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晋芳
(陕西中医学院北校区2009级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00)
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8例疗效观察
杨晋芳
(陕西中医学院北校区2009级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观察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胃虚有热、痰气交杂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胃虚有热,痰气交杂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予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泮托拉唑胶囊加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疗程1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17%;治疗组胃镜下总有效率为72.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41%,2组内镜下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停药复发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反流性食管炎;橘皮竹茹汤;中医药疗法;疗效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主要由于下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松弛,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反食等症状。近年来,笔者采用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8例,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选自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经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48例,男 25例,女 23例;年龄21~67岁,平均 37岁;病程6个月~7 a,平均 3.2 a。对照组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 19~ 64岁,平均 36岁;病程 4个月~5 a,平均2.8 a。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研讨会(1999年,烟台)制定的RE诊断标准[1]。排除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食管、胃手术史及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等级资料使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15 g,竹茹15 g,旋覆花10 g(包煎),代赭石20 g(先煎),党参15 g,砂仁6 g,干姜 10 g,甘草 6 g,大枣 15 g,每日 1剂,水煎取汁300 mL,3次/日,饭后服。对照组泮托拉唑肠溶片 40 mg,1次/日,口服,多潘立酮 10 mg/次,3次/日,口服。2组均治疗12周,停药2周后进行疗效评估。
2.1 疗效标准[2]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内镜检查结果判定。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炎症病灶减轻2级以上;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复查食管黏膜糜烂炎症病灶减轻1级;无效:胃镜复查无变化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2.2.1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2 2 组患者治疗后内镜下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内镜下疗效比较
2.2.3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反流性食管炎,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噎膈”、“胸痛”、“胃脘痛”、“吞酸”、“嘈杂”等病范畴。在临床西医多采用抑酸、促胃动力及支持对症治疗,虽临床显效快,但因副作用大,停药后易复发,给患者的身心及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胃气虚弱,气虚上逆,痰气交杂所致。导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认为胃虚失其和降功能是基本病机,脾胃乃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虚弱,胃气不降,浊气上升,胃内容物随之上逆;痰气交杂是其病理关键,故以和胃降逆,清热化痰为其基本治则。方以橘皮竹茹汤加减为主。方中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旋覆花降气消痰止呕;代赭石降火、平肝、镇降肝胃气逆而止呕呃;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佐以少量砂仁温中降逆止呕;甘草、大枣、干姜之甘以益胃。
目前对于 RE中医药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且长期服药副作用相对较少,具有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以及全身调整等综合作用,但基于本病目前中医尚缺乏统一的、准确的诊断、分型,辨病和辨证的诊断标准,临床实践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1]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9,16(6):3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8.
R289.2
B
1007-2349(2011)07-0043-01
20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