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水务公司的账本

2011-05-30 17:29马红漫
新民周刊 2011年23期
关键词:折旧费毛利水价

马红漫

水价“逢听必涨”已引发诸多质疑,而水务上市公司的年报表现更招致新一轮口舌之战。有媒体近日刊文质疑,2010年我国水务上市公司全部实现盈利,无一亏损,各公司平均销售毛利率高达40.02%。由此,水务公司被消费者称为“第一暴利行业”。但来自水务领域的声音却认为,这是一种误解,该行业其实处于整体微利或亏损状态。

暴利还是微利?这个问题因关乎水价上调的合理性而变得十分敏感。其实,高毛利报表和水务公司喊亏的矛盾,是水务费用承担责任不清的积弊使然。平复争议的举措,除了要求水务公司进一步公开费用明细之外,更为关键的是水务行业回归准公共产品属性,由政府部门承担起相应的公共职责。

在近年来各地召开的水价调整听证会上,水务公司“哭穷”已成为惯例,而定价部门顺水推舟地上调水价似乎是必然结局。现在的问题是,水务公司到底有没有让利空间?

其实,水务公司并没有一亏一赚两套报表。从财务角度看,毛利率固然是主营业务获利能力的体现,却并非公司能收入囊中的真金白银。在毛利收入的基础上,还需要综合考量各种费用开支以及其他业务盈利等因素,才能核算出当期净利润。具体到水务领域,正是由于各项费用开支高企,财务报表才会同时表现出高毛利与低净利,且这一现象并非首次出现。中国水网的统计显示,2009年2月,我国自来水生产行业毛利率整体为17.75%,但同期利润率却逆向表现为-9.15%,净资产收益率为-0.6373%。以此判断,厘清水务公司的费用开支,对科学合理解读其报表尤为重要。

水务公司的经营运作离不开管网设施,而这些价值庞大的固定资产每年都会在账面上留下一笔不菲的折旧费用,并被计入“管理费用”科目。有业内人士预估,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自来水公司一年的营业收入大约7000万-8000万元,其中毛利大概在3000万元,但固定资产折旧与贷款利息等费用开支却接近4000万元,这样一算公司就会亏损。但在此需要提及的是,固定资产折旧的财务操作方式多样化,折旧年限、残值及折旧计提等因素的任何变化,都会让当期折旧费用发生变化。而固定资产的总价值越大,其对净利润的“决定权”也就越大。由此,水务公司只需对管网折旧方法稍作改動,就可以轻松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科目调节最终净利润。例如,加速折旧可以让当期管理费用激增,终端净利润则相应下调或者直接由盈利转为亏损。因此,水务公司是否真的入不敷出,还有待通过折旧费用进一步透明化给出答案。此外,坊间盛传水务公司员工普遍享有高福利待遇,这也是蚕食净利润的一项重要因素。在上涨的水价中,有多少是为水务公司员工高福利买单呢?对此,水务公司当公开账目,以便民众监督和评议。

水务领域属于公用事业,属于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部门承担起重要的运作职责。但遗憾的是,自1998年后,城市供水行业管网等设施的投资都来自水务公司,政府的投资基本上为零。由此导致水务供给的公共属性与市场运作理念发生冲突,而围绕财务报表的争议正是其中一个矛盾对撞点。对于水务公司而言,追求高回报、低投入是其“利润最大化”指挥棒下的必然表现,但水务资源高效利用的公共诉求却可能因此而受损。此前有媒体报道,国内自来水在输送时,有1/3之多的水由于管网老化而白白漏失,令人十分痛心。

所以,我们在呼吁水务公司提高社会责任意识,“透明”经营的同时,更加期待政府部门能够亲自落实公共责任,而非“一卖了之”。当然,对于具体运作,政府部门可以运用特许经营、签约外包、服务购买契约等手段鼓励私营企业参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但无论何种形式,准公共产品的成本都不应由终端用户埋单。当下通过节节攀升的水价,直接向消费者转嫁水管网建设成本的模式,难免“转嫁责任”之嫌。▲

猜你喜欢
折旧费毛利水价
铁路大直径盾构折旧费及检修费合理确定的探讨
本地人
滴水藏海
影子价格模型在水价分析推算中的应用
调水系统工程水价计算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终值的工程机械折旧方法探讨
西北干旱地区农业水价分担模式探讨
5.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用于研究开发,其折旧费用可以享受加计扣除的政策吗
政策护航创业路
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水价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