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与读

2011-05-30 10:48
新民周刊 2011年42期
关键词:徐汇区两地气质

温州不是个富裕的地方

王泠一

《新民周刊》2011年第41期封面报道《缺钱的温州》很有深度,让人觉得观察温州经济现象,是个很有市场标本意义的事情。

温州经济元素早些年就已经介入上海,在上海的中心城区如徐汇区,就居住和活跃着很多温州籍的成功人士。大概“十五”期间,当时徐汇区政府的经委就已经接触温州企业家;笔者也参加过关于邀请温州企业家改造徐汇区域“烂尾楼”的论证,后来这些“烂尾楼”都成为比较成功的高档商务楼。令很多人不解的是:在“十一五”期间包括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和蔓延的三年,温州资本以及一些当地知名企业的总部积极介入徐汇区以及其他上海中心城区谋求发展,并没有引发上海金融界的担忧和不良后果;这和其在当地的行为与屡有负面新闻爆出的形象大相径庭。

我是这样判断的,温州资本如果能够融入与徐汇区等上海中心城区类似的其他经济健康运行区域的发展,其结果就是能够获得企业和市场双赢;反之,则因投机因素太甚、博弈欲望太狠,终究伤害市场,也杀伤温州企业自身。2011年以来不间断的“跑路”和“跳楼”,就是一个明证。

在我看来,如果把行政级别相当的温州市和徐汇区做一个比较的话;温州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地方,也缺少独立抗衡地区性风险的核心能力。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温州和徐汇两地实有人口分别为912万人和108万人,前者的人口数量居浙江省之首。两地的人均GDP分别超过5000美元和15000美元;分别相当于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的水平,即经济结构上主要是制造业集中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地之间的差别。在地方财政收入总量方面,2010年两地分别为228亿元和90亿元;而人均创造的财政收入则分别为2500元和8333元,实力之比一目了然。另外,2010年温州当地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1200元和11400元;这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也不过是个中游水平,如其农民收入就明显不如昆山。

温州并不富裕是个常态,那为什么温州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会有一定地位呢?这是因为温州企业家总有种冒险的常态气质,而这种常态却是上海企业家所不具备的。和温州企业家相比,上海企业家也有一种气质,那就是都非常注重发展战略、实体经营、风险控制和决策稳妥;就是谋求转型也注重过程,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事业和利润,也关注员工的利益和社会的责任。上海企业家的这种气质,以前还被一些学者批评过,而我却是极为赞赏的。

企业家的气质,不会无缘无故地出现在某一区域。那么,上海企业家的这种气质来源于何方?我认为来源于上海的“5个性”——文化的多样性、思维的开放性、规划的连贯性、责任的社会性和发展的科学性。而和财力等经济元素相比,温州真正不富裕的地方主要體现在上述的“5个性”。所以,我们会看到不负责任的“跑路”和负不起责任的“跳楼”。也因最近读者普遍关心“跑路”和“跳楼”现象,故写下上述个人心得供大家参考和品评。(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民生发展报告》主编)

(对本刊刊登的任何文章有批评或建议,请致信xmletters@gmail.com)

猜你喜欢
徐汇区两地气质
脚下较量
夜探丛林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四小学四(2)海燕中队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西海岸新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