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2011-06-04 01:16阿依努尔艾孜木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年4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纯收入农民收入

阿依努尔·艾孜木,柴 梅,韩 芳

(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三农”问题既是当前中国的根本问题,也是未来新疆等贫困地区的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其核心是增加农牧民的收入[1]。农民增收问题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的重要内容。无论是从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是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质量的角度看,都必须保证农民收入的增加。这对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推进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3],新疆的各民族都获得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城乡居民收入也得到不断提高。但是,近年来新疆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不断扩大的趋势[4]。影响城乡收入拉大的主要因素是劣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滞后的市场经济的制约、人口文化素质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再就业门路少、乡镇企业发展缓慢,收入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性[5-8]。这些差距的存在和不断拉大,将会影响新疆社会的稳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等[5-8]。

新疆是一个处于祖国边陲、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路线长、通讯较落后、经济基础薄弱、贫困人数较多的欠发达地区。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是已成为“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农牧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农村乃至全国的社会稳定。

1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1.1 新疆农民收入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成倍增长。新疆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 503元,比1978年的119元增长29.4倍。新疆农民收入的增长具有明显阶段性,其变动情况可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3年。这15年间,农民收入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9元增加到778元,15年间增长6.5倍,年平均增长13.3%。第二阶段:1994年至1997年共4年。这时期,农民收入与前一时期相比,收入增长速度加快。1997年与1993年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由778元增加到1 505元,增加了727元,比第一阶段的增加额还高出68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7.9%。第三阶段:1998年至2000年,是农民收入处于减慢阶段。这3年间,新疆农民收入的增速明显减少,1999年首次出现负增长,增长速度比上年下降了7.93%。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为。在此阶段,农民纯收入由2001年的1 710元增加到2008年的3 503元,增加1 793元,这八年间增长1.1倍。

另外,从收入结构看,非农收入比重逐年提高。2000年以前,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所占份额多在89%以上,但随着外出劳务报酬收入的增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出现了下降的趋势。2008年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79.5%,比1990年的89.6%回落了10.1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422.82元,占12.1%,和1990年的56.53元相比,增长3.8%;转移性收入179.2元,占5.1%,比1990年的2.1%增加3.1个百分点;农民来自财政性收入的金额虽然增加50.6元,但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例,比1995年的5.8%下降了3.3个百分点。总体看来新疆农民收入徘徊不前,收入结构较为简单,仍具有很大的增收困难。因此,与全国农民纯收入差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至90年初,新疆农民纯收入基本处于全国平均水平,1992年只有44元的差距,1995年差额突破400元,扩大到441元,此后,差额不断扩大。2008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3 503元,与全国平均水平4 761元相比,差距已扩大到1 250元,仅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3.6%;从增长倍数看,1978~2008年,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倍数仅为29.4,全国的平均水平则增长了35.7倍,前者比后者仍低6.3倍。

1.2 新疆城镇居民的收入状况

2008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1 432元,比1978年的319元增加11 113元,增长35.8倍;比2000年的5 645元,增加5 785元,年均增长9.2%;同期,西部地区平均值由5 648元增长至12 971元,年均增长10.95%左右,新疆平均增幅比西部平均低1.75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快于新疆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上升到2008年的15 781元,增长46倍,比新疆的平均水平高10.2倍;另外,新疆与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之间的绝对差距是1978年24.4元、2000年635元,到2008年时扩大为4 348.8元。从收入来源看,工资性收入是新疆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动力。近年随着企业效益的稳步提高、国家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政策的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的完善,新疆工薪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2008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达9 422元,占其比例达到75.5%,比2000年增长8.1 倍。

1.3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状况比较

据上所述,随着农村改革逐步向纵深推进,新疆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已有较大改善。197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19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319元,到2008年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742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到7 990元,分别增加3 384元和11 113元。但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落后于全国及西部地区多数省区。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年新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居西部地区倒数第2位和第7位[9]。2000~2008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5 645元增长到11 432元,年均增长9.2%;同期,西部地区平均值由5 648元增长至12 971元,年均增长10.95%左右,新疆平均增幅比西部平均低1.75个百分点,绝对差距也由3元扩大到1 539元,8年内差距每年扩大192元。与全国水平比,其增加的速度较慢,收入差距则在明显扩大 (见表1)。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761元,比1978年的134元增长35.5倍,而新疆仅增长了29.4倍。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多数省区之间差距日益扩大,与此同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导致的新疆内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越发突出。1978~2008年,虽然新疆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由于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的提高速度,居民绝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上升到2008年的11 432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19元上升到2008年的3 503元,绝对差距由1978年的200元扩大到2008年的7 929元,30年内差距每年扩大264.3,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也扩大到3.26∶1;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计算,1978年为2.68倍,1980年为2.12倍,1985年1.87倍,1989年为2.15倍,1993年开始差距全在3倍以上,2008年达到3.26倍 (见表2)。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呈扩大的发展趋势。

表1 新疆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比情况 单位:元

表2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比情况 单位:元

2 影响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因素

2.1 劣势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滞后的市场经济的制约

首先,新疆是一个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水资源比较短缺的绿洲经济;水资源主要是高山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45 mm,只相当于中国平均降水量630mm的23%,蒸发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加之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影响着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制约着当地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对一个自然条件的劣势性较大,创造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较弱,并不具备完善的公共基础实施和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新疆来说,农业比重下降的情况,必然会导致农民收入水平的相对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其次,新疆是一个远离中心城市,远离核心经济区域,缺少大中城市依托的地区,经济环境落后,市场经济发育先天不足、各种生产要素发育还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农村市场组织中介力量薄弱,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健全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过多依赖政府,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方式还没有完全从“命令式、强迫式”的指挥行为转化为引导性的宏观调控;缺乏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各种专业协会,因此,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自然灾难和市场的风险。

2.2 人口文化素质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再就业门路少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农牧业人口、贫困人口、文盲半文盲人口多,人口素质不高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区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03.68万人,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7.7%。农牧民文化素质低,难以接受和运用新型的实用技术及科学方法,市场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另外,新疆农村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农民缺乏技术特长,难以谋求新的职业;劳动力闲散,富余劳动力难以得到有效的转移;另外,大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仍然存在小农经济意识,因循守旧,创新意识差,不敢在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上作尝试,缺乏闯市场、求发展、创大业的勇气。

2.3 农村居民收入起点低、增长速度缓慢

尽管新疆城乡居民收入自1978年以来不断增加,但由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起点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起点,二者的增长一开始就处于不同起跑线,长期不同步发展导致了二者间的巨大差距。从表2可以看到,1978年新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9元,比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200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的37.3%。1978~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19元增加到3 503元,增加了3 384元,每年平均仅增长为112.8元,而同年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加11 113元,平均每年增长了370.4元,比农村居民收入的平均增长高257.6元,相当于农村居民的2.28倍。也就是说,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里,农村居民收入每增加1元时,城镇居民收入就增加了2.28元。这些数据说明,新疆农村居民收入起点低、收入的增长速度最为缓慢,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难度很大。

2.4 收入结构中存在的不合理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疆城乡居民收入渠道虽然日益拓宽,收入结构逐步合理化,但居民收入的来源仍然单一,导致了收入差距的逐渐扩大成为制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据统计资料,2008年新疆城镇居民的工资性、转移性、家庭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分别9 422.22元、1 976.49元、938.15元和141.75元 (见表3),占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为 75.5%、15.8%、7.5%和1.1%,而全国平均水平四项收入为11 298.96元、3 928.23元、1 453.57元和387.02元,分别占66.2%、23%、8.5%和2.3%。与2000年相比,新疆城镇居民收入有77.9%的增长是来自于增加工资的拉动。可见,新疆城镇居民收入主要依赖于工资性收入,而其他组成部分,尤其是财产性收入比重偏低,甚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新疆与全国城镇居民的这四项收入间的绝对差距也较大,最少的差距就有245.27元,最大的差距是转移性收入,2008年年底已经达到1 951.74元。

表3 2008年度新疆城镇居民收入来源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单位:元

新疆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主要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的纯收入中,家庭经营性收入2 784.94元,占纯收入的79.5%,工资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分别为422.82元、115.91元和179.23元,占12.1%、3.3%、5.1%。与2007年相比工资性收入由330.75元,增加了92.1元,增长幅度为27.9%,其比重增加了1.7%;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加159.24元,增长幅度为5%,从其收入来源看,2008年,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63%以上来自于第一产业,而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占94.8%;转移性收入增加69.2元,比重提高了1.63%;财产性收入116.54元,与2007年相比其比重不仅上升,反而从3.66%下跌到3.3%。而2008年全国平均水平四项收入分别是2 435.56元、1 853.73元和、148.08元和323.24元,占 51.1%、38.9%和3.1%和6.8%,比新疆四项收入水平分别于高出 -349.38元、1 430.9元、32.17元和144.01元 (见表4)。

表4 2008年度新疆农村居民收入来源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单位:元

可见,新疆农村居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8.4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两者持平,但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很小;在绝对收入差距方面,全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构成中除了家庭经营收入比新疆居民的收入水平低394.4元外,其它工资性、财务性和转移性收入等组成部分都比新疆农村居民的平均水平高1 430.9元、32.2元和144.1元。这些数据说明了新疆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渠道具有以家庭经营收入为主,尤其是以种植业为核心的单一性结构特点。

2.5 社会保障体系缺乏、城乡居民非经营性收入差距持续拉大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拥有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但农村居民的收入不稳定,再加上社会保障方面都与城市居民有着明显的差距。当前,新疆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还处于起始阶段,很多农民的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农村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群等弱势群体的生活更难保障。在城镇职工中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救济金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等,虽然保障比例不是很高,但是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本来经济基础就很薄弱,现在非经营性收入差距就更大了。

从表3和表4可看到,2008年,新疆城镇居民由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获得的人均非经营性收入达2 118.24元,而农村居民此项收入为295.14元,只有城镇居民收入的13.9%,两者相差1 823.1元。城镇居民依靠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平均每月每人可得到176.52元的非经营性收入,而农村居民每人仅为24.6元。2008年,新疆城镇居民的人均非经营性收入比2007年增加了433.78元,而农村居民的非经营性收入人均只增加了68.58元。可见,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乏所导致的城乡居民非经营性收入差距,已经为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并难以缩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2.6 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制约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

新疆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出了一条符合新疆经济实际、具有新疆特色的发展路子,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结构和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群体。新疆乡镇企业在保持社会稳定、缓解就业压力和加速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最近因各种原因出现发展缓慢的现象。2008年新疆乡镇企业个数发展到37.83万个,企业从业人员106.3万人,同比增长2.51%,劳动报酬72.14亿元,同比增长7.02%;但乡镇企业吸纳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对农民收入中的贡献看,2008年年底乡镇企业人员在农村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25.1%,与1998年的21.3%相比提高了3.8%,十年内平均每年提高了0.38%;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为708元,占农民纯收入的20.3%,比1998年的20.1%仅提高了0.2%,远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可见,新疆乡镇企业的发展缓慢,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长。

3 缩小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

3.1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依法安排落实对农业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新疆农业生产投资困难这个问题,必须加大扶贫力度。各涉农部门要抓住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确保中央和市里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在新疆得到较好体现。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担保办法,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为农民提供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所必需的原始资本。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财政必须重点扶持农业科研项目,同时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尽快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3.2 加快西部开发战略步伐,缩小新疆内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只有快于东部地区,才有可能缩小与东部地区收入差距。中国的区域之间的发展和收入差距之大,也是一种特殊国情。国家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地投资者到西部投资,努力将东部的资金、技术、人才引入到西部,通过各种形式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带动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居民收入的差距。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在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上的倾斜,逐步扭转这种区域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落后地区和农村转移力度。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农牧区义务教育免费,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3 努力提高农村干部和居民自身的整体素质

农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目前,新疆不少地方的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整体水平较低,难以适应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向经验管理的科学决策转轨,而这正是增加农民收入、变“输血”为“造血”的关键。因此,通过完善政策、优化结构、建立和加强村干部培训机制,全面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采取多渠道和多种方式,加大对村干部的培养力度;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增加农民收入,还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居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帮助农民持续增加收入。目前,农村多数居民受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下,这一文化知识结构与实现农村现代化是不相一致的。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必然导致农村居民就业困难,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迟缓。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及个人致富的角度看,农村居民需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4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对社会收入分配进行再调节的有效经济杠杆,社会保障政策是解决因失业、疾病和年老等因素所带来的贫富不均的最重要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有效手段。一要完善政策,完善综合性社会救助多项制度的交接。加强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建设,逐步解决贫困、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加大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力度。二要全面推行完善地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巩固和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增加财政对农民的补贴和转移性支出,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三要建立和规范各类保障制度的有效监督机制。增加保障制度实施过程的相关信息透明度,严格依法实施对各种保险基金的全程监督和管理,加强社会保障行政监管和和会监督。

3.5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改善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前提。为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要努力做好农民就业工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建设,不断增强乡镇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使许多农民就地就业,为农民增收提供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可见,乡镇企业得到发展,可以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可以促进新的就业增长点的形成。因此,首先要进一步重视乡镇企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新农村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给乡镇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从新疆乡镇企业自身状况出发,积极构建乡镇企业特色二、三产业体系。一是要重点发展与农业关联度较强的农业延伸产业。新疆拥有较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新疆乡镇企业具有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保鲜以及包装等农业延伸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构建乡镇企业的特色产业体系,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甚至企业也增利。二是要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要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性服务业与规模企业配套的产业争取在内部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就业空间。劳动密集型产业仍然是新疆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三是后要发展为农服务的产业,发展旅游、休闲农业和餐饮业,发展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储藏、运输等产业。

1 刘本荣.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1):59~62

2 杨瑞珍.增加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对策思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5(5):34~38

3 姚予龙,谷树忠.西部贫困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3):22~26

4 新疆统计年鉴.新疆统计出版社,1978~2008

5 帕塔木.新疆农业关联产业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技技术出版社,2006

6 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新疆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7 自治区统计局课题组.新疆市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8 阿班·毛力提汗.新疆农村贫困问题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7

9 杨苏民.要把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细化和落实.新疆经济研究.2010,(3)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纯收入农民收入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201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超14600元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分析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农民增收实现“十连快”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4年下降
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