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
对我们来说,健康最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事业、金钱、权力的意义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变得毫无意义。在生活中,除了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有益身心的爱好也能够让自己更健康。
美国一位医学家曾对35位去世的音乐指挥家做过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高出一般人5岁。在欧洲也有类似的调查,常听音乐的人比很少接触音乐的人寿命长5至10岁。音乐对健康和长寿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中国古时音乐的音阶为五音,即宫、商、角、徵、羽,类似于今天简谱中的1、2、3、5、6。有专业文献指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人的五脏是相连的,音乐之声可对人体产生作用。如宫音雄伟,益脾;商音清净,健肺;角音亲切,活肝;徵音轻快,养心;羽音柔润,补肾。据此,现代医学甚至用乐曲给人们开出“药方”。
的确,音乐常常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宁静、清爽、辽阔、悠远等美好的感觉,这些我们能从古诗词的描写中感受到。如李白在《听蜀僧浚弹琴》里写道:“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从诗中可以看出,琴声带给李白的是万壑松鸣、涛声阵阵。听这样的琴声,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如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中就有“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之句。从诗中可以看出,琴声带给韩愈的是浮想联翩、辽阔悠远。听这样的琴声,怎不令人心情舒展?音乐能给人带来很多美妙的感觉,经常浸润在这样一种氛围里,无疑对健康十分有益。
中国历史上,有关音乐的故事很多。孔子到齐国,听到韶乐,非常喜欢,欣赏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道肉的滋味。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叙述过:“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则乐之愉然,不知庆之在体矣。”孙道滋是宋代名医,他用音乐治好了欧阳修的“幽忧之疾”。上例可以看出,音乐能够提振精神、愉悦身心、舒缓情绪,从而促进健康。闲时,听听音乐,使身心得到放松,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也是一种享受,无形中还增进了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书画家大多长寿,例如:唐代虞世南活了81岁、欧阳询活了84岁;元代王恽活了77岁、黄缙活了8l岁;明代董其昌活了83岁、文征明活了89岁;清代刘墉活了86岁、阮元活了95岁。在过去“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这些名士都算得上是很高龄的了。习书画为什么能健身呢?我以为大致上有以下几个原因:
神闲气定,摒弃杂念。当开始习书作画时,会逐渐变得全神贯注,心无杂念,浮躁没有了,忧虑没有了,患得患失也没有了,人就会觉得从容、淡定、悠然。显然,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比心浮气躁、瞻前顾后甚至忧心忡忡,对人的健康有益得多。作书画常能使人物我两忘,唐代书法家虞世南为了学习书法,曾把自己关在楼上,待学有所成才下楼。他写字写坏了的废笔,竟然装满了一大瓮。他白天习字,晚上还在被单上比比画画,时间长了,连被单也划穿了。汉代书法家钟繇,也有为了练字划破被单的经历。这样一种痴迷,在客观上达到了气功中“入静”的境界。
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书画创作既要动脑也要动手,手脑并用,身体也要适当的运动,使得气息平缓,血脉通畅,其功效近于太极。长期坚持,自然可以强身健体。
回归自然,寄情山水。一般来说,习书作画的人更热爱自然。绘画写生,要时常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在大自然中学习、观察、创作、运动,无形中心胸会变得豁达,身体会得到锻炼,自然也有利于健康和延年益寿。
爱书画也就会爱自然,爱自然也就会爱和谐。
(余香摘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