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沟油“飞起来”

2011-05-30 05:50马红漫
新民周刊 2011年41期
关键词:餐桌餐馆油脂

马红漫

鉴别技术滞后已成为地沟油监管的一道现实难题。而且从各国情况看,目前地沟油皆无特效的检测技术。

国人之所以会“谈地沟油色变”,主要因其回流餐桌的比例较高。曾有人推测,大众每吃十顿饭,就有一顿吃的是地沟油。当你正津津有味地在饭店里大快朵颐之时,突然臆想口中之食可能是经地沟油烹饪而成,或许在外就餐就成了一桩如坐针毡之事了。

但遗憾的是,卫生部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也意味着目前的技术鉴定水平尚难以降服地沟油乱象。不法商贩之所以甘冒天下之骂名而乐此不疲,关键就在于依附于地沟油非法加工中的暴利,且地沟油由浊变清的工序简单,来源广泛,并因其价格便宜而在中小餐馆中颇有市场。综合统计结果顯示,地沟油非法加工业的利润率可高达近百分之两百,国内地沟油一年的总利润达到了15亿—20亿元。由此,地沟油非法加工市场成为了资本为了趋利而放弃道德责任的典型重灾区。

事实上,地沟油回流餐桌并非我国一己之祸。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也曾遭遇过地沟油在餐馆横行的情况,与我国同出一辙。但如今这些发达国家都已基本摆脱了地沟油阴影。尤其是在近日,一架“地沟油航班”成功完成了由英国伯明翰飞往西班牙兰萨洛特的首航秀之后,地沟油也完成了由“人民公敌”向“人类朋友”的角色蜕变。据悉,这架隶属于英国汤普森航空公司的航班在燃料中加入了50%的“氢酯和脂肪酸”,它完全是由厨房废油加工制成。“地沟油飞起来”的事实,无疑可以激发我们征服地沟油的灵感:既然正面阻击无法发力,那么可以从侧面引导其合规流向。

需要指出的是,将地沟油变废为宝的合法加工企业,在国内也是存在的,但大多深陷困境,利润微薄。据测算,通常1.5吨地沟油可加工产出1吨油酸等产品,加工1吨地沟油用于工业生产只可能盈利200元左右。而且,一些企业为了维系生产,还不得不远赴新疆、哈尔滨甚至俄罗斯采购地沟油等原料。地沟油的绿色开发不仅盈利空间小,而且还常常面临无米之炊的困惑,市场门槛高企阻止了后续资本的继续介入。一方面是非法加工者轻松攫取厚利,另一方面则是绿色加工企业举步维艰,地沟油加工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矛盾需行政力量介入干预。

发达国家政府针对地沟油应用的引导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在美国,能源部门强行要求联邦、州和公共部门必须有一定比例的车辆使用生物柴油。德国政府则对生物柴油实施完全免税优惠,鼓励生物柴油广泛应用于奔驰、宝马等品牌轿车,同时规定主要交通干道只准销售生物柴油。其结果是,废旧油脂等地沟油在国外广泛用于绿能开发,相关项目被各大风投竞相购买。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对上游地沟油回收也进行了统一监管。在德国,餐馆必须与政府签订“泔水回收合同”。详细规定了泔水由哪家企业回收、何时回收、回收后由谁加工等。同时,开餐馆前,必须购置油水分离的设备。这个处理设备是按照最严格的欧洲油脂分离标准设计的。分离出来的油由政府特批的公司统一回收。据称,德国地沟油回收利用率已达到100%,老百姓完全可以抛开对地沟油回流餐桌的顾虑。

恰因此,根治地沟油乱象,需要堵疏结合。据悉,上海已出台新规章从严监管餐厨废弃油脂,要求所有餐饮企业必须于明年年底前安装油水分离器;而北京也已决定在16个区县分别建立废弃油脂的加工厂,对三类废弃油脂进行统一收购、运输和处置,交由专业的处理厂集中处理。可见,行政力量严格地沟油源头收集、规范绿色加工等举措正在萌动,只是目前尚处于一线城市各自突围的实验阶段而已。我们期待国内能尽早形成统一的监管、疏导网路,掐断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路径。

猜你喜欢
餐桌餐馆油脂
《中国油脂》征订启事
色彩缤纷的腊月餐桌
要求太多的餐馆
A taste of Peking duck
中国油脂
大餐桌,小小船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油脂》
小餐桌上来点“鲜”
1号异星球餐馆
1号异星球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