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璇 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儿科 463400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常因突起喘憋、呼吸困难而作为儿科急症就诊,迅速解除呼吸道阻塞、改善通气、缓解喘憋症状是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关键。笔者采用氧气驱动加压吸入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及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4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均符合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1]。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48例,两组间病例数、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差异,全部患儿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除外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心脏病、肺结核等疾病,入院时均有阵发性咳嗽、喘憋、气促,心率快,肺部有哮鸣音及小水泡音。两组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抗病毒、吸氧、解痉、化痰、平喘、镇静及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次加用特布他林雾化液(瑞典阿斯特拉公司生产)2.5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沈阳新马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5mg加生理盐水2m l,由氧气驱动加压雾化吸入,氧流量5~6L/m in,2次/d,每次吸入10~15m in,疗程5~7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咳嗽、喘憋、双肺哮鸣音、湿啰音等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等。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比较用u检验。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 喘憋消失 咳嗽消失 哮鸣音消失 湿啰音消失 住院天数治疗组 2.96±1.28 4.89±1.34 2.89±1.34 5.06±1.93 9.95±1.79对照组 4.20±1.32 5.48±1.96 4.01±1.28 6.13±1.52 11.3±1.92 u 4.67 1.56 4.19 3.01 3.56 P <0.05 >0.05 <0.05 <0.05 <0.05
毛细支气管炎是由于呼吸道急性炎症所致气道阻塞性疾病,多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其病理改变为毛细支气管黏液分泌增多、黏膜细胞坏死脱落和纤维素堵塞、支气管周围细胞浸润、气道壁水肿及气道痉挛,造成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其临床症状以喘憋为主[2]。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蒸馏水激发实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儿,说明毛细支气管炎存在着气道高反响性[3]。另外,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造成肺实质损伤引起肺泡损伤、塌陷,导致肺泡Ⅱ型细胞产生肺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顺应性减低[4]。
特布他林为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具有极强的支气管扩张作用,它通过对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表面的β2受体的兴奋,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及炎性介质的释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强气道上皮纤毛摆动,抑制由内源性递质及黏膜纤毛清除加剧而引起的水肿,有利于肺泡内氧穿过肺泡膈弥散进入毛细血管,改善通气血流比值,增强肺氧合,提高PaO2迅速纠正低氧血症,以缓解喘息症状。氨溴索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调节黏液分泌,增强纤毛摆动强度和频率,利于痰液排出,减轻气道阻塞,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氨溴索还能刺激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及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防止肺泡萎缩,提高肺顺应性,减少肺不张。氧气为驱动压缩式雾化吸入,可使直径4μm的药物微粒均匀地送到气道表面,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在解除支气管痉挛的同时迅速纠正缺氧。同时配药的生理盐水只需2m l,药物浓度高,吸入时间短,患儿依从性好。
通过对48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观察,予氧气驱动加压吸入特布他林及氨溴索治疗,虽然在缓解咳嗽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喘憋、哮鸣音、湿啰音及住院时间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氧气驱动加压吸入特布他林及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99.
[2] 王珏,梅爱农,闵秀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的并发症及危险因素〔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10):790-791.
[3] 刘丽,成焕吉,乔红梅,等.沙丁胺醇、丙酸氟替卡松吸入佐治毛细及气管炎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4):311-312.
[4] 刘杰.氨溴索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