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用于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2011-05-24 07:10宋志琴王蔼明
医学综述 2011年17期
关键词:化生鳞状宫颈炎

宋志琴,王蔼明

(北京海军总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37)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如长期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部分可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甚至宫颈癌[1]。目前,临床上大多是通过药物、微波、冷冻等方法治疗,但都存在治疗后阴道排液、脱痂出血等不良反应,且创面愈合时间长(6~8周),易感染和复发,部分患者治疗后出现宫颈组织变硬、宫颈口挛缩等并发症,对生育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宫颈肥大患者物理及药物治疗基本无效。本研究中观察的病例采用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进行治疗,评估其有效性,临床上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有宫颈糜烂伴阴道分泌物增多、腰骶部疼痛及下腹坠胀等症状,自愿要求治疗的216例患者。其中106例患者行微波治疗(对照组),另110例行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观察组),216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宫颈肥大,治疗前均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慢性宫颈炎伴腺性糜烂。两组病例的年龄、病变程度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由固定的医师于患者月经干净后2~3 d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北京爱特普医学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常规消毒后,将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设定级数在1~40可调)照射阴道及宫颈外口(距离约15 cm),总照射时间为15 min。每间隔5分钟,用专用冲洗液(主要成分:葡萄糖、甲硝唑,pH值:4.0)间断冲洗阴道与宫颈黏膜,治疗结束时,宫颈表面喷涂爱特洁抑菌剂(主要成分:红霉素)。每日1次,连续治疗1周。治疗期间禁盆浴及阴道冲洗。对照组采用南京康友微波能应用技术公司生产的YWY-2A型医用微波治疗仪。选择微波照射功率为50~60 W,治疗头紧贴宫颈表面,顺时针逐点电灼病灶,范围超出病灶约0.2 cm,视糜烂程度控制电灼时间,直至创面变为灰白。治疗后禁盆浴及性生活8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阴道镜检查及碘实验,并保留图像,用以评价治疗后疗效。

1.3 诊断标准 根据高等医学院校妇产科教材第6版[2],宫颈糜烂按面积分为轻度,即糜烂面积<1/3宫颈面积;中度即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重度即糜烂面积>2/3宫颈面积。按腺上皮增生的程度分为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宫颈肥大分为:Ⅰ度,宫颈直径 >2.5 cm;Ⅱ度,宫颈直径≥3.0 cm;Ⅲ度,宫颈直径 >4.0 cm。

1.4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均要求在治疗开始第3个月经周期,月经干净后第3~7天进行疗效判定。由专人负责,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有无白带增多、异味、腰酸、下腹坠胀感)、妇科检查(宫颈糜烂面积与类型)及阴道镜检查(醋白实验与碘实验),利用阴道镜软件系统进行宫颈大小与糜烂面积计算判定。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宫颈光滑,糜烂面被新生的鳞状上皮完全覆盖(碘着色完全),宫颈缩小至正常范围;②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宫颈大小及糜烂面明显缩小,转为轻度,新生的鳞状上皮部分覆盖;③无效:临床症状、宫颈糜烂程度与阴道镜检查均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8.2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110例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缓解或消失,有效率为100%;11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柱状上皮移位),其中宫颈轻、中、重度糜烂治愈率分别为100%、92.86%、90.32%。106例对照组患者经微波治疗后,均有1~2周的阴道排液,同时伴腰痛及下腹坠胀感。两组疗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uc=20.42、18.27、30.16,P<0.05)(表 1)。

表1 宫颈炎不同程度宫颈糜烂治疗后比较 (n)

2.2 不同宫颈糜烂类型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中,宫颈单纯型与颗粒型糜烂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8%(被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碘完全着色,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为成熟化生鳞状上皮细胞);30例乳头型糜烂中有5例因宫颈弹性差,腺上皮增生严重,经2个周期治疗后转为单纯型糜烂,需进一步治疗。两组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c=22.15、12.08、29.87,P<0.01)(表2)。

表2 宫颈不同糜烂类型治疗后比较 (n)

2.3 两组宫颈肥大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中,11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宫颈肥大者,经治疗,宫颈大小、弹性及形状均恢复正常。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宫颈肥大程度及弹性均无明显恢复。

2.4 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的比较 对照组中,106例患者治疗后均出现7~14 d的阴道流水、脱痂、腰酸、下腹坠胀等不适,其中有2例治疗后3个月出现宫颈口挛缩;观察组中,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宫颈上皮无任何破损,无一例感到疼痛及其他不适;治疗后无阴道排液、脱痂及流血等情况发生。

3 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慢性宫颈炎伴宫颈柱状上皮移位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3],宫颈鳞状上皮化生的早期阶段如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极易使病原体入侵破损的宫颈黏膜上皮,使化生停滞于深棘层细胞的成熟度(未成熟鳞化阶段),从而为化生过程中带来不稳定因素。目前已证实:在鳞状上皮化生的早期阶段,未成熟化生细胞极易受HPV感染,上皮易发生基因改变,如感染长期持续存在,将形成不典型上皮甚至浸润癌[4]。

促使鳞状上皮化生的启动和维护持续化生的条件是:提供上皮细胞能量,调整阴道pH及阴道生态环境,其中细胞能量是先决条件。因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能量的合成与利用,而生物活性的能量供给主要由蛋白质上的ATP分子水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提供。如某种原因导致蛋白质供能不足、细胞不能正常发育时,可利用红外光谱中某段特定波长(该波长的能量相当于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激活细胞内的蛋白质,为上皮细胞供能,从而使生物组织恢复正常[5]。

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慢性宫颈炎正是基于这种原理,首先激活宫颈表面的柱状上皮细胞,使之产生储备细胞。在启动化生的同时,进行抗炎治疗,消除阴道与宫颈间质的炎症,创造阴道正常生态环境。然后通过人工诱导的方法,维护上皮化生持续正常进行,为储备细胞向成熟鳞状上皮化生创造条件,以此实现无创、无痛、无不良反应治疗宫颈炎及宫颈糜烂。观察组中110例患者化生启动后,大多能在1周内完成鳞状上皮成熟化生,与宫颈细胞的生理功能相吻合(鳞状上皮全层更新一次为5~7 d)[6]。

本研究发现,宫颈糜烂的类型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宫颈长期慢性炎症导致间质细胞肿胀、增生,宫颈组织粘连及纤维化,形成宫颈肥大、质硬及颗粒或乳突样糜烂外观。有研究资料表明,宫颈颗粒型或乳突型糜烂与宫颈癌呈强相关[7]。因此应积极治疗这部分患者。

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宫颈黏膜破损是 HPV 感染的前提条件[8,9]。以往所有的物理治疗都是将宫颈表面的柱状上皮破坏,在破损及修复的过程中,都为HPV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ATP红外生物效应治疗仪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不破坏宫颈黏膜,治疗后无阴道排液,治愈后无瘢痕形成,可有效防止HPV感染,对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1]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67.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5,284.

[3]Katja V,Syriansens R,Yliskoski M,et al.Risk factors case-control study[J].Am J Epidemiol,1993,138(9):735-745.

[4]陈乐真.妇产科诊断病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5]庞小峰.红外线的生物效应和医疗功能[J].世界医疗器械,2000,6(9):36-38.

[6]唐素恩,周羡梅.妇科肿瘤的宫颈阴道细胞病理诊断[M]//中华妇产科学(下册),曹泽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462-1479.

[7]陈富强,付玉良.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糜烂癌变的相关性研究[J].肿瘤防治杂志,2001,8(4):342-344.

[8]Moberg M,Gustavsson I,Gyllensten U.Type specific association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load with risk of developing cervical carcinoma in sit[J].Int J Cancer,2004,112(5):854-859.

[9]徐凤梅,王敏.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COX-2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7):33-34.

猜你喜欢
化生鳞状宫颈炎
关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异常ICD-10编码的建议
端粒酶相关蛋白1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得宫颈炎了怎么办?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肠化生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上皮化生的相关性
宫颈炎的日常家庭护理须知!
宫颈炎危害,如何治疗
“肠化生”一定会癌变吗
胃黏膜“肠化生”就意味着胃癌?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