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

2011-06-04 01:16欧阳涛肖海燕袁辉斌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年1期
关键词:子系统湖南省因子

欧阳涛,肖海燕,袁辉斌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农业是由农业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等子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必须体现这一主导思想。

1 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1.1 科学性与可比性相统一的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且能反映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指标的选取要有科学依据,指标界定必须规范准确。同时,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注重时间、地点及适应范围的可对比性,以便于纵横向比较。

1.2 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

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可根据系统论思想按层次水平、要素组成等条件将其划分为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及农业科技5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同时,指标体系的设计还应针对各个区域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确定表征系统的主导因子。

1.3 全面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的原则

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有机整体,因此指标体系应反映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因素的全貌。另一方面,由于可持续农业涉及面广,且因素多而复杂,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一一列出。因此,指标的选取应尽可能少而精,使指标体系具有实用性而又有可操作性。

1.4 动态性与静态性相统一的原则

农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动态与静态相对统一、开放的复杂系统。因此,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是动态和静态的有机结合,既要有动态指标又要有静态指标。

2 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2.1 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成

该文收集整理了湖南省2000~2008年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及农业科技各子系统主要指标的原始数据,对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

表1 湖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2 数据来源

对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所需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湖南省农村统计年鉴》及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公报,部分指标数据经过换算以后得到,缺失值采用回归均数填补法进行替换。

2.3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为了统一指标量纲,消除量纲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外在影响,使指标数据具有可比性,采与基期对比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对逆指标进行了倒数处理。

2.4 计算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 for windows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得出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各子系统各年份的综合发展指数。

2.4.1 因子分析可行性检验

进行因子分析前需要对因子分析的条件进行检验,即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主要检验方法为相关系数检验、KMO检验及Bartlett检验。

2.4.2 提取公因子

公因子的提取个数n为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90%时的特征根个数,因子载荷矩阵的估计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旋转方式采用正交旋转中的方差极大法。

2.4.3 因子解释

通过对原来的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出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如表2所示。农业机械总动力、每万人拥有农业技术人员数、农业机械化水平、良种普及率、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指标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较高,农业科技经费占GDP比重、农业研究与试验经费占GDP比重指标在第二个因子上载荷较高。第一个因子主要反映了农业科技水平及主要农业技术水平,可解释为农业科技能力;第二个因子主要反映了农业科技的相关投入情况,可解释为农业科技投入。

表2 农业科技子系统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

表3 农业科技子系统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2.4.4 计算各因子得分

因子的得分系数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意义下的回归法估计得出。以农业科技子系统为例,由表3可写出农业科技子系统各因子的得分函数:

根据上述方法及步骤,同理可以得出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子系统各因子的得分系数及其表达式。

2.4.5 计算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

因子的权重等于该因子方差贡献率在全部因子累计贡献率中所占比例。再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将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得分表示为:

农业经济子系统:Y1=0.56Y11+0.44Y12

农村社会子系统:Y2=0.60Y21+0.40Y22

农业资源子系统:Y3=0.82Y31+0.18Y32

农业环境子系统:Y4=0.52Y41+0.25Y42+0.22Y43

农业科技子系统:Y5=0.55Y51+0.45Y52

根据原始数据,可得到各子系统2000~2008年的综合发展指数及其发展态势图,如表4及图1~6所示。

表4 各子系统2000~2008年的综合发展指数

图1 2000~2008年农业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图2 2000~2008年农村社会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图3 2000~2008年农业资源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图4 2000~2008年农业环境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图5 2000~2008年农业科技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

图6 各子系统2000~2008年的发展态势

2.5 计算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

以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实际发展特征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咨询相关专家,构造了各子系统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Y,如表5所示[1-3]。

经运算,求出判断矩阵 Y的最大特征值 λmax=5.11,相应的特征向量为 (0.368,0.237,0.156,0.095,0.144)T。即农业经济子系统、农村社会子系统、农业资源子系统、农业环境子系统和农业科技子系统的权重分别为:0.368,0.237,0.156,0.095,0.144。

根据求得的最大特征值可以求出一致性指标CI=0.029,查表可得在矩阵阶数为5时,平均一致性指标RI=1.12,最后计算得出随机一致性指标CR=0.026(<0.1),表明判断矩阵Y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其求出的结果是合理、有效的。

表5 各子系统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

由此便可得出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的表达式:

由相关数据可得出湖南省2000~2008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及其发展态势图,如表6和图7所示。

表6 湖南省2000~2008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

2.6 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的综合评价

2.6.1 建立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模型

根据协调发展模型建立方法,以某个子系统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他子系统作为解释变量,运用SPSS中的回归分析分别进行了直线方程、二次方程、复合曲线模型、复合比级数曲线模型、对数方程、三次方程、S形曲线、指数方程、乘幂曲线模型、Logistic曲线模型的拟合,选择拟合优度最好且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模型作为其协调发展模型。

该文以基于经济发展两个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模型为例。

(1)农业经济子系统Y1与农村社会子系统Y2的协调发展模型:

图7 湖南省2000~2008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的发展态势

(2)农业经济子系统Y1与农业资源子系统Y3的协调发展模型:

(3)农业经济子系统Y1与农业环境子系统Y4的协调发展模型:

(4)农业经济子系统Y1与农业科技子系统Y5的协调发展模型:

取显著水平 α =0.05,查表可知 F0.95(1,7)=5.59,F0.95(2,6)=5.14

F0.95(3,5)=5.41,以上各个回归模型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拟合效果较好。

2.6.2 计算各子系统间的协调发展指数

将表4中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代入上述方程中,求得对应的理论协调值。再根据协调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求得农业经济子系统与农村社会、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农业科技子系统的两系统间、三系统间、四系统间及总系统的协调发展指数及其变化,如表7至表9所示。

表7 2000~2008年基于经济发展的两系统间协调发展指数

表8 2000~2008年基于经济发展的三系统间协调发展指数

表9 2000~2008年基于经济发展的四系统间及总系统协调发展指数

2.7 结论与分析

2.7.1 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体态势

(1)发展水平:从上述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湖南省2001~2008年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均大于2000年,表明其发展都要好于2000年。上述图中显示,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按照时间序列呈明显上升态势,全省农业总体上沿着可持续发展方向演进。其中2000~2003年发展较为缓慢,2003~2008年发展速度增快,2004年发展增速最快,2008年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达到最高。可以看出,农业经济子系统与整个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发现两者基本上保持相同发展趋势,说明农业经济发展仍是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2)协调性:2000~2008年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总系统平均协调发展指数为0.84,基本达到协调状态。其中2004年、2006年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较差,协调发展指数小于0.8,2008年协调性最差;2001年、2003年、2005年总体协调性较好,协调发展指数都达到0.9以上。2004年、2008年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较差主要是由各子系统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所造成。2004年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增长速度是9年中最高的,各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较2003年都有提高,但增长速度相差较大,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子系统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农业科技子系统的增长,各子系统发展的不均衡最终导致总系统协调性偏低。表明只有各子系统都保持良好的发展,才能实现总系统保持较高发展水平并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这与2005年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增长缓慢的现实是一致的。2008年全省农业可持发展综合指数值最高,但其协调发展指数最低,主要是因为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农业科技子系统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子系统负向发展。说明尽管农业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但以农业资源、环境破坏为代价所取得的发展将是短暂、不稳定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7.2 各子系统发展态势

由上述图表可知,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农业资源、农业科技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农业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则在波动中逐渐下降。

(1)农业经济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呈曲线稳步上升,总体上全省农业经济是保持快速、稳定发展的。其中2000~2003年、2005年发展速度较为缓慢,2004年、2007年、2008年发展速度较快。农业经济子系统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农业总体发展水平、农产品竞争能力,其中农业增加值、农业非农产业总产值、支农资金、农业生产率、农产品进出口这些指标的贡献率较大,表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农业投入、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将是今后农业经济发展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2)农村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趋势与农业经济子系统基本相同,但2006~2008年增速减缓,主要是因为农村恩格尔系数增大,从2006年的48.6提高到2008年的51.2;农村每1 000人拥有医生和卫生员数略有降低。农村社会子系统主要影响因子为农民生活水平、农村生活环境,且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上有较高载荷。表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仍是今后农村社会发展工作的重点。

(3)农业资源子系统:农业资源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总体上保持上升趋势,但发展缓慢,且中间有所波动。2006年资源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达九年中的最高值1.12,2007年、2008年开始下降,表明该省农业资源状态有恶化趋势,应当引起重视。农业资源子系统主要影响因子为农业资源总量、农业资源质量。

(4)农业环境子系统:农业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呈下降趋势,2001~2003年下降速度较快,2004年有所上升,此后几年又明显下降,工业污染和农业自身污染加剧。农业环境子系统主要影响因子为农业环境污染、自然灾害、环境治理投入。

(5)农业科技子系统:农业科技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与农业经济子系统基本保持相同发展趋势,表明农村科技是保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2005年后增长速度加快,但农业资源、环境发展水平不断下降,表明农业科技对农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贡献较弱,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农业科技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方面的运用。农业科技子系统主要影响因子为农业科技能力、农业科技投入。

3 促进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3.1.1 加大宣传与教育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农民的认可和积极参与。因此应当加大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的宣传与教育,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化学物质,自觉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同时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是一个多元化系统,需要各部门、各阶层的共同参与合作,政府应将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融入各项经济建设活动中,增强全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进来。

3.1.2 建立健全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

政府应积极推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业支持保护、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并加强其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其中耕地、水等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尤为重要,政府应当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类农业资源的产权,使各类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目前湖南省已经制订了《湖南省农业环境保护条例》、《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湖南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相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及范围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且其中的一些法律规定难以实际操作,且缺少像奖罚条例等配套制度。另外一方面,湖南省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产生的污染、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及其他生活污染越来越严重,应当加强这些方面的立法。

3.1.3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农业可持续发展从某个角度来讲就是对传统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所造成的资源、生态环境等问题的补偿,因此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物质[4]。政府应承担主要的投资任务,不断完善农业投入运行机制,避免农业投入的随意性。(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政府应加强农村水利、电网、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尤其是湖南省洪涝旱灾严重,应加强水利设施的完善,增强农业抗灾能力。(2)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长期以来,湖南省对农业科技投入偏低,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益、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政府应加大农业生产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科学研究实验、农业科技成果转换、农业科技人员培养、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等环节的投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切实增强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3.2 提高农业劳动者综合素质

英格尔斯提出“发展最终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提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5]。”农业劳动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重要参与者,其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收入的提高。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在基础条件。

3.2.1 加强思想意识教育

一要提高农民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理论的认知和认可,使其深刻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自身休戚与共,转变其只关心经济利益、缺乏集体观念等小生产者习惯与心理,逐渐在农村形成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生产生活方式[6]。二要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使农民了解各项基本法律法规及与农业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政策,增强其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使其能自觉履行各项义务,并能依靠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2.2 提高文化科技素质

要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结合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途径、不同机制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组织农民学习各种种植、养殖、加工等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另外各类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内容应根据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民有所差异,使培训内容更具接受性和实用性。此外培训内容不仅要包括实用技术,也要包括农业经营管理及市场相关知识。同时加强农业科普知识在农村的宣传推广。通过“农业科技下乡”、“科技直通车”、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农业技术专题讲座、农业技术相关书籍发放等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科技能力,加大农业科普知识在农村的普及。

3.2.3 增强农民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农业劳动者从事各项活动的根本保证。要不断改善农村医疗设施;提高农村医务工作者素质、数量;完善农村医疗体制。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加大农村脏乱现象的治理;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确保饮水安全。要加大农村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引导农村远离赌博、迷信等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动行为,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3.3 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邓小平曾指出,“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作用是无穷尽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农业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符合湖南省农业资源利用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农业效益低的现实情况。

3.3.1 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开发

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特别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适用、关键技术产品的开发。可针对湖南省洪涝旱灾频繁、农业自身污染严重、农业水资源不足等情况,加大对抗旱性强、适用性广、产量高的优良品种的繁育技术;旱、涝、风、冻、虫、病等自然灾害的防治技术;农药、化肥、农膜新品种、新剂型的研制技术;节水灌溉新技术、绿色耕作技术等的研究开发。此外,还应加强农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如生物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这样不但可以缓解能源压力,还能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

3.3.2 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最终目的是通过推广应用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农业科技推广面窄、推广程度浅是制约湖南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应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农科教机构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学单位、群众性科技组织相结合的推广体系的建立健全。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3.4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实行区域化布局,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以基地联农户,形成产加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有利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有利于农业科技的提高与应用,促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保护资源与环境,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7]。因此,应该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进一步组织和壮大龙头企业;建设商品基地。

1 朱启贵.可持续发展评估.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300~309

2 雷四兰,钟荣丙.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系统探索.农业经济导刊,2002,(10)

3 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中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与实证分析.2004

4 刘丽伟.发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产业观察,2006.118~121

5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6~7

6 许勇.加拿大可持续农业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世界农业,2007,(5):20~22

7 曲用心.产业化:中国农业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术论坛,2005,(9):61~64

猜你喜欢
子系统湖南省因子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