等方式开展合作,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校的教师都可以组成学习团体,彼此取长补短,消除信息素养的性别、年龄、教龄、地区差异。因此,如何开发适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支持平台,如何建立激励机制,将教研员、学校教师、高校教师吸引其中,并提供实时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2)加强学校资源库的建设,以促进校本精品资源的共建共享。学校资源库,包括教学资源库(各学科教案、试题、教研论文、教改信息等)和多媒体素材库(小型课件、图片、声音、动画、视频资料等),是教学资料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园地。有些学科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卓越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他们本身就是学校的优质资源。有些学科教师信息素养水平较高,能够制作出细致精美的课件。在合作的教研体制和氛围中,他们的教案、教学视频、课件等都可以通过网络为全学校的教师共享学习。并非每位教师都必须成为信息技术能手,如果学校的资源库具备共建共享和评优的机制,教师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够减少重复劳动,提升工作绩效。同时,还要加强资源库的更新维护,延续资源库的生命力。

(3)开创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新模式,以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共同提升。调查发现教师采用信息技术的形式比较单一,主要用于展示学习材料,以引起兴趣,引发思考。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不仅可以更新教学理念,扩宽学科知识内容范围,而且,应该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融合新的教学形式。网络环境可以实现对教学信息的个别化及交互性、综合性的组织、反馈与管理,从而使个别化教学、自主学习成为现实。而且知识的联结不再是线性结构,而是网状结构,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和检索方式,从而打破单一的教学形式,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教研和反思,也可以尝试采用网络交流研讨。在网络上,交流的不仅仅是教学信息,更多的是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

(4)分层次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调查显示,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基本合格,具备了网络环境下开展专业培训的基本条件,但不同年龄、教龄、性别、地区的学科教师的信息素养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对信息素养各个层次的掌握程度也不相同。因此,统一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容易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培训效果也不够显著。教育管理部门在组织培训时,可以依据信息素养的涵义分层次培训,分为信息意识、信息获取、信息加工和处理、信息表达、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信息道德等,使学科教师们各取所需。同时,也要发挥网络培训的优势,不受时空限制,学习方式自由,但网络培训需要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机制,以促使教师们积极参与,技术专家及时引领,以解决疑难问题,真正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素养培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