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与读

2011-05-30 10:48
新民周刊 2011年43期
关键词:摊派分税制公款

《免费报大战引发思考》

(2011年42期)

说起报纸,我就很感慨,那边是免费,我们这边却在照旧摊派。

临近年底,一些地方市级报刊摊派就成了一项“政治任务”,各个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统统都要公款订阅,像我们这里,一所农村学校只有七八个人,一种报刊订阅两三份就是多的,公款订阅一份就满不错了,每个教师都还得自费订阅一份,公款订阅的那份岂不是多余乃至浪费?甚至还闹出一家人订阅两三份之类的怪事。其实这些地市级的报纸也都上网了,谁需要再订阅呢?如此强加于人的做法还不是个别现象。反正就是被揭露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让退款,不会撤谁的职,挨几句批评算个啥?“经济”抓住了,一切“迎刃而解”。

一家地市级的报刊,如果等着大家自愿订阅,或者靠公款订阅,能发行几份?凡是靠摊派搞发行的那些报刊肯定难过市场关卖不出去,因为这些地市级的报刊官样文字太多,不能反映群众心声,也不会准确传达中央政策。一些地市级报刊最擅长反面教训正面说,事后诸葛马后炮,好像它们一贯正确似的,而事前即使有群众向这些报刊反映问题隐患,报社也往往充耳不闻。

这样的报刊究竟是办给谁看的呢?早已退化成了地方官员的“起居录”,总是把当地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作为重点宣传内容,连篇累牍起劲地鼓噪,而老百姓眼看着那种得自己出钱还要子孙还债的“形象工程”被吹得这般美好,心里该是啥滋味?这样的报刊眼里会有老百姓吗?

中央多次明令禁止报刊摊派,但一些地方依然故我强行摊派,这使得群众更加难以相信地方政府会很好地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如此一来,也就造成了群众和政府的隔阂。不值得警惕吗?

河南马长军

《朱镕基与分税制》

(2011年第41期)

朱镕基认为,分税制没错,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的工作做得不好,导致“跑部钱进”,因此“分税制改革没有完成,要继续进行”。其次是房地产的钱不纳入预算,搜刮民脂民膏,房改必须纠偏。

打个通俗的比方,分税制改革前是诸侯经济,财权集中在地方政府手中;分税制之后是王爷经济,虽然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与有利焉,但资金的分配权集中在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效率值得警惕。

目前的转移支付效率低下,弊端丛生,成为部门利益争夺导致零和博弈的活写照。且根据国家审计署提供的信息:2005年,中央财政对20个省拨付转移支付资金7733亿,其中编入地方预算的只有3444亿,当年有56%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游离于地方财政预算之外,脱离各级人大的监督。看来转移支付与土地财政一样,是漏油大管道,在中央与省、省与市县、中央与地市之间,存在一张密切的财政与利益交汇网。从文化、司法到计生,每个部门都觉得自己部门重要,在楼堂馆所方面不甘人后,执政效率如何则另当别论。

既然转移支付弊端如此之多,最好的办法是提高分税制中地方政府的分成,督促地方政府推行公共财政,由中央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实行双重监管。这样做有几大好处,既可以减少寻租空间,避免地方政府成为“跑部钱进”的富丐;也可以改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到西部而人口迁移到东部的悖反现象;同时提高中央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抓住几个重点部委的重点项目即可。对于众怨沸腾的房地产来说,将土地财政纳入预算监管体制,确保保障房项目如期建成,逐渐以房产税取代土地财政,假以时日,市场当能恢復正常。

上海叶 檀

(对本刊刊登的任何文章有批评或建议,请致信xmletters@gmail.com)

猜你喜欢
摊派分税制公款
最不值钱的是公款
我国国地税机构改革的背景及方向分析
治理理念视角下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考
分税制改革背景下的土地财政与房价关系研究
400万元公款美容的工会主席是怎样的一朵奇葩
贫困人口岂可摊派指标
开会的不同版本
浅议我国分税制改革
中央纪委印发《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反贪局摊派『反腐败宣传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