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燕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从教育方面说是儿童的优良教师,他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他从游戏中强健身体,活泼动作,他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习做人。游戏实是儿童的良师。”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幼儿,保证游戏的时间和幼儿在游戏中的权利。
在广大农村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民间传统游戏,民间传统游戏具有浓郁的民间地方特色,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往往不受场地和时间的局限,深受人们的喜爱的的活动。它不仅锻炼幼儿体质,发展幼儿基本动作,还有丰富幼儿生活,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作用。近几年,我园结合民间传统游戏活动,开展了富有农村特色的游戏创新实践与研究。为孩子们开辟了一条自信、快乐、健康的成长途经,“民间传统游戏”作为园本特色教育已经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一、创新游戏内容,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为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在开展游戏活动过程中,将传统的一物一玩改为一物多玩,有目的地组织幼儿进行探索一物多玩的活动,让幼儿充分尝试各种不同的玩法,如玩“石子”可以抓石子、踢石子、当棋子等等;玩“圈”时,引导孩子用各种方法玩圈,发挥想象与创造力,可滚、钻、套、跳等;在“玩绳”活动中,绳子除有多种跳法以外,还可以用绳子当小河,玩过河的游戏;摆成曲线踩绳子;用绳子当缰绳赶马车;用绳子绑住两个幼儿的其中一条腿,玩“三条腿跳”。再如玩毽子,除了传统的用脚踢,还发展创新为用书本托踢;小班用绳子拴着踢;几人围成圈砸毽子。这些都是孩子探索的结果。既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又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培养幼儿自信心,磨炼意志品质。
如《扎手绢》、《跳房子》等经典的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实施中通过创新改进来开展。如《扎手绢》传统玩法是两个幼儿在两棵树上同时系手绢,系好手绢跑到对方那棵树解下对方的手绢,再跑到自己的树上系上,速度慢者就被抓住,算输了。我们根据幼儿园孩子多的特点,进行改进。让多个孩子参与,手拉手扯成一圈,甲乙两位幼儿在圈外相对的地方分别将手绢扎成圈上幼儿的手腕上;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往顺时针方向跑,将对方扎的手绢解下,扎在前一位幼儿的手腕上;扎好再往前跑去解前面的手绢……若另一位幼儿还未扎好被追上则为输者,与被扎幼儿换位,游戏继续开始。
二、创新游戏组织形式,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打破过去按年龄按班级界限的交往游戏。这是一种打破年龄束缚与其他各个年龄混合游戏的方式。在平行班游戏的基础上,打破班级界限,使全园所有的空间都成为游戏的场所,全体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由选择游戏的机会。这样做能为孩子构建了更为立体的交往空间,他们能多层面体验人际关系,多层面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形成自我意识、自我概念,形成相应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意识。开展这样的游戏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温馨场面:大办的孩子牵着小班的弟弟妹妹的手,他们低声说着悄悄话,商量着某些事情,年龄大的孩子尽量放慢自己的脚步,而年幼的宝宝则急速地加快自己的步伐,期望赶上大孩子的节奏......大带小,小学大,这样的交往模式弥补了现在独生子女缺乏交往伙伴的问题,提高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积极的情感。
三、创新游戏材料,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游戏材料是儿童用来玩的玩具和材料,刘炎在《儿童游戏的当代理论与研究》一书中指出:“玩具的种类、性质、数量搭配关系影响到儿童的游戏”。 游戏创新的还要有游戏材料的创新。过去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孩子的玩具很少,都是就地取材---农村广阔天地中的沙石水土、花鸟草虫、果叶竹柳、锅碗瓢盆、瓶子盒子箱子紐子等自然资源和生活用品都可能成为孩子的游戏活动材料。虽然方便好玩,但有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或不符合卫生标准。我们就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筛选一些孩子喜欢的安全卫生的游戏材料来用。如把孩子爱玩的泥巴换成面塑、彩泥塑;爱玩的石子换成小沙包。既满足孩子的需求又干净卫生安全。有些游戏材料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如豆荚、地瓜秧、编草帽用的野草等。可在不影响游戏效果的基础上,随时灵活的将材料变更。在游戏中,尽量鼓励孩子动脑动手,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如旧报纸、旧光盘、易拉罐、纸箱、鞋盒、毛线等制作玩具,开展游戏。既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的需要,丰富活动区材料,还培养了孩子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总之,丰富的游戏材料为开展民间游戏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几年来,通过课题的研究,幼儿的体质、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和社会性等都得到良好发展,同时激发了教师的教科研热情、转变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编写了《幼儿传统游戏读本》、《幼儿民间童谣集》、《幼儿民间体育游戏教师论文集》,自制民间游戏器械百余件。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挖掘、整理、创新地方民间传统游戏资源,对搞好幼儿教学,开发幼儿的智力,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让我们给孩子纯净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自由的游戏吧,同时也让我们自己也变为孩子,和小天使们一起分享梦幻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