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 雷小凤
核心竞争力即核心能力,是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该领域一流水平,强于竞争对手的独有的、独特的优势和能力。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特殊性其核心竞争力可以定义为:高校独具的、支撑高校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即以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为轴心,通过有效的战略决策、系统控制、组织管理、教学科研、高校文化等具体方式实施高校的资源配置与整合,从而使高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具体包括:
(一)独特性 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即难以模仿性,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精髓,体现的是一种“相对优势”。它是高校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区别于竞争对手,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轻易模仿,并深深地烙上了学校漫长发展的历史烙印,如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
(二)整合性 高校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能力,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对分散在学校各个方面的不同资源,如物质资源、财务资源、人才资源、精神资源,不同专业和各种教学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后形成的一种核心能力。它体现的是一种有机整合性,即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有效整合及有机结合的一体性。
(三)创新性 创新是高校生命源泉,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与关键。从高校发展的角度看,创新关系到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高校的创新不仅包括教师的学术创新,还包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可变性 高校核心竞争力在形成过程和形成之后,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动态性特征。因此,高校必须具有前瞻意识,准确预测系统内外部变化,适时推动核心竞争力的升级转换,并不断地延伸辐射到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培养人才及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上,从而引导高校不断与时俱进,调整与保持自身优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级模型是由Mansour Javidan在1998提出,用来描述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级模型层次 主要包括:第一层级为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第二层级是职能能力,即开发资源的能力,由一系列业务过程组成,如市场开发能力、产品生产能力、分配和后勤保障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第三层级是竞争力,即跨越职能边界和协调各种职能能力的能力,战略业务单元中的一系列技能组成,它们统一各职能部门的能力,如开发新产品的竞争力;第四层级是核心竞争力,处于等级的最高层次,跨越战略业务单元之间的边界,来自于战略业务单元中不同竞争力的相互作用,是一系列技能和知识在业务单元之间分享,是战略业务单元整合与协调。
(二)核心竞争力等级模型的基本特征 主要包括:高等级建立在低等级各要素的整合基础上;公司的价值随等级的递升而增加;等级中的更高层次有更广阔的组织范围,更难以完成,开发核心竞争力依赖公司在不同战略业务单元和公司其它各部分之间成功的统一、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三)核心竞争力等级与战略等级的关系 公司层战略确定公司的使命和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类型,两者呈直接相关;业务单元战略与每个业务单元在产业中的竞争战略有关,在竞争中形成有利的可持续的竞争地位,确保战略完全利用它自身的竞争力和职能能力;职能战略的发展是确保业务单元的竞争优势,每个职能群体的关键步骤是帮助实现业务单元战略,职能战略的设计以业务单元战略的能力为基础,确保充分利用职能资源和能力。
高校核心竞争力是高校独具的、支撑高校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高校以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为轴心,通过有效资源配置与整合,使高校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保持和提升继续发展的潜力。根据Jvidan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等级模型,构建以下高校核心竞争力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学校核心竞争力体系结构
(一)资源层 有形资源主要有校舍、办公设备及实验、科研器材等;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了教学科研人员(含实验辅助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及20世纪90年代衍生的校办产业人员;无形资源则包括了专利、商标、专有技术、软件、著作权、合同及各类契约、高校校名校誉、公共关系、高校知名度等各类知识、智力、权力和信息、学校发展前景,管理水平等。
(二)能力层 主要体现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三方面。
(三)竞争力层 管理竞争力的强弱和水平决定了地方高校的环境资源条件能否优化组合、高效运行;学科是承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基本单元和中心环节,学科竞争力体现在构建和形成的特色明显的学科体系结构,结构合理、富于创新的学科组织和梯队,设施配套、手段先进的学科基地和平台,运行高效、富有活力的学科运行机制。教师竞争力包括教师的核心价值观、知识储备力、业务技能力、学术创新力和精神影响力。中国高教学会会长周远清认为:“学校办出特色是21世纪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学校办出特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是一个重要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中小型学校也有一个办出不同特色的问题,也应该有不同的发展模式”。校园文化是围绕高校教学中心工作所建立的一整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制度体系、知识符号、语言习惯、建筑风格等的集合体,是高校组织力的灵魂及创新力的源泉。
(四)核心竞争力 资源环境整合竞争力指有效地整合现有的资源,联合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从而提高办学效益。创新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包括学科创新能力、学术创新、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等。定位竞争力即特色竞争力,独特性和难以模仿性的特征是自己的品牌特色,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高校职能和企业顾客价值战略定位理论,整合以学生关系为导向,保障每个学生顾客价值最大化,实现“关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明确了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五)高校竞争力体系保障——财务竞争力财务竞争力是一种以知识、创新为基本内核的,公司理财专有的、优异的、扎根于企业财务能力体系中的有利于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整合性能力,是企业各项财务能力高效整合后作用于企业财务可控资源的一种竞争力。高校财务竞争力是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和管理经济学视角的财务创新,是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主要包括财务战略环境适应竞争力、财务资源配置竞争力、财务利益协同竞争力,其中财务战略环境适应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高校环境适应规模、环境适应度、投资环境适应度、竞争地位优势度、竞争成本优势度、竞争利润优势度;财务资源配置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有资源配置规模与水平、资源配置优势度、净资产收益率、现金周转优势度、现金支付保障率、资源配置质量,资源配置规模可用总资产、和净资产来衡量,表明高校的资源配置总规模和自有资源规模;财务利益协同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为利益协同总量、投资者满意度、教职员工满意度、现金偿债保障率、学生和教职员工协同显示度。因此,加强财务竞争力成为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本文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等级模型理论,根据高校的现状,构建了以财务竞争力为保障的核心竞争力体系,有利于高校合理配置资源、整合内外合力、优化学校运行、汇聚特色优势、激发创新动力,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提供发展导向,从而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
[1]郑超欣、孙光勇:《高校核心竞争力及其提升的必然选择》,《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