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东 ( 浙江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31532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患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会反复出现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导致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近年来我院对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效果不错,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所选病例均为本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8月的住院患者,共53例,均符合我国200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制定的诊断标准。将上述患者按就诊后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47~89岁,平均(68.1±5.7)岁。对照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48~85岁,平均(67.4±7.9)岁。两组一般资料接近。
1.2 治疗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支气管扩张药,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纳洛酮4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中微泵注入,尼可刹米3.75g加入生理盐水中微泵注入,治疗1周。对照组单用尼可刹米,剂量与方法同治疗组,治疗1周。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后咳嗽、咳痰、气促、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明显改善,肺部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血气分析氧分压(PaO2)上升≥2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20mmHg;有效:上述症状和体征部分减轻,血气PaO2上升<20mmHg,PaCO2下降<20mmHg;无效:上述症状体征和血气分析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加重。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表1)两组治疗后PaO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aCO2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表1中的PaO2与PaCO2值指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差值,PaO2为上升值,PaCO2为下降值。
由表1可见,治疗后较治疗前治疗组PaO2升高值、PaCO2下降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 (mmHg,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 (mmHg,s)
组 别 例 数 PaO2 PaCO2治疗组 27 21.0±3.8 11.3±2.2对照组 26 13.1±2.9 8.7±2.4 t,P 8.48,<0.01 4.11,<0.01
2.2 两组疗效比较(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2可见,治疗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P<0.05)。
COPD可导致气道和肺的组织病理学破坏以及相应的病理学改变,包括黏液高分泌、纤毛功能失调、气流受限、肺通气过度、气体交换异常,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发生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1]。AECOPD可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静-动脉分流,耗氧量增加,最终导致肺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并发Ⅱ型呼吸衰竭。
AECOPD治疗上在氧疗、抗生素抗感染、祛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等的基础上,常规应用呼吸兴奋药治疗。尼可刹米是常用的呼吸兴奋药,可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也可通过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提高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敏感性,加强呼吸肌收缩,克服气道阻力,提高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改善肺通气量,使PaO2提高,PaCO2下降,有利于全身各器官功能改善,也有利于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的代谢和功能,最终使呼吸衰竭症状减轻。
缺氧时,组织中的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大量释放入血,引起血浆的β内啡肽含量升高,β-内啡肽含量增多时可选择性作用于中枢μ和δ受体,抑制因缺氧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兴奋,从而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溜留[2],而且呼吸衰竭患者体内β-内啡肽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纳洛酮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药,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β-内啡肽强,从而阻断β-内啡肽类咖啡样物质对呼吸中枢的抑制,降低氧自由基的损伤,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大脑血液供应[3]。纳洛酮能调节核酸代谢并由此促进神经元的成熟分化及相关蛋白的合成,调节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自由基的水平。它还能稳定细胞膜,保护细胞功能,增加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从而解除呼吸抑制及高碳酸血症,取得平喘、改善肺功能的效果。
本研究表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可能与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时,加用纳洛酮有关。
[1]周新,白春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2]黄茂,黄峻,杨玉,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β-内啡肽水平变化及意义[J].江苏医药,2000,26(9):666.
[3]夏雪梅,李晓寿,孔少云.纳洛酮与氨茶碱并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疗效观察(50例报告)[J].临床肺科杂志,2006,11(6):72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