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
华城连环杀人、李炯浩被诱拐、青蛙少年失踪事件统称“韩国三大未解悬案”,根据前两个案子改编的影片《杀人回忆》(2003)、《那家伙的声音》(2007),以冷峻、压抑的风格呈现残酷人生,深化了正义终将、但不是每次都能战胜邪恶的主题,成为韩国黑色电影难以逾越的高峰;2011年2月,《孩子们》完成了三大未解悬案的最后一击,影片对真相和人性的追问激起强烈共鸣,横扫韩国票房。
1991年3月26日,韩国大邱5名抓火蜥蜴的少年失踪(媒体把火蜥蜴误报为青蛙,青蛙少年因此得名),震惊全国。青瓦台动员30万大军对大邱地区进行地毯式搜索,相关报道、传单、悬赏家喻户晓。在15年诉讼时效早已逾期的今天,案件仍未侦破。梳理这样一件令人备感无奈、无力的奇案,制造悬疑气氛的方法有很多,《孩子们》堪称独树一帜。
国立大学黄教授关于青蛙少年的言论,让节目作假被电视台处罚的姜导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的黄教授,时常紧锁眉头,看上去比有些国家电视台的主持人还要忧国忧民。顺着黄教授深邃、智慧的眼光,姜制片将怀疑的视线投向了失踪少年钟浩的家长。
在向学生们介绍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开创的认知失调的理论时,黄教授引用了一个著名的案例:1954年9月美国一个末日教派向信徒宣称上帝的旨意:1955年12月25日洪水将摧毁世界,而飞碟会来拯救他们。预言破产后,那些变卖家产、损失惨重、认知失调的信徒不仅没有幡然醒悟,反倒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接受了一个新的预言:他们的奉献和虔诚感天动地,使得上帝改变了计划。
所谓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的认知成分相互矛盾。科学家惊讶地发现,与信仰相矛盾的事实会进一步巩固狂热分子的信仰。万傻不离其宗,为缓解认知失调(世界末日没有到来,也没有飞碟)带来的紧张、挫折和失败感,信徒绞尽脑汁都要证明自己辞职、捐獻家产等行为的合理性,填补信仰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达到认知上的协调。满腹经纶的黄教授,自己不幸成为这一理论的注脚。
钟浩(青蛙少年之一)外出数小时,其母即慌忙报案,用母子连心的第六感就能解释吗?接到儿子失踪两月后打来的电话,做母亲的何以如此淡定?长达17秒钟的沉默说明了什么?沉着、内敛的黄教授长于逻辑分析,动辄引经据典,迅速征服了渴望一鸣惊人的姜导演。制作一部挖掘真相、锁定真凶的纪录片,走出事业上的低谷,不亦乐乎?登门探访钟浩家,钟浩奶奶做出砍掉两人头颅的手势,意味着什么?黄教授只是上了个厕所,钟浩父亲用得着那么紧张吗?难道厕所里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确信钟浩父母就是凶手的黄教授、姜导演联袂制造了一出闹剧:警方调集大批人马,在钟浩家掘地三尺,抽干了厕所,却并未发现预想之中的孩子们的尸体。针对包括钟浩奶奶手势在内的诸多疑点,神经过敏、捕风捉影的黄、姜二人只选择了有利于其观点的解释。
除了利益驱动,还有什么蒙蔽了教授的良知和理智,导致他执迷不悟?其实大可借助认知失调的理论,多达2000多项的研究证实了社会心理学上一个最重要的发现:行为可以改变态度,说了就会相信、做了就会认可、选择了就会欣赏、付出越多就越喜欢越在意。
名声扫地的黄教授认知失调越发严重,撞破南墙也不回头。2002年9月大邱卧龙山发现失踪少年的遗骸,已丢掉教职的黄教授居然认为是钟浩父亲转移而来。想想看,这些年钟浩家为何推平原来的房基盖新楼?姜导演忍无可忍,狠狠地给了黄教授一拳:“你这个王八蛋!”
《孩子们》若就此结束,堪称2011年韩国电影之翘楚,可惜导演画蛇添足,影片后半部分被无节制煽情的韩流感淹没,总体质量大打折扣。而对于遇难少年的家人来说,影片唤起公众关注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也算是不大的一个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