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煤英
初中物理在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知识检测方面与高中物理有很大的差异。一般表现为: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直观性较强,如匀速直线运动、声音、杠杆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理解起来难度也不大。而高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系统、抽象,前后联系紧密;而且还要用到一些高中的数学知识,物理模型也比较抽象。如:质点、点电荷、电磁场、原子模型等,理解的难度就加大了;初中物理习题类型较少,变化也不多。考试时只要记住公式、背好笔记,一般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不少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到了高中题目习题型千奇百怪单靠对概念、规律和公式的死记硬背解决不了问题这样就需要学生自己会分析、思考问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因此,要先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的台阶。
二、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解题思路的培养
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用“整体法”简便。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是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但一解题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教师注意归纳,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指导。
高中物理题目类型多,方法灵活,用到初等数学的知识较多。教师在强化概念的同时,应精心准备每一节习题课,为提高习题课的效率,在上习题课前先将题目布置下去,先让学生做,并让他们争先恐后地想办法解题。每想好一种办法便拿给大家看,实在想不出,就相互讨论。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上,学生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到上习题课时,学生们就比较专心,就算一些题目课前没有做出来,但由于课前他们已经将题目思考多次,所以上课也特别容易理解和听得懂。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和总结,把课堂上的知识和方法消化吸收。
三、在物理教学中补充一些相应的数学知识
高中物理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要求较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还没有学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率”、“极限”等数学知识,这对物理教学会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及时补充一些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学好物理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物理问题,也会提高学生对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例如学习“速度——时间图像”时,由于学生对函数图象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使得学生解决图像问题时感到很困难。为此,在学习“速度——时间图像”之前要先把学生学过的正比例函数图像、一次函数图象的特点和表达式及斜率等知识复习、巩固;然后再进行新课。函数是近代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有利于他们以后的物理学习,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花费一些事件回顾这一部分内容并不浪费时间,反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传授思维的基本方法,为跨上台阶扫除障碍
初、高中的物理学习中思维方式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高中以抽象思维为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也就是思维的障碍,平时我们向学生介绍某个物理量时,一般要介绍它的物理概念、定义和量值,即定义它的大小的公式、是标量还是矢量、单位及注意事项等等。其中以介绍物理意义为起点和重点,诚然,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某个物理量的物理概念和意义都是从大量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教给学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理解其物理意义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必须仔细挑选所要介绍的客观现象,使之能够从中明白地抽象出所要说明的物理概念。其次,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形象、直观为学生所熟悉。再者,为引人同一概念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关性。如介绍动能时,可以通过分析相扑运动员与小孩赛跑达到终点运动状态,质量相同的铁锤以不同速度锤击物体和不同质量的铁锤以相同速度锤击物体的效果等事例。抽象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能是一个与物体运动状态有关的物理量,它反映物体的做功本领等本质性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而准确理解动能。
总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与教法,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变得容易起来。