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

2011-06-01 09:56吴艳荣李海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9期
关键词:支沟阳陵泉高血压病

吴艳荣,李海霞

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理疗科,河南郑州 450014;2.郑州大学药学院,河南郑州 450001

高血压病(EH)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急症病种,以头晕、头胀痛为主症,伴有胸闷、心慌、目眩、颈项板滞、肢体麻木等,可引起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刺疗法经过长期的临床检验,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笔者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针刺支沟、阳陵泉、太阳和太冲穴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针灸科门诊12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高血压病学会(ISH)制订高血压病诊断和分类标准[1],舒张压≥90 mm Hg和收缩压≥140 mm Hg即确诊为高血压。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年龄在18岁以上,65岁以下;符合高血压一级、二级诊断标准。

1.3.2 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及纳入标准者;已接受了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疗效指标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肿瘤患者。

1.4 方法

1.4.1 治疗组 针刺前先静卧10 min,常规消毒后选用38号不锈钢毫针取双侧支沟、阳陵泉、太阳和太冲穴,直刺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期间每隔10 min运针1 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2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每次治疗前后均测量血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降压药物。

1.4.2 对照组 口服倍他乐克片100 mg/次。服药时间为上午,1 次/d,连服 20 d。

1.5 疗效观察

1.5.1 观察指标与方法 每日测量血压1次并记录,应用同一水银柱袖带血压计,以右臂肱动脉血压为准。用听诊法,均由同一医生测量。分别测量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30 min的血压。

1.5.2 疗效标准 采用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关于高血压的疗效判定标准制订。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下降到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2.7 kPa)或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 Hg(1.3 kPa)以上,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1.3~2.5 kPa),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4.0 kPa),须具备其中1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显效+有效。

1.5.3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心悸、耳鸣、烦躁。有效:上述症状减轻消失;显效:上述症状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等级资料采用Ra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均对高血压有治疗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3 6,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测定结果比较

由表3可知,两组治疗2个疗程前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降压幅度比较,治疗组收缩压的降压幅度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测定结果比较(x±s,mm Hg)

2.3 两组临床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由表4可知,各单项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两组临床单项症状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高血压病属中医“风眩”、“眩晕”、“头痛”等范畴。高血压病具有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中老年多发、易反复、缠绵难愈等特点。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入血”。高血压病临床常见头痛头晕、项背强硬、胸闷、胸痛、肢体麻木,甚至脑卒中偏瘫,舌质暗红或紫暗,脉沉弦或涩,或结代。《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阳上亢证是高血压病中的常见证型,导致肝阳上亢的病理基础是肝肾阴虚,而肝肾阴虚又可导致血瘀的产生。肝藏血,性喜条达、恶抑郁,若肝阴不足,在导致肝阳上亢的同时,还易导致疏泄失于条畅,造成气滞血瘀;此外,阴液不足可导致脉络涸涩,血行涩滞而产生瘀血;阴虚阳亢,虚火内生亦可灼血成瘀。

针灸可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疏经通络,使失去调和的气血津液或脏腑趋向正常状态。笔者依据滋阴潜阳、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选取太冲穴为主,配伍支沟、阳陵泉和太阳三穴治疗。太冲穴为肝经原穴,《针灸学》曰:“太,大也。冲,指冲盛。穴为肝经之原,为冲脉之支脉别处。肝主藏血,冲为血海,肝与冲脉 、气脉相应合而盛大,故名太冲。”本穴具有平肝熄风、活血理气的生理功能,取太冲穴可调畅气机、调和气血,使肝气疏泄条达,阴阳平衡,泻太冲能泻亢盛的肝阳而清利头目、降血压。支沟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的经穴,为该经经气旺盛运行经过的部位,且手少阳经在腑合三焦,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是气的升降出入通道。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针刺支沟穴可使气血通畅、瘀血消除,能通调三焦气机,疏通经络,使经气宣上导下,气机顺则腑气通。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又是八会穴之中的筋之会,合治内腑,故可治疗本腑胆的疾病,肝胆互为表里,本穴具有和解少阳、疏肝利胆、清泻湿热、祛除风邪、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阳陵泉与太冲相配具有和调肝胆、理气止痛、疏土抑木、活血散瘀的作用。支沟以清理三焦之气为主,阳陵泉以疏调肝胆为要,二穴配伍,一上一下,同经相应,同气相求,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疏散郁结,和解少阳之力增强。太阳穴位于头颞部,头者,精明之府也,十二经气血皆上注于头,太阳虽为经外奇穴,却布于少阳经循行路线上,故可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平肝潜阳,改善血管舒缩状态,从而缓解头痛等症状 。诸穴相配,可通气血,上疏下导,使气血复归平衡,故血压恢复正常。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在临床以及实验研究中都做了大量工作,不仅肯定了针刺治疗高血压的良好疗效,而且其机制又是多方面、多环节、多水平的调整作用。有研究[3-5]认为:采用针灸辨证治疗能调节人体的神经及血管,刺激腺体的分泌,旺盛细胞的新陈代谢,改善心、脑、肾血流的供求不平衡,促进心、脑、肾病理改变的恢复,进一步稳定血压。邹伟[6]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发现针刺一方面通过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加强皮质调节功能,另一方面减轻内皮因子对组织的直接损伤作用,增加血浆降钙基因相关肽对组织的作用,并显著促进热休克蛋白酶表达,增强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从而通过中枢神经功能的加强达到降压的目的。所以采用针灸疗法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本临床观察表明治疗组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虽然针刺疗法在治疗高血压方面起到了比较好的改善作用,但也有不足之处,因此在治疗高血压病时,一定要结合其他疗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以弥补单纯针刺治疗的不足。

[1]林金秀.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J].高血压病杂志,1999,7(2):97.

[2]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73-77.

[3]陈越峰,钱红,李兰,等.针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影响的研究[J].中国针灸,2000,31(11):691-693.

[4]吴远华,朱广旗,林兴友.针刺风池、太冲对高血压病患者血中ET和ACE的影响及疗效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2):1080-1083.

[5]刘福明,孙丽霞.高血压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J].甘肃中医,2007,20(5):83-85.

[6]邹伟.针灸治疗急性高血压出血的理论依据[J].中医药报,2002,(7):6.

猜你喜欢
支沟阳陵泉高血压病
阳陵泉穴功效主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按支沟穴缓解习惯性便秘
《针灸大成》阳陵泉穴临床应用
点按支沟穴治岔气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跑步岔气,点按支沟穴
温针灸阳陵泉联合等速肌力训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与对视觉模拟评分法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影响
每天揉10分钟支沟穴,治便秘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