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2011-05-29 09:17许金元滨州市消防支队卫生队山东滨州2566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6期
关键词:渗透压酮体酮症

张 卫 许金元 (滨州市消防支队卫生队,山东 滨州 256600)

糖尿病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1〕。因此,积极治疗糖尿病并发症,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老年糖尿病并发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1例,女49例;年龄60~78〔平均(68.9±6.7)〕岁;病程10~15年,平均(13.1±2.1)年;1型糖尿病46例,2型糖尿病54例。临床检测多次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及尿糖、尿蛋白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26例;非酮症高渗糖尿病昏迷24例;乳酸性中毒12例;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38例。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的种类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1)酮症酸中毒:皮肤干燥,脱水,呼吸深大,酸中毒,血糖高于正常值,血pH<7.30,尿酮体(+~);(2)高渗糖尿病昏迷:血糖≥33.3 mmol/L(600 mg/dl);血钠>145 mmol/L;血浆渗透压≥350 mmol/L;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3)乳酸性中毒:血pH<7.30,血乳酸>5 mmol/L,阴离子间隙扩大(>18 mmol/L);(4)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UAER)20~200μg/ml;肾小球滤过率 >20%;常规尿蛋白检测阴性〔2,3〕。

1.2.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治疗,常规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给予平衡液,动态监测血糖、电解质、酮体、CO2结合力(CO2CP)、血压、脉搏变化,并依据CO2CP酌情给予NaHCO3。治疗组根据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分为两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急性组患者给予醒脑静20~40 ml静脉点滴,同时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50 ml,均1次/d;慢性组给予川芎嗪100 mg静脉点滴,1次/d。疗程均为2 w,期间两组未使用其他药物。

1.2.3 检测指标 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G、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活性、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急性组:(1)酮症酸中毒患者:增加尿酮体转阴时间测定;(2)高渗糖尿病昏迷患者:增加血浆渗透压测定;(3)乳酸性中毒患者:增加血乳酸水平的测定。慢性组增加UAER和尿β-微球蛋白(β-MG)的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FPG都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w后,治疗组的FPG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AR活性与HbA1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浆渗透压、血乳酸及尿酮体变化 急性组酮症酸中毒患者尿酮体转阴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渗昏迷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和乳酸性中毒患者的血乳酸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s)

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下表同

组别 n FPG(m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 50 24.05±3.35 7.90±1.691) 5.36±2.45 1.98±0.631)2) 0.96±0.32 0.71±0.231)2)治疗后AR(IU/g)治疗前 治疗后HbAlc(%)治疗前对照组 50 24.98±3.42 8.25±2.131) 5.33±2.30 3.21±1.781) 0.96±0.41 0.86±0.24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渗透压、血乳酸值及尿酮体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渗透压、血乳酸值及尿酮体变化(±s)

组别 n 尿酮体转阴时间(h) 血浆渗透压(mmol/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组 50 13.2±3.52) 395.4±50.3 326.7±15.31)2) 6.2±1.6 1.6±1.21)2)治疗后血乳酸水平(mmol/L)治疗前对照组 50 36.7±6.3 392.6±43.9 342.6±21.6 6.3±1.9 2.7±1.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和尿β-MG的变化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UAER和尿β-MG都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 w后,治疗组的UAER和尿β-MG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和尿β-MG的变化(±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ER和尿β-MG的变化(±s)

治疗后治疗组 50 160.3±30.5 59.6±10.71)2) 73.8±14.6 40.6±10.91)2)组别 n UAER(μg/min)治疗前 治疗后尿β-MG(mg/L)治疗前对照组 50 159.6±32.6 73.4±12.51) 74.1±13.5 52.3±16.91)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主要由于长期的高血糖、高血脂、内分泌失调以及高胰岛素血症等原因引起微小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等,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盲、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4〕。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时机体的糖、蛋白质、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尿酮体阳性,因此,在使用降糖药的同时,采用扩容、补液等方法恢复体内糖和酮体的正常代谢,纠正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患者仅有轻微酮症或无酮症,但渗透压、血糖和血钠急剧升高,应尽快补液恢复血容量,纠正脱水和高渗状态,降低血糖和电解质紊乱。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者约10%~15%并发乳酸性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人约50%兼有乳酸性酸中毒〔5〕。乳酸性中毒表现为血pH值明显降低、血乳酸水平显著增高,阴离子间隙扩大,故治疗上给予补液、补碱,控制血糖,改善组织灌注,纠正休克,利尿排酸。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出现严重肾衰竭。针对其病情,主要采用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病人三高(高灌注、高滤过、高内压)状态〔6〕。

醒脑静由天然麝香、冰片等中药精制而成,对各种病因引起的意识障碍以及高热等具有显著疗效,可显著减轻糖尿病高渗昏迷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后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细胞功能。参附注射液由红参和附片组成,方中红参性味甘温,功能振奋元气,益气固脱,回阳救急,为扶正补虚之第一要药;附子辛热,纯阳燥烈,补火助阳,可通行十二经脉,温一身之阳气,有“回阳救逆第一品药”之称,两种中药合用,可共奏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之功。川芎嗪为中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等多种药理作用,已广泛用于心、脑、肺、肾的治疗。有文献报道〔7〕,川芎嗪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很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本文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Pistrosch F,Herbrig K,Kindel B,et al.Rosiglitazone improves glomerular hyperfihration,rena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and microalbuminuria of incipient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patients〔J〕.Diabetes,2005;54(7):2206-11.

2 王 芳.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5):60-1.

3 潘小红.脑心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概况〔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3):232-3.

4 张书申,王 芳,乔苏民.脑心通胶囊联合福辛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2):1180-1.

5 Sarafidis P,Lasaridis A,Nilsson P,et al.The effect of rosiglitazone on urine albumin excret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and hypertension〔J〕.Am JHypertens,2005;18(2Pt1):227-34.

6 张宇雷.苯那普利、辛伐他汀、肾元胶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7):1567-9.

7 王金花,惠守东.川芎嗪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4):1706-8.

猜你喜欢
渗透压酮体酮症
高考生物问答复习之渗透压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尿酮体“±”或“+”代表啥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三生物学复习教学策略——以“内环境渗透压”复习教学为例
高职生物化学“肝中酮体的生成作用”实验的教学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血浆渗透压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浆渗透压和APACHEⅡ评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脑损伤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